杨玲
摘要:美术本身就是一门人文学科,不仅仅是传授绘画的技巧,更是在画作赏析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很多优秀的美术作品不仅仅是高超的画技,更体现了创造者自己对于自然、生活、社会、情感等的感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初中美术 人文素养 美术鉴赏 培养策略
一、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绘画潜能
每位學生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美术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尤其对于美术这一具有艺术性特征的学科而言更是如此。为了更好地渗透人文素养教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发展,教师就不应为学生设定标准的答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表达和情感抒发,对其与创作的作品要保有赞美之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感受到个体的被尊重感,能够激发他们的绘画潜能,促使其充分展示自我。
比如,在教学中为学生展示某一作品,学生看到之后会有自己的主观感受和领悟。之后,教师再为学生讲述关于这些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历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动力,鼓励他们创作出代表自己思想的艺术作品。给予他们充分表达自我情感的空间,这是渗透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体现。
二、开展“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初中生的思维仍处于发展阶段,还比较幼稚,对这个世界和社会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人文素养教育要求教师应在课堂上渗透生活化元素,让学生从社会生活的角度进行创作,以提高作品的人文气息,并鼓励学生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去观察,寻找创作的灵感,这样他们的作品才会更具灵气、更加充满生机。
例如,在学习“点与线的魅力”这节课时,美术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点和线的知识进行探讨。小组之间集思广益,纷纷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表达,然后学生对不同点和线的绘画手法和相应颜色描绘出来,从而达到人文素养的培育目标,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三、融合多元化美术作品鉴赏,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通过为学生呈现多元化美术作品让他们欣赏,能够使其感受不同作品中的风俗文化,不仅能够拓宽他们的美术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还对其人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春节到》《唱大戏》等年画作品,使其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强化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而达到人文素养的培育目的。
结语
总之,人文素养是美术教学质量的重要参考标准,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把人文理念贯彻到绘画教学、鉴赏教学中,让学生亲自体验美术学科的人文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兆光.浅谈初中美术人文素养的培育[J].文教资料,2019(14):89-90.
作者单位: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育才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