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藏区农村小学生独立人格形成教育

2019-09-10 22:13:22李洪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5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制小学生

李洪

摘  要:小学教育阶段,道德与法制課程属于学生德育教学的关键基础,对学生核心素养与独立人格形成具有十分关键的影响与作用。针对课程属性来讲,基于学生具体生活作为教学的重要基础,基于道德与法制教育目标作为教学的关键任务,对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予以有效落实,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提升人格素养,形成独立人格。

关键词:小学生;独立人格;道德与法制

引言:

小学道德与法制课程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基础,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与独立人格起到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素质教育理念全面实施背景下,对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有了更为严格的标准要求。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务必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觉悟,教育培养学生形成独立人格。基于此,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阶段,教师务必对教学理念做出革新与转变,发挥道德与法制教育的重要作用,使学生道德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培养学生形成人格,促使学生综合成长发展。

一、小学生独立人格形成教育问题分析

(一)学校问题

经过长时间发展,我国藏区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已形成固定不变的教学模式,对学生主体性未能予以充分重视,这也成为我国传统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这是因为教师对小学生能力的了解与认识存在相应的不足造成的。大部分教师均认为,小学生不论动手或动脑能力还无法实现自主独立学习与探索,所以教学中对小学生能力存在不信任的情况,以此使小学生位于教学阶段的实践收到制约影响。此外,部分教师尽管想要对教学方法做出相应的改变,不过担心对教学效果以及进度产生相应的影响,并未予以尝试和实践。处于此种教学环境下,学生独立人格的教育培养收到明显的制约影响。

(二)家庭问题

家庭教育无法保证科学合理同样成为导致学生无法形成独立人格的关键因素。当前,不论全国还是藏区,以独生子多家庭居多,致使家中全部长辈均围绕一个孩子,对孩子过于溺爱。特别是大多数学生父母工作繁忙,所以孩子主要是有老人负责照看,而老人文化整体水平存在明显的不足,缺少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仅运用老一辈的传统教育方法,满足孩子提出的相应要求,甚至父母对孩子必要的批评教育也无法进行。此种情况势必会导致学生丧失自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严重还可能形成不良人格[1]。

二、培养小学生形成独立人格的对策

(一)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构建良好学习氛围

新课程改革重点强调,应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开展小学教育教学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与发散性思维和实践能力。这些均属于地理人格的关键表现,唯有学生形成独立人格,其方可独立自主做出探索。基于此,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阶段,教师应重视对教学理念的革新与转变,重视学生主体地位。针对部分能够通过学生自主独立获得的知识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对学生予以足够的信任。据实而言,小学生尽管动手和动脑能力尚处于发育阶段,不过其思维十分活跃。教师应为学生构建事宜的学习氛围,并加以科学准确引导,便会对学生独立人格形成教育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比如,教授《做学习的主人》一课,课本同学生主体地位存在呼应的关系,教学阶段,教师应重视为学生构建适宜的学习氛围。以此帮助学生能够对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作出更加充分的学习与深入理解,使其养成优秀学习习惯,能够独立自主开展学习,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人格。

(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养成独立思考习惯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也表明学会质疑的关键性。基于此,教师务必是学生思想得到有效解放,摆脱传统思想框架对其造成的束缚,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使其能够认识到对任何事物均能够做出质疑,唯独对自身质疑能力不可产生怀疑。若想实现这一目的,则需教师具备高瞻远瞩的眼光、宽广的胸怀以及科学教育理念。开展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阶段,教师应重视对学生予以足够的鼓励,引导其对任何事物做出质疑。即使学生的质疑并没有根据以及内涵等,教师也不可对其予以批评和嘲讽,需要耐心做出科学引导,使其树立起质疑自信心。同时能够提出质疑时做出深入的分析思考与实践,以此培养学生自主地理思考的优秀习惯,为独立人格的形成教育奠定重要基础。

比如,教授《我学习,我快乐》一课,组织教学阶段,教师可于课前提前设计部分存在一定难度的课堂问题,通过多媒体做出展示,并逐步引导学生对此做出质疑,鼓励学生通过课本寻找正确答案。以此积极主动对课本知识进行阅读,查阅资料,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培养质疑能力,形成独立人格。

(三)重视家庭教育,培养学生优秀品质

家庭教育属于小学生接受的最为关键的教育,若缺少重要的家庭教育基础,学校教育的效果势必受到严重影响。基于此,教师应重视同学家长保持紧密联系,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关键作用与意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教师应对网络加以充分利用,运用网络通信,建立家长沟通交流的微信群等,并向家长分享科学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此外,同样可请家庭教育效果优秀的家长对经验进行交流与分享,如对学生如何进行挫折教育,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等,以此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学生形成独立人格,促使学生全面综合成长发展[2]。

结论:综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制教育阶段,对核心素养与教学有效融合,成为对传统教学的优化和创新,能够使学生道德素养得到有效提升,形成独立人格。基于此,小学道德与法制教学应基于具体生活,将生活与教学做出紧密结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能力,以此培养学生形成独立人格。

参考文献:

[1]杨永海.浅议藏区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J].新课程(上),2016(6):123-125.

[2]刘艳秋.浅析农村小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J].现代农村科技,2017(18):67-67.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制小学生
多元整合,加强小学生写话练习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如果,我能再做一次小学生
趣味(语文)(2018年12期)2018-12-23 02:06:38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制学习方法
如何进行初中政治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开展
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中的法制意识教育研究
上好《道德与法制》课的思考与实践
让农村初中道德与法制课堂更高效的几点尝试
新一代(2017年3期)2017-04-18 11:24:50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制生活化教学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