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静英
学生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后,课程增加了,学习任务也不断加重,最喜爱的游戏活动当然随之减少。课堂上如果没有适当的游戏融入,知识的学习自然显得枯燥无味,不仅效率低,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作为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更要注重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思维的拓展发散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但一味传递式的教学和机械式的重复练习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磨灭了儿童的灵性。不妨尝试让儿童回归本真——“游戏课堂”,体会数学就在每个人的身边,感受数学的无限魅力,以此勾起学生的求知兴趣。
一、数学游戏于教学的意义
(一)游戏是一种儿童文化
儿童的本性是天真无邪的,是朝气蓬勃的,是爱玩的,儿童的成长离不开游戏,这就像是一种固定的文化形式。在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游戏生活中,他们才能真正释放自己。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游戏活动的意义,会玩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儿童。
(二)游戏能让学习变得快乐
游戏的课堂形式更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游戏或源于生活,或源于经验,即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又贴近实际生活。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学习数学,能让学生有更直接更深刻的体验,完全投入,尽情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三)游戏容易激发孩子灵性
人在快乐的时候,思维也会变得异常活跃。学生会因为趣味性的学习有更多的生成。一个好的数学游戏不仅可以激活学生思维,还能催化孩子灵性,在课堂上,生成更有价值的问题、更有创意的思路,从而促进其创造力的发展。
(四)游戏促进自我提升
游戏之所以使儿童身心愉悦,是因为游戏的选择、进行,是儿童自愿的、自由的,游戏的本身就是目的。数学游戏能在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学生便不仅能在游戏中获得精神愉悦,亦能在活动中展现自我,并在自我表现中得到提升。
二、数学游戏如何发挥效用
(一)玩中自有疑问生
游戏若富有生长力,学生便能借此主动发展。数学游戏亦是让学生在玩中生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正所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针对教学重难点找准“游戏点”,设计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利于产生疑问,引起思考的游戏,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以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圆的认识(一)》为例,常规的教学设计中也会融入游戏活动,看似精彩纷呈,但多数没有找准“游戏点”,达不到最理想的效果。因为此时学生最感兴趣的绝不是如何画圆,而是刚刚认识的圆规。他们一定对圆规充满了好奇,已经迫不及待地要玩一玩了。因此以上设计的第一个环节让学生不用圆规而用其它工具画圆。这样的游戏恐怕只是老师以为很好玩,其生长力也是甚微的。不如调整步骤,一开始就让学生玩一玩新玩具——圆规,学生都知道圆规是画圆用的。但是在玩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有些同学的圆画得不平整,有的同学的圆画的不如别人的大。在交流讨论中学生自己都能发现在画圆时圆规的针尖是不能动的,两脚张开的大小也要固定好,并且两脚张开的越大画的圆就越大。学生在玩的过程中通过直接体验、视觉观察、生成疑问、解决问题已经获得了知识的生长,掌握了画圆的方法。此时再引入“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学生是更能接受的,对于三者之间的关系及特征原理也有更深刻的理解。当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以后,再建议他们寻找身边其它的工具来画圆是更有趣味性的,并且对巩固“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等原理也更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符合学生年龄特及心理特征的游戏能产生巨大的课堂震撼力,在玩的过程中引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对知识的建构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玩中自有探索欲
数学游戏具有一定的特点,有规则可依、有规律可寻。在规则的运用中启迪学生去发现,在隐性的规律中主动去探索,将新知识与游戏融合,让游戏在教学中发挥积极的效果。
例如,在学完北师大五年级《数的奇偶性》后,笔者做过以下的设计:
我将扑克牌红桃1~10十张牌,放入盒子里,然后制定比赛规则:老师与学生代表各抽一张牌,然后将两数相乘,结果是奇数则学生胜,偶数则老师胜。起初,学生对规则并无异议,毕竟看起来奇数偶数各5个十分公平。但随着比赛的进行,老师与学生的胜负悬殊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学生觉得并不是运气好坏那么简单的,可能是规则有问题。学生开始思考讨论:两个数的乘积是偶数还是奇数到底跟什么有关呢?此刻正好引导学生列出所有的情况来观察比较:
在这100种情况中,学生发现只有25种的积是奇数,确实是规则不公平。再引导学生观察乘数的奇偶性与积的奇偶性之间的关系,学生很快就探索出了其中的规律:
偶数×偶数=偶数 偶数×奇数=偶数 奇数×奇数=奇数
再通过举例验证,学生便自然而然地内化了这一规律。因为比赛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而当发现比赛规则对自己不利时,学生就会主动去探索其中的奥秘。此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自己的需要,具有强烈的内驱力,获得的知识自然感受深刻。
(三)玩中自有智慧现
数学游戏不能只浮于表面,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若只能给学生浅薄的快乐,那数学游戏只不过是给了课堂一个热热闹闹的装饰,毫无实际价值。真正的数学游戏应该有其促进思维发展、推动数学素养形成的作用。精妙的设计能在游戏中凸显数学知识的本质,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生成学习的智慧。
数学游戏就像发动机的引擎一样,时时助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玩中发展思维,张扬个性。充满神奇与智慧的数学游戏,可以使孩子越玩越灵动。
数学游戏是认知与情感的融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激活了创新的灵感。新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在每一册都加入了《数学好玩》的内容,如《填数游戏》《重复的奥妙》《优化》《华容道》《编码》《神奇的莫比乌斯带》等都是典型的游戏型活动课,意在促进学生打开思路,进行一场头脑风暴。
游戏的意义不仅限于娱乐,它也有自身的教育价值。在教育教学不断改革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數学教育也应与时俱进。相信数学游戏可以成为课堂改革的媒介,让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主动探索、发展思维、生成智慧、享受学习、自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