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雅丽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儿童超重和肥胖逐渐发展成为威胁公众健康和安全的“杀手”之一。而部分儿童身体消瘦,过度“减肥”,造成营养不良等问题,影响健康。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儿童BMI的数据分析,了解各阶段儿童具备的体重控制观念,进一步分析出不同学段的学校教育中教师落实生命观念的现状。
关键词:儿童;身高体重指数;生命观念
身高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简称BMI)通过人体体重和身高两个数值获得相对客观的参数,并用这个参数所处范围衡量身体质量,是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肥胖程度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准。根据《中国儿童肥胖报告》,在我国,近年来儿童超重肥胖率持续增长,除却遗传因素的影响,儿童的行为和环境因素成为重要推手(注:国际《儿童权利公约》将“儿童”界定为“18歲以下的任何人”)。儿童时期超重或肥胖易导致成年后仍然肥胖,同时也为动脉硬化、Ⅱ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以及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埋下隐患,从而导致了慢性病呈现出低龄化的发展趋势。
儿童时期形成的良好饮食结构和健康生活习惯是其未来生活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而良好饮食结构和健康生活习惯的形成则依赖于正确的体重控制观念的建立。因此,本文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学生BMI值分析得出其体重控制观念,从而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目前所具备的生命观念,进一步分析出不同学段的学校教育中教师落实生命观念的现状。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某幼儿园大班(6周岁)94人、某小学四年级(10周岁)711人、某初中初二(14周岁)136人及某高中高三(17周岁)165人,四个年龄段共计110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实地测量他们的身高、体重、BMI值等,获得实际有效数据1105份,其中男生559份、女生546份。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中国知网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信息检索系统、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检索系统等中文数据库查阅与身高体重指数、生命观念等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超星电子图书信息检索系统查阅相关书籍资料。
2.数量研究法
根据BMI计算公式:体重(kg)/身高(m),用EXCEL计算出BMI值,统计出不同年龄段儿童的BMI频数分布。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年龄段儿童的BMI频数分布特点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中对不同年级男、女生身高体重指数(BMI)单项评分表中的BMI分级标准对研究对象进行肥胖分级。具体结果见表1。
从表1可知,男生女生各年龄段的BMI大部分学生的BMI值分布基本正常,且男生的BMI随着年龄的增大一直呈现上升趋势,而女生的BMI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但略有起伏。同时不同年龄段均有不同比例的学生超重或肥胖,初二(14周岁)男生、高三(17周岁)女生尤为突出。幼儿园(6周岁)阶段的男生、女生均出现较大的消瘦比例。
(二)BMI反映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儿童肥胖的直接原因是能量摄入长期超过人体的消耗,脂肪过度积聚,导致体重超过一定范围。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生BMI不断增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年龄段儿童肥胖原因有所差异。幼儿园和小学阶段:(1)饮食结构不合理。喜食汉堡等快餐;过量摄食油炸、膨化等不健康零食;(2)能量支出少,运动量过少。(3)家长的错误认知。①部分家长认为小时候胖不是问题,长高之后体重就会正常,因此忽视了对儿童体重的管理;②很多长辈认为,白白胖胖、肉嘟嘟的孩子才健康,因此造成儿童摄入过多能量。
初高中阶段:(1)由于青春期性激素分泌增加,导致儿童较多的脂肪囤积;(2)饮食结构不合理。部分家长不重视饮食健康,出现不吃或少吃早餐、常吃快餐的行为,过量饮用奶茶等含糖量高的饮品。(3)初中及高中学段,学习负担不断加重,学习时间也随之加长,户外活动时间减少。(4)心理因素,情绪创伤或心理障碍如父母离异、丧父或母、虐待、溺爱等,可诱发胆小、恐惧、孤独等,造成不合群,少活动或以进食为自娱,导致肥胖症。
三、从BMI看生命观念落实的现状
在人教版教材中,不同学段的教材都涉及到了体重控制相关知识。如小学科学中,《生活与科技2》包含“饮食的科学”、《系统组成的世界》包含“人体的奥秘”部分;七年级生物下册《生物园中的人》介绍了人体的营养、物质的运输、废物的排出等内容;高中阶段则从血糖的来源与去向、内环境稳态等方面渗透正确的体重控制观念。但结合实际调查中的BMI值,可以看出,虽然有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学生生命观念的形成依然不容乐观。笔者认为,现状的形成,一部分原因是目前部分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教材内容的讲解,而减少了生活实例的论证,学生无法直观从生活实例中认识到不正确体重控制观念的危害性,也就无法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并树立正确的体重观念,因此生命观念的落实有待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课题组编.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报告[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03:79-85.
[2] 国家卫生计生委家庭司编. 青少年健康发展指南[M].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7: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