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跃辉
“体者,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也”,体育课是从小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增强学生基础体质的重要渠道。根据小学生生理和身体特征,结合自己十多年在体育教学的实践探索,我认为对小学生进行耐力训练应注意的问题如下。
一、加强思想教育
由于现在的小学生,在家庭中自觉参与劳动和体育运动少。,缺乏吃苦耐劳,在参加耐力时需要顽强的意志品质。因此,要经常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他们自觉训练,培养勇敢顽强,坚韧不拔和吃苦耐劳,克服困难的精神。
二、注重兴趣培养
培养小学生的耐力兴趣,提高训练的积极性。小学生耐力是一项比较艰苦的运动,单调,枯燥,乏味。所以,在运动前必须做好工作,启发引导小学生懂得中长跑除了能增强心肺功能外,还可以使神经系统兴奋,从中得到乐趣。注意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训练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中长跑训练的基本规律,寻求有效的训练方法,耐力跑是一项艰苦的训练,学生最不喜欢,既枯燥乏味,又非常辛苦,这是老师最为头痛的事情。因此,运动时间不宜过长,运动量和强度不宜过长。必须严格的控制训练的时间,运动量和强度,只有在耐力训练过程中,合理安排练习的时间,运动量和强度因人制宜,才会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耐力素质。
另外,小学生在耐力训练时,应注意男女学生区别对待。由于训练本身比较单调枯燥,他们对训练感到厌倦,容易引起疲劳。所以,在训练上应注意采用灵活多变,有趣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和积极性,完成训练任务,提高耐力素质和运动成绩。
三、掌握呼吸方法
由于小学生的大脑皮层对呼吸的调节机能较差,不注意呼吸的节奏,呼吸与动作往往不协调。特别是在速度加快时更为明显,所以必须交给学生科学的呼吸方法,教学中,重点强调‘两步一吸,三步一呼’或‘三步一吸,三步一呼’的方法,这样会让训练起到更好的效果。
四、合理安排运动
科学合理的研究表明,人体在承担一定的负荷以后就会产生负荷----疲劳----恢复----超量负荷----疲劳----超量恢复过程。因此,对负荷做一个科学合理的安排十分重要,现代小学生耐力跑的负荷量和负荷强度较大,小學生有机体如果不能适应适当的负荷训练,就不能创造较高的运动成绩。因此,不断提高有机体适应渐增的运动负荷能力,是耐力跑训练成功的关键,我们必须认识到训练中加大运动负荷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提高运动水平的手段,运动量不能有越大越好的想法,要因人而异,考虑到小学生承受渐增运动负荷的可能性,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考虑到学生训练的周期。所以,我们既要重视专项耐力的提高,又要突出抓专项距离的间歇跑和变速跑。
五、开展系统训练
耐力素质训练,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每周两三节的体育课堂教学就能奏效的,而是要经过持之以恒的长期锻炼。因此,我们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创设一种环境和氛围,采取多种形式来调动小学生的训练积极性。比如,充分利用校园内的自然地形,在操场上和教学楼之间设计目标跑动路线,还可以设置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情景来调动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在大课间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耐力素质的良好习惯,耐力训练才可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能素质,通过训练促使小学生的心脏功能和呼吸功能得到有效的训练锻炼。并能从中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顽强拼搏意志和不怕苦累的优良品质,值得一提的事,这种耐力训练绝不能盲目行事,必须具有它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而且必须遵守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育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