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教学“三课”模式探析

2019-09-10 07:22黄国权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46期
关键词:欣赏课习作笔者

黄国权

过去,我们习作教学一般模式是1.教师指导,学生习作;2.教师批改;3.教师评讲,许多学生往往会觉得只要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了这次作文的作业就完事了。这样的模式,教师付出了极大的辛劳,特别是批改这一环節极为繁重,但收效甚微。为此,笔者对习作教学进行了改革、尝试。基本的模式为“1.指导课(教师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学生的初稿;2.评改课(面批一文,小组互改),教师批阅学生的成文(每位学生自改、互改后重新誊写的习作);3.欣赏课(重在鼓励,择优张贴)。”以下是改革过程中笔者的一些体会。

一、指导课,拒绝“越俎代庖”

过去,我们的指导课,教师滔滔不绝,面面俱到地指导——审清题意,确立中心,选择材料……再出示至少一篇极“典型”的下水文,交流分析下水文的“示范"之处,到此四十分钟所剩无几,这不可谓不是名副其实的指导课,但学生写出来的习作不是千篇一律,就是抄袭应付。许多同学写得太像“下水文”了,这是我们老师四十分钟不厌其烦指导的恶果。

笔者认为,在指导课中老师有时应适当“懒”一点,不能“独领风骚”,留足时空引导学生自由表述自己想写的内容,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

实践证明,习作课上,学生语言活动机会越多,写出的文章内容也越丰富。例如,指导“____,我想对你说”这一小练笔时,指导学生审题后,习作思路是清楚的:对谁说、说什么、怎么说?引导时重点要解决什么情况下说、说什么的问题,笔者清楚,倘若局限在某一点上,势必限制学生思路,这就需要想方设法开启学生思维。大多同学都会想到对老师,妈妈说什么。但是竟然也有学生想到“中国女排,我想对你说”,他说的内容只停留在对女排大姐姐的羡慕和崇敬之中,却不知该说什么、怎么说时,笔者给予引导:看到女排连连夺冠想到了什么?可以通过上网或者观看新闻报道搜集相关资料,以了解他们赛前苦练、克服伤痛、面对压力、顽强拼搏等事迹,以此来丰富习作内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学生的思路拓宽了,才便于他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张开想象的翅膀,实现“我手写我心”,表达真实的想法和感受的目的。

指导课中,教师不必时刻“一路引领”,只是适当地“扶”,尽可能不去做禁锢学生思路的事。写好、写差另当别论,别写套话,写自己的东西,对学生来说这是最基础的。

二、评改课,要求多边互改

以往作文教学中我们发现普遍存在着教师批改作文,学生仅看评语甚至只看分数的现象。错误地认为修改作文是老师的事,显然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教师作文批改中存在的某些错误观念还没有转变,没能很好落实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没有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批改不等同修改。过去我们老师在批改学生习作这一环节中,耗费心血最多,是常规工作最繁重的一环,我们习惯性地认为批改着墨最多的老师是最负责任的。眉批、总批写得极为具体,学生的习作被改得“鲜血淋淋”,然而事倍功半。我们长期在低效,甚至无效的劳动中耕耘。对于老师所写的不是模式化、技术性的空话,就是太抽象的、成人化的、规范化的批语,像“中心突出,句子通顺,语言精练,词句精彩,用词准确,表达连贯,思路清晰,条理清楚、事例典型……”这样的眉批,总批再多,可能许多学生连看也不看,抽象的看了可能也不会太懂,这有用吗?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二部分“课程目标”里对第三学段(5~6年级)“阶段目标”中明确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同时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对我们老师要求:“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老师早就提倡让学生自改、互改习作。我认为老师不用篇篇精批细改学生的初稿,个别可以适当地示范性批改,尽可能找亮点,指不足,提示让学生自改、互改,集思广益,尽可能保留学生自己的想法,尊重学生的独特表达,呵护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达到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效果。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给学生修改作文,最有效的办法是面批。”因为面对面交流是最直接的互动过程。我批改后在评改课中选择针对性强,有代表性的习作初稿出示,全班面批生生批改,师生交流,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掌握一些方法,再指导学生在小组中互改。

例如,一位学生在写《爸爸的鼓励》时,把“我”上山前的十足信心,一路上鸟语花香的优美风景,自己怎样一边走一边玩,后来又觉得很累爬不动等情节写得非常具体生动。而写爸爸的鼓励则是,爸爸在旁边为“我”鼓劲加油,“我”又信心十足,最后爬上山顶,就只寥寥数语。这一习作,笔者出示让同学们改,引导学生明白:根据题目,这篇作文应重点写爸爸怎样鼓励“我”,爸爸的话如何触动了“我”,让“我”重新振作,在接下来的山路上,每每想放弃时,爸爸的鼓励又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在耳边响起。这么一点拨,学生知道自己把与中心密切相关的内容——表现爸爸怎样鼓励,以及鼓励对“我”所起的作用,写得太简单了。稍微指点,这位学生把一开始的爬山过程改为略写,而把爸爸鼓励“我”时的神态、语言、动作等都写得具体实在。遇到类似的习作修改,笔者都会不失时机地把原文和修改后的文章利用多媒体PPT出示,通过对比让学生讨论,明白修改文章,除了斟字酌句,更要从大处着想,整体把握,进行修改。从而让学生掌握修改习作的一些方法。

三、欣赏课,重在肯定亮点

过去的评讲课强调老师的评与讲:先总结整体习作的情况,与习作要求相符与否,再具体到个别的优与劣,“深入浅出”地剖析,这样的课似乎是习作课的再指导。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课堂气氛太差。老师教得索然无味,学生怎会学得兴趣盎然?

笔者所讲的欣赏课是在老师的再批改后的评讲,评讲中要巧设名目地肯定学生习作的亮点:好词、佳句、优段、美文,让每类型的学生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展示或宣读各个层次学生的各个部分的亮点,尊重学生的兴趣选择,让学生共同推荐佳作宣读,课后再择优张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同时也是夸出来的。如果说评改课重在于指导学生修改,那么欣赏课就应着力鼓励学生了,可以是习作的本身也可以是写作过程的行为。通过鼓励让学生延续对习作的兴趣,使欣赏课真正成为一次习作教学的完结,也是下次习作教学的铺垫。

笔者班上有一位后进生——小康,他过去的习作总是搬字过纸——照抄。懒性日益严重,批评几句,他干脆不写了。习作《难忘的第一次》,他写的《第一次捣马蜂窝》一共才写了几话,还不够通顺,修改后大体意思是说他有一天无事可干,捣了村口大树上的马蜂窝,被马蜂蜇了几个泡,这件事让他明白了别人的家园不可侵犯的道理。欣赏课中,笔者让他上讲台,面向全班同学朗读,他受宠若惊,害羞,声音非常小,在笔者的暗示下,同学们还是给予了他热情的掌声,然后笔者高度肯定,重读了他的习作,肯定了他写得好的地方——“别人的家园不可侵犯”。这时他脸上洋溢出了满足、自信的神情。笔者抓住契机,引导他打开话匣子,他谈了自己那次捣马蜂窝的真实的经历和这次习作的一些想法,以及自己写得不好的地方,令同学们刮目相看,从此以后他对习作越来越有兴趣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多措并举:指导课,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评改课,指导学生多边互改;欣赏课,肯定各个层次学生的亮点。只有扎实过程的管理,以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及修改能力为出发点,以新课标的要求为依据,不断训练,才能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

猜你喜欢
欣赏课习作笔者
初中美术欣赏课中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
探讨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习作展示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