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艺娜
摘要:现如今,我国的经济飞速的发站内带动了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建设,中国铁路总公司各动车运用所、段与检修基地急需大量技能型人才以满足昼夜不间断地繁重检修任务,确保铁路运输的平稳可靠和旅客生命财产安全。目前,国内大多数铁道高职院校着重培育技能型人才,但由于生源综合素质差、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仍处于初级阶段,培养成为一个素质优良技能型的铁路人仍需不断努力。笔者将思考铁路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三个方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铁路职业文化与高职校院文化建设、技能型人才理论与实践培养。
关键词:铁路专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已经得到极大的发展。然而,随着高校的扩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和高技能型人才紧缺的矛盾日益突现,我们必须科学地审视这一问题,从而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1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内涵理解
2011年7月6日,国务院发布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指出:“高技能人才是指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主要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的人员。”在知识经济时代和创新型社会中,“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更具时代含义。这种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即高职院校必须培养学生具备该专业的高超技艺,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富于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在实际工作中独立解决技术难题;二是高端技术领域或岗位的人才培养,即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已不能满足行业的发展水平,必须培养造就高水平高技能的、能够胜任高端技术领域或岗位的专门人才,从而推动行业及社会的发展。因此,高端技能型人才首先要能主动适应产业升级,特别是一些新技术领域和新产业领域的发展需要;其次要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能够指导一般技术工人、技术员、工艺师等;三是要有较强的现场管理能力或具有多种技能的复合技能,能够解决实际工艺技术难题并在实践中有所创新。
2铁路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2.1铁路职业文化与高职校院文化建设
铁路职业文化内涵丰富,它是铁路在发展过程中,在长期的铁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本行业特色、所遵循的价值理念、共同信念、经营思想、道德准则和行业规范的总和。铁路高职校园文化应具有铁路职业背景,主要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養的全过程之中。铁路高职院校应加强铁路职业文化建设,使学生适应并融入铁路文化。通过聘请“大国工匠”获得者讲座、参观铁道博物馆及运用车间的活动,使得学生了解铁道丰富的精神内涵,需要掌握的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了解到铁路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职工,感受铁路的工作环境和务实、担当、忠诚的车间精神,逐渐融入成为具有文化认同感、情感归属感的铁路人。
2.2构建高校协同开放运营机制
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以此实现对加快高职院校的协同发展,是当前发展的主流。针对高校很多学科所包含的实训内容相近、所用实训器材相同等特点,通过采用电子实训室进行合并处理的方式,从而建立适当规模的综合型实训室,使分散的资源集中在一起,防止教育资源浪费的情况发生,提高电子实训室设备的利用率。同时,实行开放式管理,提高高校实训室的使用效率。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室不仅是一种学校资源,还是一种社会资源。当前,一部分院校因实验建设经费不足其实验设备较为落后,还有一部分院校的实训设备则处于长期闲置状态。对于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实行实训室开放式管理,课余时间将试训室对外开放,延长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为学生、社会等使用群体提供更多的训练机会,以此来提高实训室资源的利用率,使实训室的作用得到极大的发挥,并且可以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3明晰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专业结构布局
高职院校应突出区域意识与行业特色,立足区域产业发展,结合自身的目标定位,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聚集力量建设具有就业竞争力的特色专业。高职院校要顺应国家产业结构宏观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认真开展企业调研,确定岗位需求与对应的人才要求,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及专业核心能力,开发专业岗位职业标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教学内容总体设计。高职院校还应根据不同行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不同需求,通过开放办学、企业深度参与进行顶层设计,进一步优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学院人才培养框架。各专业在此框架下,结合自身实际,分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别具一格的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企业培养业务精湛、技艺高超、素质优良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2.4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教学是以能力、技能培养为中心的教育,高职教师既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业务知识,又要具备过硬的实践技能和较强的实际指导能力,即具有“双师型”。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一专多能、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一是要加强培训。通过加强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和建立高职教师定期实践锻炼制度,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和新进校的青年教师,到基地和对口企业进行专业训练、技能培训、现场考察或技术开发,让他们更多地贴近现场、接触生产实践,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并给学生更高质量的实践指导。二是要积极引进。吸引企业事业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高技能人才,在进行必要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培训后,让他们在高职院校任教,或聘请他们担任兼职任课教师或实训指导教师,以提高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
2.5要有比较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院校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培养出高技能人才,就要对教育全程进行精心的设计。这种设计既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策略的具体体现,又是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教育过程,应该具有学校自身特征。但是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过程又应具有一些共性的东西:一是实训教学时间要相对充足。不论是理论与实训按周次轮换、交叉进行,还是按学期或学年集中进行,实训教学时间都不能少于总课时的一半。二是要真正实现产学结合。实训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安排应与实训基地或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学生进入实训场地就要按一个工人的标准去要求他,要遵守工作纪律和生产规程,要承担一定的生产任务和工作责任,要让学生真刀真枪地去干。三是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要有自己的特色,该开哪些课程,该学哪些内容要根据培养目标确定,而不是照搬别人的。
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新目标的实现,需要整合政府、高职院校、企业和学生各方力量,创新“多方合作、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多元评价”的长效运行机制,深入对接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不断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推进中高职衔接、双证融通、学历教育与终身学习并举,使学生更加具有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养,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冯伟.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探析[J].河北职业教育,2016,12(3):16-18.
[2] 白敬科.论铁路行业文化与铁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融合对接[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4(2):33-34.
(作者单位: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