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伟锋
摘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这是教学工作中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前提。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必须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采用问题引入的方式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促使学生全神贯注的投入到语文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接下来将针对创设问题情境,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问题情境;初中语文;课堂
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很多问题都是非常主动地,学生只能被动的回答这些问题,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孤立,要想让学生更好的进行课文的学习,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从情境中产生一些值得学生疑问的迹象,引导学生主动提出各种问题,并在思考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好习惯,本文以创设问题情境为出发点,探讨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
一、问题情境创设的含义和必要性
(一)问题情境创设的主要含义
对初中语文教学来说,问题情境创设指的是,教育者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堂内容,从而提出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探究式问题,主要目的是,帮助他们解决难题,提高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及时根据教育现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营造一个富有一定吸引力与现实意义的和谐氛围,充分体现出综合性教学的时效性,促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快乐学习,产生努力学习的强烈愿望,更好的体现出教育过程的趣味性。及时将学生置身在未知的氛围中,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讨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得学生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学习,积极实现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合。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必要性
课堂教学中及时创设问题情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有效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在此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作为基础,采用问题引入的方式来展开问题探讨,实现有针对性的语文课堂教学。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并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吸收新知识,真正体会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具有现实意义的教学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传统的观念中走出来,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初中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因此说,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育者要引導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参与到小组探究、互动项目中,精心设计综合性教学有关问题,使得语文课堂呈现一片勃勃生机。
二、初中语文课堂中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
(一)互动教学,激发兴趣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他们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才能使其对学习保持高涨的热情,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初中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如果课堂死气沉沉,可难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很容易在课堂上分散注意力,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然而,初中语文教师通过在课堂上提出趣味性和探究性的问题,使他们的心理产生强烈的探究欲,将注意力集中在问题上,引导他们展开思考,投入学习中。这样能够将以往的单向传递知识转为双向互动教学,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最苦与最乐》课堂伊始,笔者为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小时候父母告诉我们,黄连是最苦的,那么同学们,你们也来说一说什么东西是‘最苦’的?什么东西是‘最乐’的?”让学生谈一谈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问题的提出接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学生们纷纷踊跃发言,有的学生认为做家庭作业是最苦的、有的学生认为吃到好吃的东西是最乐的事情、有的学生认为穿到漂亮的衣服是最乐的、有的学生认为得全班第一是最乐的等等。学生畅所欲言之后,笔者引入本节课的学习,“梁启超是如何看待最苦和最乐的?”通过在课堂导入中为学生设置问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还能够充分把握学生的思维习惯,以更好地展开针对性教学,增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二)质疑问难,创新意识
质疑问难,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帮助学生领悟文章意思,而且可以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针对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质疑问难,让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主动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针对疑难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利用群体优势解决问题。教师不直接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结论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引导学生探根寻源,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法,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快乐。喜欢质疑问难的学生,往往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进行求异性思维。在质疑问难的同时,教师要承认个性差异,要关心、引导学生。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各种各样的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教师要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多给他们一些反馈的余地,多给他们一点活动表现的机会,充分地激励学生,让他们在活动中、在激励中去领悟、去解决问题,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寻找到成功的感觉,从而越学越有趣,越学越有劲,教学质量相应地会大大提高。
(三)阶梯问题,优化思维
阶梯性的问题情境创设可以让同学们的思维得到连贯性的训练,在引导同学们进行阶梯性思维训练的同时还可以优化同学们的思维结构。
例如,我执教《春》这一课的时候,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在本文当中有这样一句话:'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给你们几分钟的思考时间,你们可以描述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问题抛出之后,同学们对于该问题的回答也是丰富多彩,但是却都符合情理。诸如,同学们的答案有:“幸福”“慈详”“亲和”“温暖”“饱含深情”等。第一个问题情境创设完之后,我又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再思考一下,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之外,你们认为春风还像什么呢?"虽然这样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同学们来说更有难度,不过却可以有效引导同学们在课堂中展开更多的想象。有同学回答说:“春风像母亲的关爱”;有的同学回答说:“春风像母亲的呢喃”;有同学回答说:“春风像母亲的吻”……对于同学们的回答我不置可否。最后,我紧接着又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文章在写作的过程当中运用了很多比喻手法来表现春天的景象,除此之外你们还可以找到别的比喻来赞美春天吗?”这一连串从易到难的问题情境创设富有一定的层次性特点,且环环相扣,让我们的问题情境创设呈现出更多的有效性。
总之,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引发学生合理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认知内驱力,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体验成就感;问题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将客观抽象的知识同化于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使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型转变。
参考文献:
[1] 陈宏.小情境,大课堂——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情境创设[J].中学教学参考,2019(10).
[2] 吴惠琼.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中学课程资源,2017(5):61-62.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州立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