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利红
摘 要:下文立足于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实际情况,根据新课改中的指导内容阐述了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关键要素,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对策,以期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提供可靠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对策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较为特殊,此阶段小学生认知能力差,虽然有了一定的文字基础,但是多数学生对于课文的内容、思想都缺少足够的了解。那么,理想的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课堂是什么样的?笔者认为,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切忌完全忽略“文本内容的理解”,而是要强化学生对于文中情感、思想的认知,引导学生通过读、写、说来正确理解字里行间隐藏的情感要素,简而言之就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不能关注‘写了些什么’而是要关注‘怎么写的’”。
一、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关鍵要素
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都有意识、无意识的将“文本内容”作为教学的主要“关注点”,也就是引导学生去观察“课文写了什么”。无论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几何,小学生生于此、长于此,在充斥“汉语”的大环境中,本身就具备去分析、了解文本的能力,在没有生词、生字的影响下,学生只需要阅读两遍,就可了解到课文“写了什么”。但若是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仅仅停留在“让学生了解内容”的阶段,那么新课改中的学科核心价值又该如何体现?
新课改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有相当一部分教学工作者,认为低年级小学生年龄过小,无法体会到文章中的真情实感,所以仅注重文本内容教学、生词生字教学,以致于教学质量不尽人意。古人云“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文以载道”,教师只有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去引导学生“披文”,才能够“入情”,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由此,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思路可大致概括为:以文章情感内容、中心思想为主线,以语言感悟的训练为重点,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措施、引导措施,让学生在认识生词、生字的同时体会文章真义。
二、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对策
(一)充分考虑学生思维变化
新课改指出,要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真正做到“目中有人”,课堂教学全程要思考学生的思维变化,考虑教学方法是否对学生的思维起到了引导作用。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其年龄小,在课堂上极其容易分心,所以教师务必要以趣味化的教学方式以及“引导性强”的语言来保证教学有效性。
(二)合理确定课堂教学目标
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就可明确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方向,教师必须要深入思考“文字、文学、文化”三个层面上的教学目标。从客观的角度看,小学教材中每一篇的课文内容不同,教师需要有侧重的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反观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课堂,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学工作者都采用了“统一化”的教学框架搭建方式,教学过程按照既定的思路推进,但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的内容都存在差异,教师若不根据课文内容,有针对性的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势必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采取多样课堂教学方法
以《曹冲称象》为例,《曹冲称象》故事发展为:“别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官员议论称象的方法以及曹冲称象的过程→利用曹冲的方法确定了大象的重量”,课文故事逻辑清晰,通过观察故事发展,就能够认识到曹冲乐于动脑、善于观察的聪慧品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去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曹冲称象”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官员”的视角去分析“大象”应该如何称,最后再突出曹冲的“聪慧”,受制于低年级小学生认知能力,教师应该应用灵活的语言来虚构官员的思维活动,如此才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
以《大禹治水》为例,《大禹治水》故事的发展过程为:“洪水泛滥→鲧带领民众以修筑大坝的方式治水→洪水没有得到解决→鲧的儿子‘大禹’继续治水→大禹十数年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改堵为疏成功治水”,故事以前后对比的方式来突出“大禹”的聪慧,并在文中强调大禹为民众造福、坚韧不拔的高尚品质。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则要通过故事背景来渲染出“大禹治水”不易,着重强调“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以疏替堵”,让学生切身体会课文中隐藏的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教学切忌仅注重文本的认识、生字生词教学,切忌平铺直叙,而是要凸显小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了解。
参考文献
[1] 宋道晔. 发展语言与阅读识字并重——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改革初探[J]. 语文建设,2016(16):72-74.
[2] 陈剑锋. 体验:开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金钥匙[J]. 语文建设,2019(10).
[3] 许红琴. 深度学习——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1):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