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成娟
摘 要:“作文难,作文难,见到作文心就烦!”这是不少孩子的心声,对他们而言,作文无疑是一件苦差事。中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正所谓“万事开头难”,作文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关键词:注重仿写;善掘素材;拓展阅读
为此,让学生学会写作,乐于写作,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年级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在这方面做了以下尝试:
一、注重仿写
作文能力的发展规律是:先积累后表达,由模仿到创造。大教育家朱熹早就指出:“古人作文作诗时,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而教育学也指出:“个体的学习总是模仿学习逐渐过渡到创造性学习的。模仿就是学习,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发展的基本途径之一。”因此,中年级作文应该注重仿写。学生之所以觉得写作文难,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到底用什么方式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具体。当我们把课文中的精彩片断展现给学生,引导他们入情地朗读,充分感悟,并仿照写法练笔时,学生就会感到有章可循,逐步掌握写作技巧,渐渐激发写作的兴趣。有了写作欲望,自然就会写出生动具体的好文章来。
如《荷花》一课,在描写作者由荷花引发的联想这一自然段中,运用了“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这样的句式,并以省略结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 过来,告诉我 ”的句式,仿写一段话,由于依托文本,学生很容易就达到了要求,并于潜移默化中掌握了连句成段的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欲望。”仿写很容易就能取得成功,而这种成功带来的欢乐,相信也会促进学生乐写。
二、善掘素材
中年级学生初学写作,还难在不知道写什么。巧妇都难为无米之炊了,更何况这些学生呢?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习作素材的开发和利用。
(一)身边拾宝
学生身边的事层出不穷,这是写作素材的大仓库。如一些调皮学生,写作文时常常无从下笔,而写一写自己调皮的片段,一般都能写得生动有趣、语句通顺。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掘学生个体在学校、社会、家庭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写好玩的事,如丢沙包、溜溜球、集卡通片……什么好玩就写什么。
(二)慧眼识珠
我曾读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语文老师正在上阅读课,忽然一只蝴蝶飞入教室,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你一声“好漂亮啊!”我一声“啊,蝴蝶!”,注意力瞬间被转移到蝴蝶身上。面对这种课堂情况,这位老师作以下诱导:“这么漂亮的蝴蝶,它这时来干什么?为什么总喜欢在灯下飞撞?你想对它说点什么……”这一下,学生更来劲了,各抒已见,说个不停。有的说:“它迷路了,正在找它的妈妈呢!”有的说:“它刚学会了飞行,想来露一手。”还有的学生一本正经地说:“它是不是天外来客啊?”……回答真是精彩纷呈。接着老师因势利导,要求学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想说的都一一写下来,一篇篇构思独特、想象奇妙的文章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一只意外飞进教室的蝴蝶,竟能激发学生无穷的想象,促使一篇篇佳作的诞生,这位老师的教育机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马卡连柯所说:“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教师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如果能有一双识珠的慧眼,就能以灵活的教育机智随时处理生成资源,就能使学生的习作真正闪现灵动的生机和跳跃的活力。
(三)善制宝库
“山不来就我,我就去就山。”没有现成的写作素材,我们就精心制作一个素材宝库,让学生穿梭其间,自由挖掘。在指导四年级学生写以“观察中的发现”为主题的习作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课前,我私下叫值日生不要擦黑板。上课铃响了,我来到教室门口,故意重重地敲了几下门,成功引起学生的注意后,才走进教室,特意抬头看了看黑板,然后皱了皱眉头,一声不响地拿起粉笔擦,把黑板擦干净。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们個个都紧张地盯着我。我清了清喉咙,大声问:“谁来说说,从上课铃响到现在的这段时间里,你们发现老师都干了些什么?”咦,这个问题容易解答!学生们都松了口气,争相举手发言,都能说清事情的大概。我又引导他们回想我擦黑板前的表情,揣摩我当时的心理,再描述一下看到这一幕时,自己的内心感受。接着,让他们以《我的发现》为题,把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想写下来。在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明确何为“观察中的发现”后,再拓宽思路,引导学生把目光放到教室里其他同学身上、校园中,甚至上学路上、家里……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精心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具体的写作素材,并能以此为起点,去发掘更多的素材,逐渐建立起一个素材宝库,还愁没东西可写吗?
三、拓展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可见阅读与写作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博观以约取”,才能“厚积而薄发”。平日里,我们也不难发现,写作好的同学,一般都比较喜欢博览群书。广泛的阅读,能丰富孩子们的语言积累,培养他们的语感,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老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们阅读各种书籍,大至经典名著,小到漫画、笑话,让孩子们敞开身心去吸取知识营养,吸纳语言精华,然后化为自己的语言积累,为生动、形象的表达提供丰富的源泉。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好胜心强,表现欲强,又缺乏持久性的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如开展师生共读一本书的活动,营造读书氛围;开展好书推荐活动,让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一本书给同伴,既可考查他们的阅读情况,又能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开展“阅读之星”“书香家庭”等评选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阅读。
授之以渔,克服其恐惧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让他们在写作之旅上迈出自信的第一步,今后还愁写不出好文章吗?
参考文献
[1] 许幼锦. 授之以渔,快乐作文[J]. 考试周刊,2014(33):47-47.
[2] 王薇薇. 如何让小学生快乐写作[J]. 新课程(小学),2014(3):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