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溶解度及相关知识教学方法探究

2019-09-10 18:56李拉爱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9期
关键词:溶解度溶液教学

李拉爱

摘  要:“溶液”作为九年级化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加强溶液相关知识的学习对后续课程教学的进行以及化学素养的提高有直接关系。本文结合九年级化学第九单元溶液知识内容,对其相关教学策略做简要分析。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溶液;溶解度;教学

溶解度相关知识是涵盖基本概念、影响因素、表示以及转化方法的综合性系统教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该部分相关知识的特点,通过对其定义性概念的建构,让学生认识到知识概念的内涵和外沿,掌握规范式的概念学习方法,对于其它知识的学习有重要意义。

一、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教学

溶解度以及溶解度曲线是在溶液、溶液的形成、溶液的组成、饱和溶液和非饱和溶液的教学后,所需要进行的教学内容。该部分知识主要分析了不同物质溶解性能的差异、物质的溶解性会受什么因素影响以及如何表示物质溶解性,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用科学的数据表示连续变化的任意温度下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都是为了解决如何用具体数字来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所形成的概念。教师在教学中要全方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认知特点,创设适合和利于学生进行思考的情境,让新知与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进行衔接。在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概念教学中,教师将过程制定为:问题的提出→寻找最有效的解决问题方法→形成概念→问题解决→概念的运用。提出问题阶段,教师要明确问题的意义,让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有效解决方法的尝试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要引导学生对原型方法进行抽象化,并根据概念,得出解决同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最后,运用概念解决问题,进行知识的巩固。

依据该原理,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实践:1、提出问题: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否存在差异?2、引发学生思考,在实验中感知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和同一种溶剂内的溶解能力差异。在该过程中,教师需要强调只有物质在达到饱和状态时,才能够体现出物质的溶解性。最后在利用实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通过自主建构来掌握溶液及其溶解性的相关概念知识。

二、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学习条件

1、溶解度的内部学习条件

(1)从微观角度理解什么是溶解。(2)了解物质的溶解性,并明确不同物质的溶解性之间存在差异,能够分析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大小。(3)掌握“溶解度是用具体数字精确表示物体溶解性差异”的概念。(4)在实验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自主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2、溶解度的外部学习条件:

(1)创设教学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课前引导学生回顾溶液的形成、溶液和饱和溶液的概念。(3)创设问题情境,明确课堂教学目标;通过列举多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和不同溶剂内的最大溶解量数据,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不同物质的溶解性是有差异的。(4)教师巡视并指导实验。(5)为学生呈现同一种物质在同一温度和同溶剂不同质量下的最大溶解量,从而在共同分析的过程中得出最大溶解量与溶剂量的比值是一定的,只会受温度的影响。

3、溶解度曲线的内部学习条件:

(1)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掌握纵坐标与横坐标之间的对应关系。(2)掌握溶解度概念和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3)明确物质溶解度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其变化是连续性的。(4)能够根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具体值绘图。

4、溶解度曲线的外部学习条件:

(1)创设问题情境,根据问题对探究对象形成初步认识。(2)提供多种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在连续变化的温度下的物质溶解度。(4)绘制溶解度曲线图,告诉学生曲线上任意一点的纵坐标代表的就是连续变化温度下对应的溶解度的值。(5)引导学生思考纵坐标标示为溶解度/g是否合理。(6)引导学生重新思考曲线图上各个点的含义,巩固学生对曲线图的认识,并加以应用。

三、教学设计思路的整体优化

在学习溶解度概念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往往认为物质溶解在水中的量就是物质溶解度的体现,而只有较少的学生能够从物质溶解能力上存在的差异,这个角度来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综合性的理解和学习,使学生掌握概念内涵并且能够进行具体应用。溶解度需要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并且能够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力大小,比较方法则是考虑影响物质溶解力的因素,进而形成比较标准。因此,溶解度的教学设计,必须要通过实践来进行,让学生在直观化的实验面前真正理解溶解度内涵,掌握比较溶解力大小的方法。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探究溶解度概念,引导学生从实验中观察溶解度,考虑其影响因素,并做出溶解度曲线图。然后,用对比的方式来展示溶解度曲线图在表示方面的优势,清楚了解溶解度曲线外各个点的含义,最终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特点及其转化方法。

综上所述,在九年级化学溶解度的概念教学中,教师要详细分析学生在溶解度概念理解、溶解度图象以及溶解度知识应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详细的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可以采用“实验导入→数据分析→引出概念→强化概念”的方法,借以坐标系的融入,消除学生对曲线外点的错误认识,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溶解度概念以及图象的认知。

参考文献

[1]  刘倩玉.初中化学溶液的考点例析[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8(08):57-59.

[2]  王慧.经历思维过程  明晰思路方法——初中化学“溶液中析出固体问题”复习教学实践[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6,32(05):43-46.

猜你喜欢
溶解度溶液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例析溶解度试题的解法
溶解度曲线的理解与应用例析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溶解度曲线的涵义及应用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
强碱混合溶液pH值的计算
溶液知识 巧学妙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