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然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2018版本的思政课教材根据十九大的精神,将“四德”教育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核心相结合,更加重视加强个人道德素养、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等道德实践的内容。因此本文在在思政课程道德专题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科学的思考,围绕“四德”教育教学内容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何以把人培养好?”这一教育本质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思政课程;道德专题
一、弄清教学设计的重点问题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公民,必须思考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育本质,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培养这群特殊公民的科学精神、基本道德文化、主要道德素养。
一是注重大学生公民的科学道德精神(包括理性思维),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为人民服务意识。2018年,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前夕,习近平来到北大校园,与师生座谈,他明确说道“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明确指出思政教育“为谁培养人”这一宗旨。大学生处于成长的高峰期,处于矛盾的混沌期,比较容易感情用事,易被煽动,这就是为什么某些国家能够利用青年人的“染色革命”达到其政治目的,因此在道德专题教学中必须注重大学生公民的科学道德精神(包括理性思维),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为人民服务意识。
二是注重大学生公民的主要道德素养,学会自我约束、责任担当、规矩意识。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指出“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根本问题。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弱则国弱,大学生群体是一面旗帜,直接体现出国家的精神面貌,因此在道德专题教育中必须注重大学生公民的主要道德素养,使其学会自我约束、责任担当、规矩意识。
三是注重大学生公民的基本道德文化,教授现代社会公德及传统道德文化,扎实其知识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中都提到了文化问题,他说“思考和表达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他认为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深厚的知识底蕴将影响一个人的认知及行为。因此在道德专题教育中必须注重大学生公民的基本道德文化,教授现代社会公德及传统道德文化,扎实其知识基础。
二、厘清教学内容的难点问题
厘清基本概念:“理论概念是以经验概念为基础,在相关理论指导下,通过进一步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深入反映对象本质和规律的概念。” “理论认知是行为实践的基础,即正确的理论认知对行为实践起着基础性的指导作用。……例如:从基本概念出发,研究清楚伦理、道德、法律以及规则等基本概念的内涵,并说明 4 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再研究清楚德治、法治、人治以及善治等基本概念的内涵及其 4 者之间的关系,甚至还要厘清后一组概念与前一组概念之间的关系。” 因此在课程中必须厘清相关概念,让学生清楚什么道德,什么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与核心等。
厘清基本问题:卓有成效的思政理论课教育是建立在对受教育对象思想的深刻剖析之上。因此在开展道德专题前必须做好基本的调查研究,找出大学生们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最困惑的问题等。例如以香港问题为例,“爱国是否是一种道德的体现?”;以社会问题为例,“霸座男事件是否为普遍的道德现象?”,到底“什么才是评价道德的标准?”等问题。其次必须弄清学生思政道德的症结所在,例如前期调研中学生道德问题的知行不一、知易行难等。
三、理清教学活动的主客体
为解决传统思政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后得出,专题形式,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的课堂是最有效的方法。这里特别要注意的就是课堂活动的设置与实施,要注意好“学生主体”与“教师引导”的关系。
学生主体。给予学生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一是教师需要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因材施教指: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与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得到充分展现,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也是目前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二是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自信中成长。最后,活动实施后要及时做好总结与反思,适调整,改正不足。
教师引导。在活动进行中,教师需要在旁边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启发式的教学原则。启发式教学即:不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摸索,去理解和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好专题教学的思路,专题过程的教学体系一般建立在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几个层面的完美结合上。因此教师在完善教学思路时,必须以学生为导向,以教学重难点为核心,設计好教学方法,做好思维导向图,使专题中各项内容紧密衔接。
四、做好教学过程的基本准备
步骤一:道德专题教学项目开展前,系统性的思考专题教育与课外选修教育的基本内容,建立好通识课、选修课、专业课程与第二课堂的关系,围绕人才培养的维度思考好每部分需要讲解与引导的内容。记录与完善课堂设计,总结好学生体系化学习后的情况。
步骤二:道德专题课堂上,围绕引出问题,思考问题,讲解问题,实践问题四个环节,用3节课搭建好核心素养的培养体系,同时思考好课后实践的有效性,每个学习实践的过程要辅以相关记录、深度访谈与日常接触总结,从未形成科学理论。
步骤三:道德专题的课后,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在专题教学、选修课程、课外实践后,能够通过有效的反馈,来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实现对课程的检验,进一步完善专题教学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对没有能达到预期成果的学生,提出有效的教育办法,加大日常交流与后期追踪。
参考文献
[1] 彭漪涟.逻辑学大辞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2] 李志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难点问题研究的增长点——以新教材第五、六章的变化为例[J].思想政治教研,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