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架起孩子“亲其师”的桥梁

2019-09-10 07:22赵澜波
教育家 2019年45期
关键词:矛盾冲突师生关系

赵澜波

近日,广东省中山市一名家长因不满女儿英语教师布置作业的行为,在家长微信群中多次用粗言秽语辱骂该教师,最终该家长因涉嫌公然辱骂他人被行政拘留10日。这一事件给当事教师带来了心理压力,也让人替涉事家长的孩子担心:孩子以后和教师怎么相处?可见,家长在师生关系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师生关系不和,家长难辞其咎

家长的教师观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认知和看法。家长的教师观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师的看法,尤其在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基础教育阶段。如果家长把教师看作承担教育学生全部责任的“保姆”“正确的代表”,一旦发现教师有些小小的失误,或对教师品头论足,或当着孩子的面和教师理论,这种行为会降低教师在孩子心中的威信,让孩子对教师产生怀疑,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如果家长认为教师是“领导”,对教师的任何要求唯命是从,容易养成孩子亦步亦趋的人格,不利于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如果把教师当作一个普通人,家长就能相对客观地看待教师,学生也会有客观的认识,从而有利于健康师生关系的建立。

家师关系影响师生关系亲密度。实践研究中我们发现,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在微信群中积极与教师互动的家长,与教师的沟通频率较高,孩子对教师会表现出主动性和合作性。反之,孩子对教师会表现出回避。例如小A 是个性格内向的女孩,刚上一年级时,上课不敢回答问题,如果被教师叫到,回答问题的声音也非常小,小到大家都听不见。小A妈妈本着“教师不找我,我就不找教师”的想法,一直和教师保持距离。直到第一次家长会,教师提到小A在班上的表现时,小A妈妈才意识到和教师沟通的重要性。此后,她经常作为志愿者参加学校活动,协助孩子完成亲子作业等。慢慢地,小A变得自信起来,和教师的互动也越来越多。可见,家长和教师只有形成合作的关系,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起亲密的师生关系。

亲子关系影响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反映出家庭教养方式。北京师范大学的边玉芳教授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专制型、权威型、民主型和溺爱型。在专制型和溺爱型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容易与教师发生矛盾和冲突。因为专制的父母不会考虑孩子的要求和想法,孩子的需求一直被压抑。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反抗成人”的情绪会越积越浓。而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一旦自己的要求和想法受到学校制度的约束,教师就成了“坏人”,因此产生师生矛盾。例如,小B一直在溺爱的环境中长大,参加高中军训时,因为忍受不了比较艰苦的训练而乱发脾气,被教官和班主任批评进而被罚站。晚上小B给爸爸打电话,称教官和班主任联合打了自己。小B爸爸听了之后,直接打电话到教委去“告状”,师生矛盾因此被扩大。相比之下,在权威型和民主型的家庭环境中,家长能够做到与孩子沟通,认真聆听孩子描述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及时鼓励和批评孩子,及时肯定老师,孩子的师生关系是亲密型的。

家长的教育观、教师观、交流观需纠偏

家长的教师观有待更正。第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同等重要,学校教育只能承担教育的部分责任,而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对此,很多家长还没有清晰的认识。第二,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育人水平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总结经验,反思教训,得到提升。但是很多家长不愿意给予教师成长的机会和时间(这点非常能够理解)。第三,家长和教师是平等的合作关系,无需用讨好的方式为孩子“赢得”一些荣誉和夸赞。

家长和教师缺少有效、深入的沟通。第一,沟通方式单一。微信(群)已经成了家长和教师最常用的沟通方式。现代化的沟通方式虽然便捷,但是与面对面的谈话方式相比,后者更利于增进彼此的情感。第二,沟通内容单一。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表现和学习成绩,尤其是中学以后,对孩子的心理、交往等方面则很少过问。学习成绩不错的孩子,更是容易被忽略其在做人做事、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引导。

家长面对师生矛盾和冲突时难以理性对待。当学生抵触教师的要求,或当自己的要求在教师那里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发生师生矛盾和冲突。当下,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管理的权利意识日益增强,对学校教育有自己的理解和主张,但当师生矛盾和冲突发生的时候,家长却本能地从保护孩子的角度出发,去寻找学校教育管理的漏洞,这种不理性的行为不仅不利于师生矛盾和冲突的解决,还会加剧矛盾和冲突,甚至会引发其他的矛盾和冲突。

家长应成为桥接良好师生关系的“教育合伙人”

多途径全方位了解、肯定教师,支持师生关系。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认真倾听孩子对学校生活的描述,是家长了解教师的基本途径。家长要通过日常的亲子对话在孩子面前及时肯定和支持老师的做法。如“某老师这种教育方式真有效”“某老师这么做说明他非常理解你们”“这是严格要求的表现,激励你们上进”等。家长切不可随意评价教师,或者用自己的价值观去点评教师。“亲其师,信其道。”家长要帮助孩子看到教师的优点,支持孩子亲近教师。

我的孩子上四年级时,语文老师针对学生们作业字迹有些潦草的现象,每天让一位学生在群中展示作业。第一位学生写完作业发到群里,我看到后,第一个发言:“某某的字写得真好,结构合理,页面整洁,向某某学习!”我的发言带动了很多家长,他们纷纷在群里鼓励孩子,支持老师的做法。以后每天均是如此。孩子们也会在群里回复:“谢谢叔叔阿姨的夸奖,我会继续努力!”一段时间以后,家长们纷纷感慨:老师的做法真有效,孩子们的作业有了明显改善,更加钦佩老师了!

与教师建立教育合作伙伴关系,引导师生关系。良好的家师关系需要在不断的沟通和合作中才能建立起来。家长不仅可以在微信(群)和学校活动中与老师沟通,还可以通过加入家长教师协会、家长委员会等组织,协助教师策划班级活动、引导班级正确舆论方向、调节家校矛盾、帮助解决难点问题。“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课题研究数据显示,参与家长教师协会的家长在选择“更加理解、尊重教师”的比例为62.7%,比研究前上升了近30个百分点。一位家长还写道:“教育出一个个身心健康、快乐活泼的学生,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目标。”

理性对待师生矛盾和冲突,协调师生关系。面对师生矛盾和冲突,或者对教师的教育行为有想法和意见,家长应本着教育孩子、解决问题的目的,与教师单独沟通,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如果在矛盾和冲突中,孩子负主要责任,家长可以和老师进行深入谈话,请教解决问题的方法,化解师生矛盾。反之,一般情况下,家长应尽量理解和宽容老师,并引导孩子理解和宽容老师。好的教师会通过反思、与孩子谈心、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等方式,让师生矛盾得到解决。家长和教师如果不能自己解决,可以通过合理的渠道反映给学校,提出理性诉求,进而协调师生关系。

当然,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更重要的在于教师和学校的作为和主张。从家长的角度来讲,家长也应不断提高自我修养,筑牢良好师生关系的桥梁。

(作者單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周丽

猜你喜欢
矛盾冲突师生关系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双向奔赴
回避冲突不如直面冲突
矛盾的我
冲突管理
“矛盾多发”可怕吗?
余清臣:建构现代师生关系的公共性
新时期需要怎样的师生关系
恋爱中能否一直让着对方
全面冲突管理的构建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