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国洪
前言: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已在课改实施过程中,逐渐转变教学方式,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例如:更多的采用启发式教学。但在课堂教学时,却发现学生不愿或不能与老师有效互动,主要问题体现为:主动举手发言学生数少,学生发言声音小,不能让全班孩子听见,学生发言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表达不自信、胆怯。究其原因,还是长期地被动接受学习,养成等、靠、听的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就成了一个个“收音机”。怎样才能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自信地参与发言、讨论、展示,怎样让学生变得想说、敢说、会说呢?这则是我们每位教师需要研究的内容。
通过研究实践,我们总结出一套三年级数学课堂中有效采用激励性理答的策略,即“三法两化一评比”。具体如下:
一、三法
老师一句表扬往往能够对一个学生的情绪产生巨大的影响,也会逐渐甚至瞬间带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情绪。
本学期,执教《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一课时,有这样一个情景:在巩固练习环节,先指名三位同学板演了三道竖式计算题,然后准备请其他同学点评。师:谁能当当小老师来点评一下第一道题?此时,有几个平时成绩优异的同学高高地举起了小手,还有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孩子,想举手又不太敢举,举得很低,似举非举的样子。我留意到了,然后对他报以微笑:你可以的,试试吧,我相信你!在老师的鼓励下,他站了起来并走上台,大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最后对大家说:大家还有什么补充吗?生齐:没有。全班响起掌声。师:掌声代表了赞同,你的发言不仅声音洪亮而且条理清楚!谁能向刚才这位同学这样再来点评下一个题。此时,我清楚地看到,举手的人直接过半!后来,我细想,当我去肯定、表扬、鼓励一个同学的时候,其实已经让全体孩子感受到一种宽松的、和谐地、少压力的交流氛围。
(二)分层差异理答法
在教学中,对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学生分别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
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同学,我们可以降低要求,换一个角度或者换一种方式来进行理答,保护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对成绩较优异的同学,老师自然会有更高的要求,但在理答中也要保护他们的自信。实践证明,激励性理答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能以积极的状态投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
课堂中,学生的发言经常是偶然的,无法预设的。有效的激励性理答能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让孩子在课堂上激情燃烧,智慧碰撞,使师生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达成教学目标。
《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片断:师:3厘米、X厘米、8厘米三条线段,它们能围成一个三角形,X可以是多少?生1:X大于5就行,因为这样3加5就大于了8。师停顿下,其他学生没反应:嗯,你说的很有道理,我同意。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些数吧。师生齐数,6、7、8、9、10、11、12、13、14……逐渐有生质疑:不对。师:怎么了?生2:不行,因为3加8才等于11,这都大于11了。师:我真佩服你,刚才我还沉浸在数数的过程中呢,但你给了我们提示。
教师第一句理答,没有直接指出学生的错误,反而表示了赞同,这让孩子接下来发现自己的错误也不会觉得尴尬,因为老师也错了,有效保护了孩子的颜面。第二句理答,让发言孩子感受到莫大的成就感,是我及时纠正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错误,他也必定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敢于表达,敢于质疑。
二、两化
“很好!”“你真棒!”这是我们在课堂中经常会听到的,对学生进行了正面的肯定,但是如果理答只停留在这一步,那就会变得十分可惜。因为,激励性理答除了要给孩子以激励,更要给全体孩子以引导。在这样理答中,既体现出老师表扬有据,又可以让被表扬孩子得到认可,提高自信,激发其表达、展示的欲望,还能为其他孩子树立榜样、做好学习指引。
激励性理答不能千篇一律,教师需有感而发,可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形式来激励和肯定学生。比如,合理运用肢体语言,有时甚至能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1.大拇指激励
2.点头微笑激励
3.握手祝贺激励
4.拍肩抚头激励
三、一评比
在研究中,为鼓励孩子们积极发言、主动交流,还用到了对学生发言进行评比打分的办法。具体为:把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每组4人,编号为A、B、C、D,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中A是最优秀的,D是最后进的,B、C居中, A主动发言一次1—3分,B、C主动发言一次2—4分,D主动发言一次3—5分。评价标准:正确则得各级别最低分,声音洪亮、表达较清楚中等分,发言精彩则得最高分。每堂课积分,每周评比,组内评出得分前2名,组间同级别学生评出前6名,评选出优胜小组6个,予以口头表扬和加星。
总之,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越来越敢发言了、想发言了、会发言了,只要不懈探索,不断积累激励性理答策略,不断反思改进,就能使得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变得更加自然、更加和谐,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参考文献:《有效课堂 重在兴趣——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渗透数學思想的策略探究》
《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