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信息网络技术已经成为各领域发展和建设重要的载体。在时期发展背景下,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技术课程体系,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网络分层和网络互连作为教指导思想,强化实践性教学的同时,采用创新型教学方法,突出该课程的改革效益,要求学生通过实践学习深刻理解和掌握信息网络技术知识。
关键词:信息网络;教学改革;教学方式
引言:
目前,以信息网络技术为载体的时代,正进入到信息交互、数据共享的发展时期,许多传统的网络设备,正由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所取代。此外信息网络技术的传播与接收方式,都在发生不断的变化。为满足信息网络技术领域的发展需求,我国正加大对信息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通过多种教学改革,优化和完善教学方式,以此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实施有效的解决措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信息網络技术。
1存在的问题
1.1教学重点不够突出
信息网络技术课程在编制过程中,根据技术教学要求,现阶段整合知识后形成九个章节,在九个章节中需要将信息网络技术基本理论、应用方式、体系以及类型等,应在规定的课时内,教师向学生进行讲解。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未能突出教学的重点和目标,导致学生学习时需要面对复杂的知识,无法梳理知识内容,从而影响到学习效率,学生因此未能理解和掌握信息网络知识。
1.2实验教学环节薄弱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抽象概念性的知识讲解给学生,即便学生理解相关知识,但是进入到实验学习过程中,仍无法有效的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在实践工作中。出现这样的教学问题,一是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导致的,另外未能对实验教学给予充分的重视,致使实验教学环节较为薄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无法准确应用信息网络知识。目前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只占用四个学时,而且在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网络服务器配置、网络通信编程等实验方法。上述两项实验项目,是学生有效应用信息网络知识重要的途径。而由于较短的教学课时,在实验教学中无法将网络接入、网络组网、以及网际协议等互联网原理进行有效的讲解,学生无法通过实验教学,学习到真正应用在实践中的知识。
1.3教学手段过于单一
现阶段进行信息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时,教师通常使用双主教学法,教师在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同时,学生也可以成为教学的主体,通过双主体的模式共同开展教学工作。在双主教学模式中,不仅可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但是,信息网络技术知识具有抽象概念性特点,学生的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认知水平,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教师仍以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未能充分体现双主教学模式的优势,导致学生处在被动的状态下学习,无法获得应有的学习成绩。
2改革方案
2.1把握课程主线,优化教学内容
对信息网络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时,教师应把握课程的主线,并围绕分层思想和互联思想,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以分层思想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分层意识,从而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解决信息网络技术中出现的问题,学生可以将遇到的问题,分成不同的小问题,通过解决小问题,使问题不断简化。如在网络体系结构中出现的问题,借助分层思想,通过物理层、链路层、传输层以及应用层等,都能在网关协议以及外部协议中,对网络号、主机号等进行优化,并以此区分出多种类型的区域名称以及区域特点。此外,在PSTN网关、GGSN网关等互联网关系中,借助分层思想的同时,还应以互联思想,要求学生对无线局域网、移动通信网等网络建立可持续发展思想,以此针对存在的问题实施有效的解决措施。
2.2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实践教学
首先,教师应充分结合教材内容,将理论作为教学的基础,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强化实践教学。教师在教学环节,应将理论知识中使用的网络设备进行详细的介绍,包括集线器、路由器、网卡以及调制解调器等,并通过实物将网络组成方法以及连接时注意的要点,都应准确详细的讲解给学生。学生在初步了解后,按照教师的方法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应用理论知识,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如在进行网络数据包结构分析过程中,借助NS-2OPNET网络工具,对相关连接的协议具备的性能、吞吐率以及延时效果进行分析,并按照RIP和OSPF等算法连接相关设备。
其次,教师应为学生安排更多的实验教学课程,延长课时的同时,在教学中增加多种实验操作内容。以往传统的教学50学时,会压缩至40个学时,而实验操作教学会增加至10学时,并在原有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三组实验教学内容,包括网络接入实验、网络互联实验以及网络应用实验。在进行网络接入实验教学时,教师应对ADSL、以太网等接入方法进行教学,要求学生理解不同网络接入的原理以及使用的方法,还应对网络布线和架设过程,进行实践化操作。在进行网络互联实验时,学生应按照教师的操作要求,将集线器、交换机等设备,可以在不同的互联互通模式中,自如进行切换,使学生具备对设备的操作以及管理能力。在进行网络应用实验教学时,教师应向学生详细讲解HTML和Javascript语言,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的编写方法,以此强化学生网页制作以及架设能力。
最后,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安排具有自主性特点的综合性实验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学生学习遇到的问题,作为课程设计的一部分,并组织学生进行自主选择,根据选择的问题进行实验操作。在该类型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对信息网络技术的特点以及优势进行分析,并通过不同角度和层次,对网络架设以及安排方式合理化安排。例如在进行以太网帧构造设计过程中,学生应会使用到多种设计原理,包括ARP数据包解析、发送程序、IP数据包捕获以及TCP数据包构造等,从而使学生具备建立简单网络管理系统的能力。
2.3启发引导为主,丰富教学方法
在进行信息网络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方法进行有效的引导,并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空间想象思维,同时结合相应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锻炼信息网络技术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例如在进行网络体系结构教学过程中,将信息网络技术具有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展现出来,要求学生按照分层网络体系结构的思路,在不同的层次中解决对应的问题,并围绕数据链路层对涉及到的协议内容进行交流和讨论,避免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出现协议缺陷、死锁、重复帧等问题。另外,对网络互联信息讲授内容进行讲解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以分层思想为基础,对网络互联的层次、互联互通解决的问题等,按照正确的步骤逐一解决。通过实践教学获得的教学效果可知,教师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启发和引导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还能极大的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以及操作能力,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为使学生加深对信息网络技术知识的理解,提升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可采用案例法,将信息网络技术中的案例,以交通警察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网络层对网络的互联情况、选择路由器以及出现的阻碍等情况,都应通过交通警察进行有效的梳理,从而缓解由于阻塞问题引发的网络瘫痪等情况。
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学生树立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并采用创新方法对原有的教学时间、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如案例法、对比法等,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信息网络技术知识,以此提升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同时,还能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意识,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国敏,李兵,胡超.高级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计算机教育.2013(14):127.
[2] 彭珞丽.现代通信网课程“双主”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23):282.
作者简介:
陆佩怡(1991-)女,汉,广东江门人,本科,广东南方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信息网络安全
(作者单位:广东南方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