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数据在网络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电商和交友平台深入人心的迅猛发展,个人隐私在网络中的曝光越来越多。本文从大学生个人隐私概念入手,探讨新时代大学生的隐私保护问题。
关键词:大数据;隐私;保护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5-0276-01
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中指出:“加强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利用先进网络和信息技术,整合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高等教育信息基础设施。”这为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国各高校因此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是当前最流行最虚拟却最真实存在的网络实体,她的5V属性即海量性、多样性、速度、价值和真实性,无时无刻不在引领和左右人的思想和行为。当前社会,人们从生活到学习,再到工作的方方面面,都已经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而大学生,最容易接受各类新生事物,是站在科技最前沿的一类特殊群体;但大学生们在虚拟世界里的个人隐私,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各种隐私泄密直接冲击大学群体的生活,造成一些大学生生活的紊乱甚至人格尊严的丧失。因此怎么有效地在当今大数据时代保护大学生的隐私不被侵犯,也是科技工作者们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1.大学生隐私的界定
对隐私的理解,一般解释为“独处并不被他人听见或看到的状态和免于受公众关注
的状态”:《郎文当代英语词典》。而在我们国家,将隐私理解为“隐”和“私”两部分,包括个人财产、个人的私生活,以及男女之私等;甚至包括一些不愿公开或不可告人的私事;而大学生在大数据时代的隐私,界定应该更详细更具体,包括大学生的姓名、学校、专业以及常用的网名、注册和支付信息及肖像、名誉等。在一些发达国家,对个人的隐私保护,早有立法。比如在法国,对公民肖像、姓名、名誉等提出了保护;而在美国,公民隐私不能被政府和个人侵犯,保护独处权是发展的重心。在我国,对大学生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还明显跟不上网络发展的步伐,更多的是学者们对这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2.大数据时代大学生隐私现状分析
随着电商和社交网络向纵深处发展,大学生已成为这两个方向最活跃的一个群体,但其个人的隐私保护却没有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这里既有大学生自己的责任,也有社会的保护力度不够等诸多因素。主要表现在:
(1)个体保护意识淡漠。通过对五所大学近六百人的调查发现,78%的大学生只重视银行卡和支付宝之类的保护,而忽视个人身份特征诸如身份证、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的重视。而网络上的一些不法份子就是利用这些漏洞去捕捉个人的身份信息而做一些有损大学生们利益的不法勾当,比如冒用他人身份信息作信用贷款、邮件货到付款的不实商品,甚至冒称个人骚扰其家属等。这很大一部分是大学生对自己的信息重视不够,没有得到合理的保护而泄密的典型案例。
(2)对网络安全防范认识不深入。一些大学生对电商、网聊等很有兴趣,注册时轻易留
下自己的真实信息比如手机号码、身份信息甚至银行卡号等,这就给一些觊觎者留下了很多实用的有价值的线索,容易造成不可承受的损失。
(3)网络漏洞导致黑客的攻击。一些小型网站尤其是电商网站或个人交友网站只注重短
期的经济利益,而不想在客户个人隐私保护方面加大投入,这就给一些不法份子有可乘之机。木马植人、病毒骚扰、匿名电话等;即使有的骗术并不高明,但总有一些人容易钻进骗子的圈套。
3.大数据时代大学生隐私保护防范方式研究
(1)大学生要厘清大数据时代的本质和自身价值,树立隐私保护意识。大数据时代,价值源于数据本身;数据的有用与否,有一个收集、处理、分析与应用的过程;数据需求者通过这些步骤,提炼出自己有用的数据并最终服务于所需的领域。但数据终将是为人服务的,而人本身就是一个数据库,有着其他数据无可比拟的价值;所以有关人的数据隐私,就一定要严加防范。当代大学生,处在数据蓬勃发展的新时代,但也是网络非法人侵的多发时代,认识和辨析真实的数据,维护自己合法的利益和权力,至关重要。
(2)政府有关部门要制定网络隐私保护标准,限制对个人隐私的過度挖掘。现在很多免费软件,客户想取得使用权,都要求证用户头像、电话号码甚至所处位置等,过度挖掘用户的个人隐私;虽然大部分软件经销商不会利用用户这些数据去坑害用户,但不排除一些非法网商利用这些用户隐私数据去做一些非法勾当。比如将用户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码、就读学校甚至专业等数据出卖给第三方谋利;将木马移植到用户手机或电脑上以获得黑色收益;或将用户的微信号或QQ号拉人一些非法群,诱导一些不能正确辨别真伪的大学生用户进行非法投资、借贷或理财等;这些都是典型的用户隐私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产生的不可预知的后果。有关部门应该制定严格的网络监管制度,制定相关隐私保护标准,避免软件供应商对用户数据的过度采集,并及时发现并制止一些非法的网络侵害事件发生,以保护大学生或其他用户的权力和利益不受到侵犯。
(3)学校要加强对个人隐私保护的正面教育,树立人格尊严的自我完善和保护。大学生即将接受社会的严格挑选,因此大学教育是个人知识和人格尊严趋于完善的过程;要使将来的社会栋梁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大学生在校园里就应该接受个人隐私保护知识,意识到个人隐私对一个将来的社会人的价值所在,而不是只关心自己的电子钱包和消费尺度。大学校园里,由于学生涉事不深,分辨不出一些事情的真假,或者一些短期利益的诱惑,出现过许多大学生上当受骗的案例,大多是因为数据泄露而引起的种种不良后果。学校应该与时俱进,开设一些社会教育和网络教育的课程,以案例教育法引导学生去分辨社会或网络事件的一些真伪;或开设第二课堂,以身说法帮助学生厘清隐私和非隐私数据,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
大数据时代对大学生的隐私保护,是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既需要科技工作者们的共同努力,也需要政府的法律支持,但更多的需要大学生们自己的自我防护;为在大数据时代创造一个清洁自由的网络环境,我们也许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作者简介:汤红军,男,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