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的大数据让人们变得“无所不知”,却也让人们所有的资料信息“无处隐私”,甚至受到生命与财产的安全威胁。究竟该如何安放我们的“隐私”才能不让它为众人知晓,谁又能来保全信息不让人们备受威胁呢?
近年来,大数据安全事件始终呈高发之势。日前广东警方破获一起高科技经济犯罪案件,17岁的“黑客”攻破了多个商业银行网站,窃取了储户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支付密码等数据,带领一批人在网上大肆盗刷别人的信用卡,涉案金额近15亿元,涉及银行49家。
今年2月,发生了世界上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网络盗窃案。黑客入侵了孟加拉国央行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账户,盗走了8100万美元,后来孟加拉国表示由于黑客出现了一个拼写错误,否则随后还将进行一笔近10亿美元的转账。
3月,与叙利亚有关联的激进黑客组织对一个自来水厂发起网络攻击,黑客操纵系统改变了进入到自来水中的化学物含量,阻碍净水过程。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
目前,欧盟已经出台了苛刻的数据保护条例,美国也对出售客户数据的运营商施以重罚,那么,还处在萌芽状态的中国大数据行业,究竟将向何处去?当前,人们所处的互联网络中面临着防御不对等状态,攻击者只需要找到一个漏洞,就能给我们以深深的甚至致命的一击,而防御者则必须守住所有的据点,实际上这基本已经成为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么如何才能在科技迅速发展中更好地保全自己呢?
俗话说:“靠人不如靠己”,在网络世界中多留个心眼,要从意识上保持对一切的“怀疑”,不掉以轻心,或许是最方便且有效的方式。IBM安全服务的研究报告显示,高达95%的安全事件都和人为疏忽有关。当然若想安全地混迹与网络江湖,除了有敏感的防范意识之外,还要有专门的防护技术和措施。
首先对大数据安全的改进,最明智的指南是利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的杀毒软件行业。杀毒软件公司应对各种不同的威胁有很多的经验,而且还有无数的杀毒软件商也正在为此努力着。
其次,可适当选择收费的项目。如果能够通过花费有限的费用享受平静安全的网络生活,何乐而不为呢?当然,如果我们一直沉迷于“免费”的糖衣炮弹,无疑在滋长网络土壤的不安全性,因为这些“免费”总还是需要通过其他渠道来实现价值“补偿”的,毕竟现实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除此之外,云计算专家最看重则是杀毒行业对数据的开放性。行业的领导者一同抵制新的和危险的恶意软件,并保证无处不在的电脑安全,且利用开放的沟通和缺乏破坏性的竞争,正是大数据构建强大的安全性所需要的。
接入互联网的设备越多,网络攻击的发生几率就越高。大数据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又可以被一些人用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民众利益。公民的“隐私”何时才能成为真正的隐私?想必这条路并非易途。
未来还应当联合各方力量,共建互联网安全产业链,来应对大数据时代的安全风险。不仅如此,还应基于强大的大数据库、利用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和广泛的用户覆盖率,提前感知网络威胁态势,为大众提供未知威胁的发现与回溯功能并进行有效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