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咪咪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实现国家基础教育现代化的方法之一,利用教育信息化的信息传递、信息质量、信息交流和信息成本优势,探讨了偏远山区中小学的科普教育模式,分析了当前秦巴山区中小学科普教育基本情况,提出了利用教育信息化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手段对中小学生进行科普教育的思路,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提升农村中小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科普教育;农村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一157B(2019)05-0209-01
1.教育信息化在科普教育中的优势
1.1 技术优势
教育信息化包括信息网络建设和教学资源整合。目前多地实施的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各中小学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机房、无线上网电视系统等构成教育信息化网络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机构、高校、科普单位开发符合中国国情的各种教学资源,极大的丰富了各年龄层次中小学生的需求。
1.2 传播优势
与传统科普教育相比,教育信息化作用下的科普教育,传播速度快、效果好和受众面广,接收知识不受所在学校地理位置的影响。比如在环保科普宣传中,可以制作Flash动画。利用鲜艳的画面、逼真的形象配合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科学道理,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Flash文件所占空间不大,直接通过电子邮件、微信和QQ在校际、家校之间传递,特别适合偏远山区科普教育的推广。
2.山区中小学科普教育基本情况
2.1 山区中小学生基本特点
青少年是山区中小学受教育主体,在校的学习时间占到日常生活的大部分,他们的言谈举止受校内教育影响较深[1]。大多数学生家长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孩子的未来,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是他们最关心的部分,这也导致了学生大部分时间接触的知识是课本知识,接触的知识面较窄;一部分学生家长常年在外务工,大人和孩子交流时间少,家庭教育缺失,形成自我孤僻的性格,不爱与人交流,在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后,受社会谣言,甚至是封建迷信的影响,无法辨别真伪,久而久之,也成了谣言传播的发声者,即使后期学到正确知识,也很难改变既定认识。
2.2 山区中小学科普教育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偏远山区受到现代科技力量的影响,新技术、新理念走进中小学校,学生对学校学习有了更高的期待。现实情况下,山区的孩子不能像城市里的孩子,学校无法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海洋馆、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等科普场馆,而这些科普场馆是青少年接受科普教育良好的场所。通过日常教学调研,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生对于科学现象、科学事件比较感兴趣。
科学是技术的基础,技术推动社会进步。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取决于全体人民科学素养的提高,由于山区学生接受各类信息渠道少,无法有效辨别获取的信息,导致有些谣言也成了“真理”。科普教育有助于提升山区中小学生应对科学谣言的能力,有效防止虚假消息的扩散。
科普图书和科学课是农村中小学接受科普知识的主要渠道,但多数情况下,图书资源主要集中在集镇学校图书馆,即使有些乡下学校有图书馆,图书资源要么太贫乏,要么常年闭馆,不能满足学生阅读需求121。此外,科学课程虽然也开设一些科普实验,但专门的科技活动教室、教学器材和实验耗材无法满足上课需要。
3.教育信息化在科普教育的应用
3.1 信息化校园的建设
信息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是教育信息化根本出发点。秦巴山区中小学要主动利用好国家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及地方政府在信息化校园建设政策,按照学生人数的多少,完善信息网络和硬件设备的校园建设。在此基础上,着力网络资源和当地资源开展校园科普活动。网络同步科普课程,可以从网上积极申请发达地区示范学校、科普基地和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普资源。如利用远程视频,将省级科技馆的现场讲解,同步传送给山区孩子们。当地资源,主要是指本地科技协会或科技局,地方科协或科技局要将中小学科普纳入日常工作一部分,投入部分经费,结合山区特色建设符合本地孩子成长的教学资源,使科普教育进校园常态化。比如,制作科普视频的动画短片,配上当地方言,使复杂的科学问题简洁化、通俗化,学生喜欢看,若做成系列动画,还具有连续性,能伴随孩子成长,这种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3.2 信息化科普员的培养
农村中小学老师是传统的科普教育主力。由于专业能力的限制,很多上科学课的老师不具备理工科背景,在解读某些科学问题时,往往达不到科普的标准,但他们长期在农村生活,他们的理解更容易让学生接收,这就具有了先天的优势。国家应在教育信息化顶层设计时,既要保证信息化校园的硬件建设,也要注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让专职教师在建设中学习,在学习中发挥信息化作用,同时投入一定的财力,利用乡村教师振兴计划,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机会,使他们掌握、运用信息化平台开展科普教育活动,既实现与城市科普教育同步,又具有有山区特色的科普教育活动。
3.3 信息化科普教育的应用
科普教育指利用各种手段以浅显的、清晰的方式向大众介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对于农村中小学而言,信息化手段进行科普教育,主要体现在自然科学教育和安全性科普教育。自然科学教育可以通过网络化平台,寻找到无法在实验室完成的视频资源,也可以及时关注最新的科普动态,从多角度寻找科学答案,使学生对的前沿科技成果有基本的认识和体会。農村中小学生安全性问题包括交通安全、食品安全和水火灾害安全。安全性科普教育往往以说教的形式开展,学生对身边可能存在的安全性认识,还没有认识到一定深度,安全性事故时有发生。
4.展望
国力的综合竞争最终体现在基础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在知识经济时代,慢进就是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教育信息化将成为科普教育的新方向,对地处偏远地区的秦巴山区,要不等不靠,奋起直追,利用好教育信息化建设机会,抓好基础教育,做好的科普教育,使经济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同步进入小康社会,为创建创新性国家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陈宝国.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科普教育和继续教育[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6):154-156.
[2]牛红艳.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图书馆建设,2007(3):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