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丽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美术活动中,我尝试构建嬉趣化美术活动情境,提供丰富多样的嬉趣美术活动材料,采用充滿智慧的嬉趣化指导策略,以引发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乐趣与智趣,让幼儿自主地、开心地玩美术,尽情舒展艺术灵性。
一、创设嬉趣美术活动环境,引发幼儿“入乎其内”的“情趣”。让幼儿乐学美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美术活动中,我尝试优化与美术教学相适应的活动环境,让幼儿想画时有东西可画,想做时就可以动手操作,努力达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一良好状态。
我在教室里开辟了一个开放的美术活动区域,让幼儿自主进行美术游戏活动。整个区域是对幼儿开放的:时间的开放——在自由活动、晨间活动、区域游戏活动时间幼儿都可以自主选择参加;空间的开放——区域材料供幼儿自由取放;内容的开放——内容是可以自主确立、自由表现的:方式的开放——可以在桌上、地上、墙上、各种物品上任意作画、制作;展示的开放——幼儿可以富有个性地展示自己的作品。
在区域环境创设时,我让幼儿参与进来,并注重与美术元素的融合。首先,我引导幼儿关注区域环境布置的生活性、艺术性。我与幼儿一起搜集充满生活气息的材料,在经过幼儿艺术化的处理后再进行环境装饰。比如,梧桐树叶彩绘后做成吊饰,废旧纸管彩绘后做成摆放手工作品的艺术架。其次,我引导幼儿关注区域游戏环境的趣味性、创意性。如在开展主题活动“领带”时,我与幼儿一起制作了一个支架,上面贴上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头像,这使得原本简单的绘画活动富有了故事情境,使得这个自主绘画与制作活动更具趣味性,幼儿参与热情大增。
二、提供嬉趣美术活动材料。诱发幼儿“沉乎其中”的“乐趣”,让幼儿乐玩美术
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材料是幼儿与外界交互作用的媒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艺术领域的目标中指出,幼儿要“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因此,我尝试开发运用与幼儿生活经验、兴趣密切相关的各种材料作为绘画工具,让丰富有趣的多元美术活动材料吸引幼儿,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操作活动中来,将绘画活动当作“玩”游戏。
1.新奇。让兴趣顿生
好奇心是幼儿期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是个体对新异刺激的一种探究反应,每个人都具备。丰富多样的作画工具会使幼儿好奇这种材料带来的艺术效果,从而激发幼儿探索绘画的兴趣。因此,我努力将丰富新颖的多元活动材料巧妙地带到美术活动中来,以新激趣,并打破用笔作画的固定模式,将幼儿的视角引向更为广阔的空间,让不同的材料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激发幼儿不同的思维创造。如水壶喷画、牙刷点画、竹签刮画、墨汁吹画、玻璃滚画……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到嬉戏游玩中美术活动的神奇与美妙。
2.多变,让创意无限
在熟用一种作画工具的基础上,我引导幼儿探寻其不同的使用方法,让材料的多用性引发幼儿探索发现的乐趣,让创意恣意飞扬。比如,“海绵”这一作画工具的多种玩法:
①简单的拓印。我和幼儿一起将海绵剪成各种造型,让幼儿蘸上颜料进行印画,他们往往会惊奇地发现纸上留下了花朵、叶子、圆圈、动物等各种形象。
②海绵变形使用。由于海绵具有柔软性的特点,幼儿在不经意间用力捏后海绵变了形,印出的物体形象也发生了改变,他们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及时捕捉到了幼儿的这一兴趣点,围绕海绵这一材质进行了系列创意美术活动。如我让幼儿依靠小手的力量去改变海绵的形状,利用海绵的一个边条、一个角进行作画,从而使原来简单的印画作画,拓展为点、平拖等多种手法来作画。而一个小海绵块的创作,也发展为海绵棒、海绵刷等多种创作活动。
3.适切,让操作有效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兴趣等选择适切的美术活动材料。如在小班美术活动“多彩的树林”中,我刚开始提供的是画笔,让幼儿蘸上颜料画出树干,再点画树叶。幼儿稚嫩的小手握着长长的画笔显得有点拘谨,操作时明显有点吃力。我便将画笔更换成废旧的报纸,让幼儿一边说儿歌,一边揉捏报纸,团成纸球,再用纸球蘸上颜料,用平拖的方法画出树干,用纸团压印出树叶。这个小小的改变调动了幼儿的兴趣,他们在说说、团团、印印中进行了创作活动。
三、采用嬉趣化指导策略,激发幼儿“出乎其外”的“智趣”,让幼儿乐创美术
1.嬉趣化导入。让幼儿兴趣顿生
在美术活动中,我通过创设游戏情境、故事情境或表演情境来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例如,在带领小班幼儿练习画线条时,我创设了“下雨”的情境,让幼儿聆听雨声,观看小雨(用滴管滴下小雨滴、用捏海绵滴下大雨滴),然后是彩色小点点要找好朋友了,找到了就让它们手拉手——画线条。我游戏化的语言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他们很快就融入情境之中,为接下来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础。
2.嬉趣化启智。让幼儿创意进发
在美术活动中,我及时给予幼儿帮助和指导,挖掘每一名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创新潜力,使其爆发出创造的火花,呈现出不同的创造个性。例如,在“春天的小燕子”绘画活动中,我用谜语和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了解燕子的基本形态。在启发幼儿画出小燕子的不同形态和动态时,我启发幼儿道:
“你的小燕子在干什么?是和爸爸妈在一起练习飞翔,还是和小伙伴一起春游呢”童趣化的语言有助于打开幼儿的创作思路,大胆联想,尽情创作。
3.嬉趣化评价。让幼儿信心倍增
展示作品是美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幼儿展示自我、收获成果、品味成功体验的一个重要教育途径。教师要尊重每一名幼儿的艺术表达,努力为幼儿创设作品展示的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多方法地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
①作品呈现的嬉趣化。我将教室内外的低矮墙壁、开放性的玩具橱柜、空中的悬挂装饰都作为呈现的平台。陈列时克服整齐划一的排列形式,形式多样化。如幼儿手工制作的“美丽的发套”,套在皮球上放在玩具橱柜上展示,并在角色区活动中使用。
②作品评价的嬉趣化。教师要给幼儿提供叙说自己创作成果的平台,在幼儿呈现出作品时教师可以用嬉趣化的语言来进行引导与评价。如在美术活动“打扮小熊宝宝的家”中,我在幼儿将熊宝宝的家打扮好了以后,用小熊的口吻来引导与评价:“我的家是什么样呢?我来看看。”“哇,我的家真美丽!”“谁能告诉我你画的花朵在哪里?”“我喜欢这个,是谁画的?”“你最喜欢哪朵花?为什么?”在小熊(我)的引导下,幼儿开始叙说自己的作品、评价同伴的作品。这种评价轻松自然,幼儿喜欢说、积极去表达,能使幼儿享受创作成功的喜悦,增强创作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