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环境互动中获得经验的生长

2019-09-10 07:22徐志国高玉晶袁小丽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经验创设环境

徐志国 高玉晶 袁小丽

关于环境创设,我们一直面临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即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让幼儿园更饱满、漂亮,还是反映我们的园所有别于其他幼儿园,彰显自己的办园文化、教育理念?抑或是分享班级幼儿的故事、记录他们的成长?还是为幼儿的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提供支撑……由此,我们需要回到原点来思考以下问题:环境是谁的?幼儿需要怎样的环境?它和幼儿经验的获得是怎样的关系?本文试以幼儿园沙水区环境创设为例,分享我园在这方面的探索与思考。

一、开放的环境是幼儿自主游戏开展的前提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要对幼儿的游戏环境有基本的判断和了解,并思考什么样的环境才能支持幼儿自主游戏的发生和发展。从这个角度看,有价值的环境,应该让幼儿的经验得到有意义的生长,而经验的背后是幼儿的兴趣、幼儿的自主学习、幼儿的创造……这一切的达成,都有赖于环境——它应该是自然的、开放的,是留有空间让幼儿自行去探索和改造的。

自然,意味着环境不应该都是预先准备好的,而是在和幼儿的互动过程中,依靠他们的创造完成的;开放,意味着环境是属于每一个幼儿的,在这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对环境进行“自我满足”的利用;可改造,则意味着环境是有无限可能的,是可以诱发幼儿内心的冲动的,同时能够越来越多地满足幼儿需要的。

沙与水均是无结构的游戏材料,其特有的流动、随物赋形等特点为幼儿提供了自主探究和想象创造的游戏机会,也拓展了幼儿发展的空间。而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沙水游戏更是他们建构沙水经验、创新多样玩法、展开同伴交往的契机。为了让幼儿对沙水材料有充分的感知与体验,我们设置了这样的环境:

1.大沙池区域:为了支持幼儿对不同材质、不同规模、不同场地下的沙水进行不同程度的探究,我们创设了五大沙池区——细沙区、干沙区、黄沙区、冒险区、沙水区。

2.低结构、多用途的玩沙工具:幼儿利用沙水进行创造性游戏,离不开低结构、功能开放的辅助工具,于是我们陆续投放了一些兼具生活化和自然性的探索材料,而且是在师幼的多次集体讨论下,一起收集、清理、分类、摆放的。其中包括:可以操作的材料,例如铲子、耙子、水壶、筛子、天平等;用于建构和连接的材料,如竹片、小木快、管道等。这些材料或工具尽量收纳于沙水区域附近,便于幼儿随时取用。

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开始了他们的探索之旅。不同的幼儿,在不同的游戏阶段,有着不一样的游戏探索行为。初期他们探究水的特性、感受水的流动,感知水的力量,他们充分利用低结构、多用途的工具材料,不断创新游戏玩法。随着幼儿探索的需要,活动区域不断添置和变更游戏工具和辅助材料,幼儿的游戏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

由此,作为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然的、开放的、有准备的环境,同时,在环境的准备中也要给幼儿的积极参与留下空间,给幼儿的自主探索留下空间,给幼儿不断生成的需要留下空间。在环境创设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环境的价值在于聚焦和反映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表现出来的兴趣、经验和需要,进而支持他们主动进入环境创设中,这样既能激发幼儿探索与学习的欲望,又能支持幼儿在实践中获得丰富的经验。

二、基于“理解”的环境是幼儿游戏推进的保障

随着幼儿在游戏中兴趣的转移、经验的提升以及不断生成的新需求,环境应该随之有所变化,跟上幼儿游戏发展的脚步,起到诱发和推动幼兒探索行为的功能。这一功能的有效实现,取决于教师能否基于对幼儿的理解进行环境创设。这里的理解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科学地观察和倾听幼儿在游戏现场的“行为信息”;第二层次,精准解读和判断幼儿行为信息背后的“意图和需要”;第三层次,基于充分理解基础上的有针对性的、适宜的支持。如此,当环境有了“理解”的前提,它就是以幼儿的兴趣为导向的,是会不断追寻幼儿的经验和需要而变化的,是能够给幼儿不断带来新的满足和挑战,进而激发幼儿潜能的。

故事1:水池中加入沙

有一天,孩子们在自主玩水。有的在连接水管,有的在用瓶子接水,还有的在玩角色游戏。浩浩说:“要是在水里加点沙就好了。”小米立马提出:“加点沙我们就可以玩做饭的游戏了。”欣欣附和:“加点沙我还可以做蛋糕。”轩轩也说:“对啊,沙子本来就很好玩,我去海边玩的时候,就是有沙有水,我们还可以堆沙堡和城堡。”“可是,”天天立马提出,“水池是玩水的,要是加点沙不就变成沙池了吗?那还有什么好玩的啊?”

就这样,孩子们针对“是否加入沙”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争论的背后又意味着什么呢?

为了真正了解幼儿当下的心理和需求,我们尝试与幼儿对话,去了解他们的需要一当我们不能精准确定幼儿所想时,跟幼儿对话是最直接的方式,他们会告诉我们,他们想什么、要什么。

通过解读我们发现,幼儿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并且能够将生活经验迁移到游戏中来。同时关于沙和水的特性,有73%的幼儿是较为清晰的,还有27%的幼儿由于缺乏亲身经历和体验,对于游戏玩法的想象和创造稍显茫然。

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提供的环境支持为: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大家一起往水池中加入沙。教师在维护安全的基础上,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静心观察他们的游戏。幼儿在挖、筛、捏塑湿沙土和舀水的过程中,小肌肉动作获得强化发展;在沙水混合探索中,幼儿观察、分类、比较、测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同步得到了发展。

故事2:我没有挖到宝贝

两个小女孩在沙水池中发现了“宝贝”。萌萌说“我找到了一个小海螺!”贝贝兴奋大叫:“看,贝壳!”她们的声音吸引了其他孩子,大家纷纷过来在沙中寻找自己的“宝贝”。轩轩找到了一块石头,大喊:“看,我找到了!”晶晶没有找到她想要的东西,有些难过,一直在沙池中努力寻找,希望能够找到宝贝!

其他幼儿对于“寻宝游戏”有兴趣吗?为了更加了解并有效地支持幼儿游戏的推进,我们又做了以下两件事情:

1.持续观察:通过连续几天的观察,我们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到幼儿在该区域的行为信息,特别是游戏兴趣的倾向以及游戏结果的发生概率。

2.师幼对话:当我们确定大多数幼儿都对这样的问题产生兴趣时,回顾对话的方式,可以呈现幼儿的基础经验。为此,我们进行抽样,和20名大班幼儿进行了对话交流:

问题一:今天你们有收获吗?找到宝贝了吗?

有所收获(8人),其中有3人找到1个,最多的是找到9个,其他2~8个不等;

没有找到(12人)。

问题二:你们找到了哪些宝贝?

有所收获(8人):挖到了贝壳、小海螺、小石头、海洋球以及其也的“宝贝”。

没有找到(12人):什么也没有挖到……

问题三:在哪里找到宝贝的?

我在沙水区那个攀爬架附近的沙子里挖到的;

我在轮胎下面的沙子里找到的;

我就在靠南边的围墙附近的沙子里,挖了很长时间,挖到两个贝壳呢……

问题四:想要寻找更多宝贝,我们可以怎么做?

有所收获(8人):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合作找;根据我们刚才找到的地方,我们分头找;还可以比赛找,谁最快找到或者找得多,就谁赢……

没有找到(12人):我们去他们找到的地方挖一挖试试;还可以给我们一点提示:就跟我们以前玩那个寻宝地图一样的……

基于前期的“理解”,我们重点做了两点支持:

1.材料投放:根据幼儿需求,投放难易程度不同的地图,幼儿主动地跟地图互动。这个阶段中,我们更加关注的是幼儿在使用地图方面的前期经验表现与面临的挑战。同时为更好地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游戏需要,支持他们在游戏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在教师投放的实景地图外,我们还增加了相对应的幼儿基于实地观察后的表征地图,从而诱发和推动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游戏需求。

2.时空支持:给幼儿提供相关的环境支持后,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游戏时间和机会,教师则退到幼儿的背后,持续地观察每个幼儿和他人以及环境的互动,进一步了解每个幼儿的兴趣、能力和发展过程。

环境到底如何追寻幼儿的游戏,推动和保障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上述的两个故事引发了我们深入的思考。正如前文所言,环境能否有效推动幼儿的发展,其核心在于,我们是否理解幼儿的需要。所以,在环境创设过程中,我们内心需要不断追问:幼儿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环境?我们的环境是否能为幼儿的发展服务?为此,我们应借助观察以及和幼儿对话交流等手段,明晰他们的想法、需求,进而让环境更加贴近幼儿当下的生活和游戏,满足他们的内在需求,凸显诱发和推动的功能。正如高瞻课程所强调的:我们要提供一个好的环境,让幼儿把内在的潜能激发出来,让幼儿真正投入到他感兴趣的活动当中,让他的个性在活动当中得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做有意义的事情,即我们所创设的环境是基于对幼儿充分理解的、能够满足幼儿需要的、能够让幼儿的潜能得到激活的。

三、环境创设的过程是幼儿经验发展的过程

环境是幼儿游戏的根基,环境创设的状态影响幼儿的游戏与学习的状态,因此,环境创设的过程不仅反映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的變化,也见证着幼儿经验发展的轨迹。幼儿的经验不是靠听说获得的,而是在和他人以及环境的互动中主动建构起来的。正如张雪门先生所言,没有被冷风吹过的人或没有和冰接触过的人,断不能想到北冰洋的冷。幼儿通过环境呈现一个阶段生活学习的经历、分享各自的经验,围绕问题展开对话,从而让游戏和学习延展出各种可能。因此,我们应当让环境追寻幼儿的生活和游戏,把课程发生、发展的过程在环境中呈现。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我们可以透过环境创设变更的过程看到幼儿一段生;舌中经验发展的轨迹。

故事3:我们的地图我们来设计

幼儿运用教师提供的实景地图以及他们自己模仿表征的简易地图玩了一段时间。有一天,在沙水寻宝的游戏现场,阳阳和小奇突然跟我说:“老师你提供的这个地图太简单了,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我追问:“那还可以怎么玩呢?”阳阳立马说:“我们可以自己设计一份地图啊。”这个想法几乎得到了所有小朋友的响应,大家相互讨论着,拿着记录纸和笔,开始自主设计地图……

在经历自主设计、问题讨论以及调查交流后,幼儿设计的地图越来越有意思。

浩龙说:“这里是小水池开始的地方,然后慢慢往前走,有一块木板,下面就有一个宝藏。”他在运用前期识图的经验设计地图。

阳阳说:“我的起点是水池旁边的柱子,从这里(起点)数,第六根,然后沿着这个柱子往前走,就能够看到我的宝藏了。”幼儿有了清晰的数学经验,并且将平面地图转换到具体空间方位中。

小熊说:“我的宝藏很神秘,我就把它藏到木板下面的这个水里面,他们跑来跑去,水变得很黄,不仔细看很难发现的!”幼儿利用了沙水的特性来埋宝藏。

小米说:“我设计了三条路,有两条是迷惑别人的,只有一条路是正确的,从小水池下来的地方开始往前走,一直走到伞的下面,我的宝藏就藏在那里。”幼儿开始运用自己的经验,创造性地设计地图。

每个人设计的地图都与众不同,而且特别有意思。而且他们在倾听同伴的设计过程中,自己也在不断地学习,调整地图设计方式,争取能够难住对方。

回顾这个阶段幼儿的游戏发展,大概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发展环节:

第一次设计地图:地图应该是怎样的?教师充分放手,鼓励幼儿自主设计,呈现幼儿的已有经验。在幼儿的第一次探索中,每个人设计的地图都不一样,有的画的是平面地图,有的设计了迷宫,有的是自己想象的画面等。那么寻宝地图到底应该怎么设计才合理呢?带着这个问题,每个幼儿都展开了自己的调查。

分享调查表:适宜的寻宝地图长什么样?每位幼儿都设计了自己经过调查以后理解的寻宝地图,并进行了群体交流,然后一起把调查表做成了“经验分享墙”。

对话交流:怎么用地图玩寻宝游戏?根据幼儿的经验表现与需要,开展了三次对话交流,分别是:如何设置路线、障碍,不轻易被发现;如何根据地图现场设计“藏宝”;如何计时和计数。

游戏验证:现场体验效果如何?地图设计好以后,幼儿更加期待自己的宝藏能不能被同伴轻易发现,于是迫不及待地带着地图进入游戏现场,开始实际的路线设计、障碍设置以及“宝贝”隐藏,并且在同伴找寻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地图,在实验中总结游戏的经验。

经历了多次操作、尝试验证、不断修改和完善后,幼儿对地图的认识以及相关经验加强了。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幼儿不断参与到地图研制和验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享交流、寻找策略、解决问题,不断创设和变更环境,以支持和推动幼儿游戏向前发展,而背后就是幼儿经验生长的过程。可见,幼儿一段游戏经历的过程也是环境不断变更和追寻的过程,更是幼儿经验发展的过程。环境一方面在回应幼儿的需要和发展差异,另一方面又在推动游戏的发展,支持每一个幼儿不断获得有价值的经验。

整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清晰地看到幼儿的游戏是怎样发展的,也可以看到环境是如何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导向,不断关注幼儿的游戏行动,追寻幼儿行动的思维、情感和经验而不断地变化的,更能看到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折射的幼儿经验发展的“痕迹”。

综述:环境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教育,具备诱发和推进功能,它可以诱发幼儿生活和游戏的兴趣,并不断推动幼儿的生活能力和游戏水平向前发展。这里的环境不仅仅是狭隘的可视化的物质环境,也包括无形的人文环境、精神环境等。真正为幼儿发展服务的环境,其创设绝非一蹴而就,而是不断发展的过程,其目的就是在环境和幼儿的经验之间建立联系,聚焦幼儿的日常生活,聚焦他们当下的兴趣和需要,并且根据他们不断生成的新问题和需求进行动态变更,而这整个过程记录的不仅是环境变化的过程,更是幼儿经验生长的过程。

猜你喜欢
经验创设环境
创设未来
乐淘淘“先进”经验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乐淘淘“先进”经验
环境清洁工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漫观环境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相关经验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