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银
学前教育的方法和模式多种多样,其目的往往都具有一致性:通过系统的、科学的教育方式适当地对学前儿童的大脑进行刺激,激发潜在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为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打下良好基础。由此可见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
那么我们该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际,就学前教育时期如何培养幼儿语言思维能力进行探索。
一、充分认识和把握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幼儿时期是孩子不断成长、不断学习新词汇、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尤为重要。在学前教育的关键时期,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健康培养,不仅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更为孩子以后拥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修养做到有益的铺垫。这有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是全面培养孩子各项基本技能;二是可以更好地促进孩子与家长、教师、同龄人之间的交流;三是在孩子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深刻把握学前教育专业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独特方法
一是要正確引导孩子的语言表达方式。学前教育的孩子,其语言表达方式可能存在多种问题,如:发音不够准确,吐字不够清晰。因此,教师在教育孩子发音上,应以标准的普通话教学,使孩子吐字发音达到清晰准确。特别要明白的是,此时期的孩子由于其特殊的年龄阶段,模仿能力比较强,就幼儿教师来说,教师就是孩子在学校过程中最主要的模仿对象。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最正确的发音吐字方法,并引导孩子掌握正确的词语词汇,指导孩子与人沟通的正确方法和技能。
二是语言表达要注意儿童化。教师在培养学前教育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时,应当注意使用恰当的语言沟通,更加符合幼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同时,在此过程中还应当以孩子的角度和心理,模拟小孩的语速和语调,并辅以眼神动作等,以吐字清晰、形象生动、富有感情的表述来与孩子进行沟通,这样不仅让小孩有亲切感,更通俗易懂。
三是语言表达要有艺术化。学前教育教师是孩子学业生涯的第一任教师,一定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艺术情感。在和孩子沟通过程中,无论是表达肯定还是否定,愉快或不愉快,教师都应该用符合孩子的语气,使用健康亲切的语言。同时,老师在语言的运用中,还应恰当采用新颖的语言激发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预期,激发自我成长的动机。
三、提升学前教育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应把握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注重提高综合素质。语言是体现一个人修养水平、知识水平、生活态度等最重要的方式。语言的熟练程度和组织能力不是先天得来的,所以对于如一张白纸一样的幼儿来说,在学前教育时期打好语言基础显得至关重要。
二是丰富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为了丰富孩子的语感,增强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幼儿教师应当适当地组织和进行一些幼儿语言交流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增加一些课前演讲或者是朗读的小组性活动,让每个幼儿在上课过程中都能得到语言锻炼,这样不仅能增加他们的语感,还可以从小培养孩子的演讲水平并以此提升他们的胆识。
三是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指导训练。学前教育的教师应加强对学前孩子语言应变能力的指导。笔者认为,指导可分为练前指导和练后点评。教师可根据练习材料、练习方式的不同,针对全体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理清练习思路,找准练习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同时,教师的点评应该具有针对性,根据学生个性、知识水平、语言表达基础等方面的差异做到“因人而语”。要通过“画龙点睛”的点评和指导,使之更符合幼儿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