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连芹
摘 要:现阶段,新课程教学目标的确定、方式策略的转变对小学教学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教学过于墨守成规,过于强调理论性知识技能,无法激发起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积极性。生活化教学现在成为小学课堂教学的主流,它改善了原来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它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小学低段数学的学习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可以采取不同的学习、教学方式。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学途径;策略
引言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践,是人们对生活经验的总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将数学理念回归于生活,回归于实际,引导学生从生活实践中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联系。将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相互联系不仅可以提升教师教学效率,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教学重难点简单化。
1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合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利用数学思想、数学概念来改造我们的现实生活,因此小学数学数学生活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起紧密联系,一直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通过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以及对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指导,明确了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并且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等等方面都作了详细阐述。这些阐述都体现了数学教学要生活化。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实际,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努力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数学的无穷趣味,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所在。
2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2.1 实践活动生活化
注重实践活动是数学发展的一个趋势。我们要组织好数学实践活动,将普通的数学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认识生活、了解数学的活动实践课,通过设计、安排与实践情景密切联系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数学问题,进而探索现实生活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只有亲自操作、体验和感知才有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上升为理论认识。教师要多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和丰富的材料,使同学们亲身体验成功与失败、探索问题和得出结论。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让学生测量自己身边各種长方体和正方体,如文具盒、课桌面、黑板、门窗等物体的长和宽,让他们利用所学的知识,算出它们的表面积。学生通过搜索信息,加以分析,找出办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学习物体表面积的真实体验。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只有亲身发现,才能理解得最深刻,且容易掌握其中内在的规律、性质。因此,让学生主动去体验、探索,构建数学知识,发展数学的能力以及态度。
2.2 将数学知识导入到生活实践中
在小学低段数学的教学中,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经验,考虑学生的学习背景,并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将小学的数学学习进行生活化,将所有的事件结合在一起,真正做到“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如果学生对数学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就会主动学习,并将学习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老师在为学生讲解关于“圆的认识”时,就可以通过创建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通过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对知识内容有更为深度的认知。课上,老师首先可以提问这个问题:“想必大家都一定坐过汽车吧,汽车的轮子是什么形状的呢?有没有同学见过不是圆形的汽车在路上行驶吗?为什么所有的车轮都要设计成圆形的呢?”紧接着,老师让学生通过小组为单位的形式,用其他的形状,如三角形、方形、正方形、梯形等去做车轮的模型,然后再试着在桌子上进行实验,想象一下自己坐在车上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这样的教学形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课堂的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也会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去展开分析和研究,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3 置身生活情景,启发学习
学生是数学教学的对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专注的进入学习状态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采用生活化的情景及例子能够让学生感到亲切感和参与感,这样能够快速融入学习任务中。比如在学习对称图形这节课中,可以先采用多媒体给同学们展示一些生活常见的一些实物,比图长木桌子、飞机、蝴蝶、碗等。采用提问的方式问学生这些物体有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鼓励同学自己动脑去观察并积极的回答问题,这样就能使学生快速参与到教学过程。然后通过指引学生去发现这些图形可以上下或者左右重合,让他们初步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此时就可以将抽象的规律引出,这样能够使同学理解这些概念。紧接着提问学生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具有轴对称特征,让同学们自己举例,这样可以检测学生有没有真正的理解这个知识点。这种从生活到抽象概念再到生活中去的模式能够启发学生学习,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强记忆力。
2.4 开放性游戏教学,主动学习
学生对于游戏总是充满期待,在课堂中或者课后采用游戏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比如让同学们回去后自己发现一些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数学问题,自己是怎么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的,在课堂上跟大家分享。这样的开放性的一些游戏模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表达以及合作能力,同时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情况。采用游戏的方式,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学生主动学习,这种方式对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具有明显的作用。例如:让学生去市场购物,体会到生活中的折扣,小数,以及讲价等日常中的数学应用,为生活中的日常小事赋予不同的意义。也能让孩子更深刻的体会到数学的作用,学习真实带来的收获与快乐,加深孩子的对数学的理解与兴趣。而兴趣是学习最重要的动力之一,游戏教学能够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养成孩子的数学爱好,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和塑造学生数学思维的方式有很多,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打开“生活的眼睛”,让学生的数学思维不局限于课本之内,课堂之中。这种数学思维能帮助学生自由地设计自己的生活情境,通过自主的“学”和“悟”去探索数学的奥秘。在新课改全面推进的今天,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应当做出适当变化,教师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吸引学生自主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之中,这样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刘崇立.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1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