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兴艳
[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接受下肢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行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62例,将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加入心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改善状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焦虑及抑郁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应用于下肢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推荐临床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下肢血管介入;焦虑情绪;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2096-5249(2019)05-185-01
下肢血管疾病是最常见的一种血管疾病,包括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糖尿病引发的下肢血管病等,若不能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引发截肢的危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针对该病最常用的治疗方式是血管介入,其优点是创伤小,治疗效果显著,但是患者在手术前后都存在焦虑及抑郁情绪。本研究将我院62例下肢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心理护理对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本院进行下肢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组,对照组31例,男16例,女15例,年龄24-68岁,平均(49.25±6.34)岁;研究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25-66岁,平均(49.38±6.09)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入院介绍、疾病及治疗的健康宣教、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术前保证患者各项检查符合治疗标准、进行碘过敏试验、手术征得患者的知情同意、术中积极配合医生施行手术、术后伤口护理、用药指导、体征监测、患侧下肢保暖、协助康复锻炼等基础护理。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人心理护理,入院后对患者以调查问卷、语言沟通、资料调查的方式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评估,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进行针对化的心理护理。术前患者常表现为紧张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用合适的方式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手术治疗目的、手术流程、术后效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等,增加患者对自身疾病及手术的认知,减轻由于陌生而带来的紧张情绪;同时护理人员需要认真倾听患者的心声,对患者的疑问及焦虑原因进行温和细致的解答,拉近与患者的距离,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术中调控手术室的温湿度,播放舒缓音乐,尽量让患者处于舒适自在的环境中,术后患者由于伤口疼痛及常表现为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做好患者情绪的疏导工作,与患者多交流,让患者尽可能的将负面情绪发泄出来;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可以组织患者之间进行交流沟通,有利于患者的心情舒畅。
1.3观察指标(1)焦虑改善指标:护理前后,按照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进行焦虑评分,比较两组焦虑改善情况。(2)抑郁改善指标:护理前后,按照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抑郁评分,比较两组抑郁改善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x±s)、计数资料分别行t检验、x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结果
2.1比较两组焦虑改善情况护理前两组的焦虑评分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两组的焦虑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对照组:t=16.023,p=0.000;研究组:t=27.951;p=0.000),研究组的焦虑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抑郁改善情况护理前两组的抑郁评分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两组的抑郁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对照组:t=19.176,p=0.000;研究组:t=19.922;p=0.000),研究组的抑郁评分高于对照組(P<0.05),见表2。
3讨论
目前临床疾病的经典护理方式注重对患者的身体护理,目的是确保患者的疾病的治疗效果,对于患者的心理问题重视程度不够,近年来发现,患者临床上患者多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心理护理是以心理学为基础指导.首先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然后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内容包括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护理环境、积极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等,保证患者的心理健康,有助于疾病治疗和护理的有效实施。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的焦虑及抑郁评分差异不大(P>0.05),护理后两组的焦虑及抑郁情绪明显较护理前改善(P<0.05),且研究组护理后抑郁集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常规护理加入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情绪,对患者进行针对化的心理疏导,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当然心理护理必须建立在基础护理之上,让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都得到优质护理服务,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综上,心理护理应用于下肢血管介入治疗患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及焦虑情绪,继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