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会 廖加梅 芦静 李娜
[摘要]目的:分析护理人员在胸痛中心运行模式下STEMI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7年2月到2018年3月间急高危胸痛患者110例,抽签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末进行院前急救,入院后常规急救,观察组开展胸痛中心运行急救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病到治疗时间(122.4±16.3)min、发病到确诊时间(252.4±34.1)min、住院时间(22.4±7.7)d明显高于观察组治疗时间(84.1±11.1)min、发病到确诊时间(176.1±24.3)min、住院时间(12.0±5.3)d(P<0.05);观察组患者心力衰竭56.3%、心源性休克61.8%、恶性心律失常43.6%、死亡的发生率32.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心力衰竭21.8%、心源性休克21.8%、恶性心律失常16.4%、死亡的发生率5.4%(P<0.05)。结论:急高危胸痛患者采用胸痛中心运行模式下护理能够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胸痛中心;STEMI救治;临床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5-002-01
很多疾病在突然发病情况下患者会发生胸痛,如主动脉夹层、急性心肌梗死、肺动脉栓塞等,因以上疾病的抢救时间窗较短,病情变化速度快,,临床死亡率高,直接威胁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心血管疾病在我国也是居民致死的主要疾病类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又是导致心脏疾病死亡直接因素。在急性心肌梗死特别是ST短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水平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在2013年我国便建立了胸痛中心认证体系,胸痛中心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提供了快速诊疗通道,最大缩短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时间。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2月到2018年3月间治疗的急高危胸痛患者110例,根据抽签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29例,年龄在48-72岁,平均年龄623岁,观察组中男性27例,女性28例,年龄在47-74岁,平均年龄63.2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未开展院前急救措施,在入院后进行常规急救模式。
观察组进行胸痛中心运行模式护理,在院前开展急救,医护人员到达急救现场后对患者病情进行询问,根据患者体格情况进行检查,对高危胸痛患者做出相应诊断,患者需要保证卧床休息,并给予吸氧治疗,采用心电图进行检测,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获取患者血液样本,利于血清心脏标志物的检查,胸痛剧烈的患者应给予杜冷丁进行止痛,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给予阿司匹林嚼服,另外可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当出现低血压情况后可给予硝酸甘油静脉注射,未防止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情况可开展预防性治疗,出现室性早搏或及室速应立刻静脉注射可达龙,在对患者施行转运过程中应给予心电监护,如发生异常情况采取合理措施进行干预,并在医院接诊后告知转运过程经过;到达医院后在急诊科对患者进行分诊,是患者及时获得救治,临床护理人员对于胸痛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通过心电图的分析直接影响患者预后危险因素,有利于提高辨别诊断率,能够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根据护士的分诊进一步询问病史,并完善肌钙蛋白及心电图的快速检测,开展急救处理,迅速开展呼吸及循环支持,并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给予镇痛和镇静药物,给予足量的抗血小板药物,并配合心理疏导和干预,保持与家属的密切沟通,需要经过患者或家属同意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立刻通知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考虑溶栓治疗,对于非ST抬高高危胸痛患者可进行肌钙蛋白动态监测,并检测肺动脉栓塞、气胸情况;在PCI手术后将患者送至CCU进行检测,观察患者胸痛是否缓解,并密切检测肌钙蛋白、心电图、生命体征变化,对穿刺部位及远端动脉波动情况进行观察,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在患者术后会出现口千、少尿或无尿情况,应立刻告知主管医生辨明原因对症治疗。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体内造影剂排泄,告知患者应清淡饮食多食用利于消化的食物,防止便秘必要时可服用帮助排便的药物,不能排便过度用力,在回到普通病房后仍然需要密切检测患者生命体征情况,对肌钙蛋白、心电图进行复查,注意相关并发症情况例如支架内星辰个血栓或心脏破裂;在出院后应开展随访,STEMI患者在出院后死亡率在20%左右,患者不良生活习惯、心理因素、服药情况、体重控制等均会出现再次梗死或血栓形成,在患者出院后开展积极的健康宣教,提高自我康复知识和管理能力对于患者后期康复有积极作用,可采用电话回访、定期家访、来院复诊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减少患者再次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1.3临床观察 详细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病到治疗的时间、确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等。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分析,当P<0.05则组间数据差异显著。
2结果
观察组发病到治疗时间、发病到确诊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应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观察组患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死亡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2.
3讨论
缩短STEMI患者救治的关键在于发病到就诊时间的缩短,医院胸痛中心的而建立应整合院内资源,同时优化诊疗流程,与院前的急救施行无缝对接,达到快速诊断、治疗的效果,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在胸痛中心的每个环节均应参与到急性胸痛患者的抢救中,护理团队的配合也关系到患者诊疗的预后效果。心血管疾病在我国也是居民致死的主要疾病類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又是导致心脏疾病死亡直接因素。胸痛中心护理团队在急高危患者术后、抢救、识别的护理有重要临床作用,目前我国对于STMI的总体治疗时间仍然需要较长时间,通过规范的“胸痛中心”建设可明显缩短患者的缺血时间,有效提高STEMI救治水平。胸痛中心的建立有效避免了临床护理人员相关专业、预见性风险意识欠缺情况,缩短抢救时间,提高预估患者风险能力。不断提高护理人员预估患者风险能力,增加围手术期相关风险的预见性,树立独立思考积极分析问题的能力。护理人员从被动执行医嘱到主动为医生提供线索,调整积极的临床治疗方案。综上所述,急高危胸痛患者采用胸痛中心运行模式下护理能够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