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冬 曹慧颖 苑素云
[摘要]目的:观察窄带成像内镜联合胃蛋白酶原在Hp相关胃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至我院进行检查的疑似胃癌,且Hp阳性患者100例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窄带成像内镜(NBI)检查和PGI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为最终诊断结果,观察PGI和PGI+NBI检查对HP相关胃癌早期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进行比较。结果:PGI检查Hp相关胃癌早期诊断的灵敏度为50.75(34/67),特异度为75.76(25/33),明显低于PG I+NBI检查灵敏度91.04(61/67)和特异度93.94(31/33),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窄带成像内镜联合胃蛋白酶原在Hp相关胃癌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明显提高胃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癌;窄带成像内镜;胃蛋白酶原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5-090-01
胃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现时大部分患者已经到中晚期,因此提高胃癌早期的检出率就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胃蛋白酶原(PG)近年被认为是胃癌筛查的指标,但是在胃癌筛查过程中仍然有一定的误诊和漏诊发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我院采用窄带成像内镜(NBI)联合PG对Hp相关胃癌进行早期诊断,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患者选择随机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至我院进行检查的疑似胃癌,且Hp阳性患者100例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定诊断。其中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53.62±12.19)岁。排除有胃镜检查禁忌症患者,排除肝肾功能严重不全以及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1.2方法
1.21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窄带成像内镜和PG I检查。
PG I检查:取患者空腹肘正中静脉血5ml进行检测,样本静置30min后,使用1500r/min离心机离心20min,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PG I,PG I≦70ug/L几则认为诊断结果阳性。所有样本均在本院生化实验室进行检测,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NBI检查:采用Olympus GIF-H260Z型内镜进程检查,内镜灯光为CLV-260S,主机为Olympus CV-260SL。患者禁食8-12h,检查前15min口服盐酸达克罗宁胶浆10ml,首先行普通内镜检查,确定病变部位后转换为窄带成像加放大模式检查,在NBI模式下取可疑病变组织1-3块进行病理检查。
1.2.2分析指标以术后病理检查为最终诊断结果,观察PG I和PGI+NBI检查对HP相关胃癌早期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进行比较。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x 100%,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x 100%。
1.3数据处理用SPSSl9.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处理研究中所有相关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x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PG I检查Hp相关胃癌早期诊断的灵敏度为50.75(34/67),特异度为75.76(25/33),明显低于PGI+NBI檢查灵敏度91.04(61/67)和特异度93.94(31/33),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表2、表3.
3讨论
幽门螺杆菌(HP)被认为是导致胃癌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发现60%的胃癌患者合并HP感染,所以HP感染患者成为胃癌筛查的重点目标。病理检查是胃癌诊断的重要依据,但无法成为筛查手段。因此寻找可靠的临床指标就成为bp相关胃癌诊断的重要课题。
胃蛋白酶原是由泌酸腺的主细胞合成,在胃腔内经盐酸或者已经有活性的胃蛋白酶作用变成胃蛋白酶,起到将蛋白质分解成膘、胨及少量多肽的作用。根据生化性质和免疫原性可分为PG I和PGⅡ两个亚群,其中PG I是检测胃泌酸腺细胞功能的指针,当胃酸分泌减少或者胃粘膜腺体萎缩时会出现明显减少。
窄带成像内镜是新兴的内镜技术,该技术是利用滤光器将内镜光源中的宽带光谱进行过滤,仅留下窄带光谱,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中应用广泛,能够更好的观察到肠化生上皮,胃肠道炎症中的血管形态改变,以及胃肠道早期肿瘤腺的不规则改变,从而提高了内镜诊断的准确率。
从本次研究来看,PG I+NBI检查Hp相关胃癌诊断灵敏度91.04(61/67)和特异度93.94(31/33),明显高于PG I检查的灵敏度为50.75(34/67),特异度为75.76(25/33),因此窄带成像内镜联合胃蛋白酶原在Up相关胃癌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应于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