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良好文明习惯从自我教育做起

2019-09-10 07:22刘博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自我反思

刘博

摘 要: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的要求。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关键还要靠他们自己,因为学生是自我锻炼、自我教育的主体。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他们早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运用自己心灵深处的能源照亮自己的精神世界,时时刻刻做自己生命航船的主人。如何让学生自我教育,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下面浅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积极沟通;文明习惯;自我反思

一、抓住时机,明确要求

新学年初,学生面对新的课程、新的老师与同学,好奇心与要重新有一个良好开端的想法交织在一起,那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有所收敛。抓住这个契机,我们可以结合学校的有关规定,开学第一天,带领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利用黑板报宣传中学生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重要性。根据不同阶段要求,分别引导学生争做“行为规范人”、“待人礼貌人”、“语言文明人”、“仪表端庄人”。建立评比小组,开展组内成员和小组间常规形成速度比赛。学期初的前两周,教师深入到学生日常行为的每个细节,加强个别指导。行为要求的明确,为学生自我教育、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奠定了基础。

二、积极沟通,弱化限制

初中生在学习、生活上对成人有一定的依赖性,但又希望摆脱成人束缚,渴望独立、自主地学习与生活。随着年岁的增长,心理的渐趋成熟,他们的这种愿望由隐性逐渐向显性方向发展。而家长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和需求,总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其它什么也不要去做,家务等其它事情自有家长处理。家长的重智轻德教育,使子女产生焦虑心理,有的与家长有了敌对情绪,从而削弱了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影响了个性发展。因此,我们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找家长谈心、交流,通报学生情况,以表扬鼓励为主。对个别问题学生,采取“三方会诊”,家长、学生、老师坐在一起分析学生的现状和心理特点,让大家敞开心扉面对面地进行心灵沟通,调动学生内在动力,发展自我。言为心声,学生的话语让家长了解到子女的自我肯定意识和要求。家长与孩子的正面交流与沟通,增进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相互理解,改变了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学生自我養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三、互动评价,寻找差距

初中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评判能力,但他们的自我评价往往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滞后于对他人的评价和集体的评价。他们能较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的行为,但对自己的行为评价却带有偏激性,要么夸大自己的优势,要么夸大自己的劣势。这两种评价结果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阻碍自我教育的正常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学生的自我认识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首先组织学生参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等规章进行自我分析,分别找出自身的优点和有待规范的行为。可以组织召开“自我介绍”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在伙伴面前展示自己的优缺点。许多学生在自我展示中很中肯,既肯定了自己的优点,又提出了改正不良行为的措施,并请求老师和同学们多监督多提醒,帮助自己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结合自我评价,我们还在班上组织了“我眼中的他”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进一步认清自己,增强发展自我的信心和动力。经过自我和他人的互动评价,学生们都发现了心灵深处藏着的那个文明的自我,学会了运用自己脑子里上进的火花推动大脑机器的运转,促进自我教育。

四、加强锻炼,进行体验

1、职务竞选。学生学习、生活在自己的班级中,对同学和班级事务最有发言权。在班干、科代表、组长等职务的选举上,我们采用自荐与民主选举相结合的形式。首先产生班长,再由班长组织全班同学选取其它班干、各科代表、小组长,每个参加竞选的学生都要先选取自己的职位,再发表演讲,陈述自己竞选该职位的理由和上任后拟采取的措施等,然后由全班学生民主投票选举各职务人员。

2、制订规章。学生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关键还要靠他们自己。所以,班级的文明制度,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己来制订,学生参与班级规章制度的制订,参与班级管理。学生在自我锻炼过程中,自主、自觉、自律等能力迅速得以提高,文明习惯的养成。

3、组织活动。我们的班会由学生自己组织,班会的主题由班干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自己拟定。“三人行必有我师”的主题班会,让学生逐步认识到老师、父母、同学、路人、自己等都是自己的老师,渐渐形成谦虚好学、择善而从等良好品质。

4、学科渗透。我们在各科教学中有意培养学生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不随地扔垃圾、不随地吐痰等习惯,促进学生文明素质的提升。要结合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要求,在社会大课堂中培养、矫正、检验和提升学生的行为习惯。

五、自我反思,实践矫正

从学生的成长规律来看,初中生往往意志薄弱、缺少恒心。在良好文明行为习惯养成过程中,常出现行为反复。针对这一特点,我们组织他们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要求学生坚持写“道德长跑日记”,记录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情况,反思自己的言行。每周一次小总结,每月一次大总结,期中期末组织评比,并召开“两个自我”(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主题班会,逐步提高他们自我观察、自我认识、自我分析的能力,使学生在自我反省中发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并及时进行行为矫正。在班上还开展了大讨论,分别讨论“假如我的好习惯没有了”、“诱惑挡不住”等产生的后果,使学生懂得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来自于控制自己的需要和激情;来自于勤奋刻苦、持之以恒;来自于自觉守纪、真诚合作;来自于自我忍耐、自我转移、自我调节等。有时,也引导学生体验自我放纵、自我原谅的痛苦,从感情上激起自我教育的欲望。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逐步强化了自我教育的意识,提高了自我控制能力,加速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进一步锻造了个性、人格。

总而言之,良好的文明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的长期努力,需要老师不断地督促引导,需要家庭、社会的永久支持与合作。

参考文献

[1] 李荣荣.加强德育教育,培养良好习惯——以小学生行为习惯为例[J].新课程(中),2018(2).

猜你喜欢
自我反思
尊重是教育的前提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探究
小学数学高段复习课中学生自我反思力的引导
自我反思,终身学习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
唤醒语文教师的“二次成长”
名师培养机制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