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薇
摘 要: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的关系,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数据采用spss软件处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专业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理工类大学生自我效能感高于文史类大学生,不同性别大学生成就动机存在显著差异,女大学生成就动机均值大于男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存在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
引言
大学生是社会的中流砥柱,学生自身发展与国家富强密切相关。当代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低,缺乏自信,性格不稳定,成功动机水平低,情绪化明显,或焦虑踌躇,或信心十足,这对国家发展和学生个人成长势必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因此,要培养更多、更好的综合素质人才,就应不断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并激励他们的成就动机,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本次研究旨在考察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的关系,为提高自我效能提供帮助。
1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共120人,实际收回试卷数114份,剔除无效问卷14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100份,问卷回收率为83.3%。
1.2研究工具
1.2.1 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
《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把学业自我效能感分为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两个独立的维度。学习能力自我效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具有顺利完成学业、取得良好成绩和避免学业失败的学习能力的判断与自信。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采取一定的学习方法达到学习目标的判断与自信。每个维度有 11 道测题,共 22 道测题。采用五分制评分方式,分数越高代表效能感越高。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总分,即效能总和是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得分之和。本研究中信度系数为0.859。
1.2.2 成就动机量表
《成就动机量表》共 30 道题,分两部分,每部分 15道题,分别测量追求成功的动机(Ms)和避免失败的动机(Maf)这两个维度。量表采用 4 点记分,完全正确记 1 分,完全不对记 4 分,得分越低,表明这类动机越强。同时根据阿特金森的理论得到合成动机得分(Ma=Ms-Maf)。因为此量表已经多次使用,具有很高的信效度,在本研究中信度系数为0.854。
1.3施测过程
采用问卷形式对大学生进行随机测试。填表前由研究者按调查表的要求给予统一规范的指导,要求独立完成。为了回答的真实性,不要求填写姓名。所得数据SPSS19.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作出分析报告。
2结果
为考察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基本情况,将100名被试的自我效能感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数和标准差进行了统计,大学生自我效能总平均分M=51.590。
为考察大学生成就动机情况,将100名被试的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数和标准差进行了统计,大学生成就动机总平均分M=68.600。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性别大学生自我效能感进行差异检验,p>0.05,不同性别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不存在显著差异。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专业大学生自我效能感进行差异检验,不同专业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p<0.05,理工类大学生自我效能感高于文史类大学生。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性别大学生成就动机进行差异检验,不同性別大学生成就动机存在显著差异,p<0.05,女大学生成就动机均值大于男大学生。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专业大学生成就动机进行差异检验,不同专业大学生成就动机存在显著差异,p<0.05,理工专业大学生成就动机均值大于文史专业大学生。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三个年级大学生自我效能感进行差异检验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对三个年级大学生成就动机进行差异检验
采用皮尔逊简单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进行相关分析,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显著正相关。
采用简单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下表。
由上表可知,自我效能感是成就动机的显著预测变量。建立回归方程:Y=36.666+0.619X。自我效能感能解释成就动机的34.6%的变异。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专业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理工类大学生自我效能感高于文史类大学生,不同性别大学生成就动机存在显著差异,女大学生成就动机均值大于男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存在显著正相关。
参考文献
[1] 马婷婷.大学生成就动机及一般自我效能感关系研究.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2.
[2] 田丽丽,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成就动机及成就目标定向的关系研究.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
[3] 辛秀萍.学业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
[4] 卫琳.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成就动机的相关性研究.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5] 林艳艳.高职教师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与倦怠的相关研究.济宁学院学报.2010.
[6] 闻素霞.对成就动机性别差异的分析与思考.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7] 余安邦,杨国枢.成就动机本土化省思.北京:远流出版公司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