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华 王晗 万爱华 高娟
[摘要]目的 分析再生育的育龄女性孕前健康风险状况。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于我院进行孕前优生检查的再生育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再生育与初生育女性健康风险的差异,比较不同特征再生育女性总健康风险检出率及不同年龄段再生育女性各类健康风险的检出率。健康风险包括遗传风险、生殖风险、慢病风险、感染风险、营养风险、行为风险、环境风险以及社会心理风险。结果 与初生育女性比较,再生育女性的平均年龄及总健康风险检出率明显升高(t=3.585,χ2=5.224,P<0.05),其中生殖风险及慢病风险检出率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7.231、3.208,P<0.05)。不同年龄阶段再生育女性总健康风险检出率以及不同年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χ2=9.266~13.273,P<0.01)。不同年龄阶段再生育女性生殖风险、慢病风险、营养风险及社会心理风险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χ2=6.108~11.287,P<0.05)。结论 再生育女性的孕前健康风险较高,且不同年龄阶段风险种类分布不同。对于再生育女性应进行健康风险分析,从而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女性;再生育;孕前保健;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71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2096-5532(2019)05-0600-04
doi:10.11712/jms20190502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自2015年国家全面实行“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以来,再生育女性不仅在數量上明显增加,而且在构成方面也发生了变化,高龄者的比例显著增加,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1-2]。孕前优生检查通过健康医学体检及相关知识宣教的方式,增加育龄夫妇孕前风险的防范意识,改善其健康状况,是降低出生缺陷、保障母婴安全的第一道防线[3]。本研究对我院行孕前优生检查的再生育女性健康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为计划再生育女性提供更高效的孕前指导及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于我科行孕前优生检查的再生育女性782例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于我科行孕前优生检查的初生育女性1 302例作为对照。再生育女性中,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99例(12.66%)、高中及中专186例(23.79%)、大专及以上497例(63.55%),少数民族16例(2.05%),常住地为城镇566例(72.38%);初生育女性中,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171例(13.13%)、高中及中专323例(24.81%)、大专及以上808例(62.06%),少数民族共29例(2.23%),常住地为城镇者927例(71.20%)。两组文化程度、民族、常住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并自愿配合。
1.2 资料收集
行孕前优生检查的育龄女性首次就诊时填写本研究小组自行设计的孕前优生健康调查表,内容包括姓名、年龄、常住地、文化程度、疾病史、婚育史、家族史等一般资料。由专科医师对受检者进行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根据受检者的病史和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提供生育咨询及指导。
1.3 风险评估
参照《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风险评估指导手册(2014年)》推荐的孕前健康风险评估指标[4],分析研究对象的健康风险。①遗传风险:有家族遗传病史,或有近亲结婚的家族史;②生殖风险:有出生缺陷生育史、两次及以上早孕自然流产史、死胎死产史或者早产史;③慢病风险: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史,或孕前检查时高血压或糖尿病初筛异常;④感染风险:有肝炎、结核、性传播疾病史,或孕前检查时发现有相关病原体感染;⑤营养风险: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⑥行为风险:有吸烟、吸毒或酗酒等严重影响生育健康的不良行为;⑦环境风险:生活或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放射线、高温、噪声、有机溶剂、重金属、农药及猫狗等宠物;⑧社会心理风险:生活或工作压力、社会关系紧张或经济压力。
1.4 分析指标
评估研究对象的健康风险,将具有1项及以上风险因素者归为高风险。比较再生育与初生育女性健康风险的差异,比较不同特征再生育女性总健康风险检出率及不同年龄段再生育女性各类健康风险的检出率。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年龄以[AKx-D]±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再生育与初生育女性健康风险差异
与初生育女性比较,再生育女性的平均年龄及总健康风险检出率明显升高(t=3.585,χ2=5.224,P<0.05),其中生殖风险及慢病风险检出率两组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1、3.208,P<0.05),而遗传风险、感染风险、营养风险、行为风险、环境风险以及社会心理风险检出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2.2 不同特征再生育女性总健康风险比较
不同年龄阶段再生育女性总健康风险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73,P<0.01),不同年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266~12.553,P<0.01);而不同文化程度、前次分娩方式、民族及常住地各组间总健康风险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不同年龄阶段再生育女性健康风险比较
不同年龄阶段再生育女性生殖风险、慢病风险、营养风险及社会心理风险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08~11.287,P<0.05),其中年龄<35岁与35~40岁两组间慢病风险及营养风险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40岁与>40岁两组间生殖风险及社会心理风险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阶段再生育女性遗传风险、感染风险、行为风险及环境风险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是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为预防出生缺陷而实施的一项孕前保健项目[5],有效的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不仅仅局限于多项辅助检查的简单累计,还应包括科学的指导建议,通过准确评估健康风险,给予生育指导[6-7]。目前,孕前健康风险评估分类尚未被广泛应用。2014年,有学者在全国范围内对孕前优生检查覆盖地区21~49岁育龄女性的孕前优生检查资料进行分析,评估我国育龄女性的健康风险暴露状况,并分析了逐年的变化趋势,开创了孕前优生健康风险评估分类的先河[8]。此后,有学者将健康风险评估应用于孕前优生检查的育龄女性,通过风险分类,为科学干预指导提供了理论依据[9-11]。再生育女性具有年龄大且保健意识差的特点[12],充分了解其孕前健康状况及健康风险暴露现状可以给予科学干预,提高再生育女性的保健意识,降低妊娠风险[13-15]。国内有学者通过分析再生育女性孕前优生检查的结果,得出结论:再生育女性生殖疾病的发病率高于初次生育的女性,肥胖及焦虑的发生风险也明显增加,孕前给予营养建议及改变生活方式可以提高其生育能力,减少早产、妊娠期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风险[16]。
本研究选择于我院进行孕前优生检查的再生育女性,根据其病史、生活环境、营养状况以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健康风险分析,结果显示,再生育女性总健康风险检出率明显高于初生育女性,其中生殖风险及慢病风险检出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与再生育女性年龄偏大有关系,本研究也证实了两组育龄女性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临床经验及相关文献,本研究将纳入的再生育女性按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的不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再生育女性健康风险检出率增加,其中≥35岁者生殖风险及社会心理风险明显增加,而>40岁者慢病风险及营养风险明显升高,说明不同年龄阶段的再生育女性的基础身体状况、生活环境、健康意识及心理状况会有所差别,部分健康风险的检出率也不同。
总之,对于有再生育要求的育龄女性,孕前优生检查不应局限于对辅助检查结果的解读,而应将年龄、病史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注重健康风险评估,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大的再生育女性,应详细询问其生育史及其他病史,准确评估生殖、慢病、营养及心理风险,适时进行干预,必要时请相关科室共同评估,以降低该人群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陈淑芳,张晨,陈焱,等. 基于“二胎”再育趋势的产科安全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36(5):742-746.
[2]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健康服务司. 再生育咨询指南[M].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2017.
[3]ZHOU Q J, ACHARYA G, ZHANG S K, et al. A new perspective on universal preconception care in China[J]. Acta Obstetricia et Gynecologica Scandinavica, 2016,95(4):377-381.
[4]全国妇幼健康研究会.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风险评估指导手册(2014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110-118.
[5]干建群,黄世林.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在出生缺陷干预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妇幼保健, 2017,32(21):5198-5200.
[6]付秀英,孫春梅. 成武地区孕前优生检查对出生缺陷干预效果研究[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5,4(1):87-88.
[7]王雪倩,焦娜,徐俐,等. 青岛市已育女性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必要性分析[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9,27(5):674-675.
[8]刘民,王巧梅,沈海屏,等. 2010至2012年31省212 0131名育龄妇女孕前健康风险的暴露状况[J]. 中华医学杂志, 2015,95(3):172-175.
[9]邹超英,谢芳,熊桂荣,等.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一般风险因素分析[J].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5,14(4):65-67,71.
[10]张冬香. 南通市育龄女性孕前健康风险相关调查分析[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6,24(10):689-692.
[11]连珂. 风险评估分类法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25(2):11.
[12]刘希婧,周容. 再生育妇女妊娠并发症的风险评估及对策[J].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7,33(2):97-100.
[13]程贤鹦,钱林华,程丽,等. 再生育孕妇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17,20(20):2485-2489.
[14]李增彦,苏婧. 高龄女性再生育孕前检查要点[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8,26(1):9-11,24.
[15]陈亮,景秀,杨继高,等. 再生育夫妇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结果风险因素分析[J]. 重庆医学, 2018,47(25):3283-3287,3291.
[16]林霞,陈英,夏敏娟. 新婚和再生育夫妇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结果分析[J]. 浙江预防医学, 2015,27(11):1157-1159.
(本文编辑 马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