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
[内容提要]在辽宁省政府的领导下,辽宁特色小镇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包括特色小镇数量显著、辽宁政府大力支持、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等。同时,也存在总体布局有待调整,规划编制需要加强;科技含量有待提升,三产融合尚需加速;资金引入机制不足,公共服务尚需完善;小镇特色不够鲜明,专业人才需要引进等问题。因此,辽宁特色小镇发展需要总体科学规划,协同创新管理;提升科技含量,加快产业融合;积极营销融资,完善公共服务;打造小镇特色,加强人才培养等来推进辽宁特色小镇发展。
[关键词]特色小镇 三产融合 辽宁
一、辽宁特色小镇建设现状
(一)特色小镇数量显著
辽宁省有13个镇获批国家级特色小镇。2016年,辽宁省瓦房店市谢屯镇、辽阳弓长岭区汤河镇、东港市孤山镇、盘锦大洼区赵圈河镇获批中国第一批特色小镇。2017年,法库县十间房镇、庄河市王家镇、海城市西柳镇、怀仁县二棚甸子镇、北镇市沟帮子镇、营口鲅鱼圈区熊岳镇、阜蒙县十家子镇、灯塔市佟二堡镇、盘山县胡家镇获批中国第二批特色小镇。全省有100多个乡镇列入省级培育名单。2017年1月,沈阳辽中区茨榆坨镇等50个乡镇列入省政府公布特色乡镇培育名单。2017年7月,沈阳市新民市兴隆浦镇等50个乡镇,列入省级特色乡镇培育名单。全省特色乡镇建设投资超过百亿元。
(二)辽宁政府大力支持
2016年8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特色乡镇建设的指导意见,确定了工作目标,明确了责任分工,提出重点T作任务,制定保障措施等。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省长担任组长的省特色乡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全省14个市均参照省里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并且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工作。2017年6月5日,省政府召开全省特色乡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通报全省特色乡镇的建设情况,部分城市介绍工作经验,省直相关部门表态发言。制定相关标准,完成辽宁省特色乡镇建设标准,辽宁省特色乡镇创建导则,启动了辽宁省特色乡镇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三)自然条件得天独厚
辽宁特色小镇交通便利,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或者依山傍海,或者山、海、城、泉为其特色,或者佛、山、泉、湖相互融合,是休闲度假、旅游养生的首选之地。同时,物产丰富,文化底蕴厚重。其中,赵圈河镇被评为“全国美丽宜居小镇”,孤山镇被评为“辽宁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九寨镇被称为“辽南水果之乡”等荣誉称号。
二、辽宁特色小镇存在的问题
(一)总体布局有待调整,规划编制需要加强
辽宁省50个省级培育特色乡镇相对集中,辽宁中部地区以沈大轴线与辽河流域最为密集。按城市划分,丹东最多,有八个乡镇;其次是鞍山,有六个乡镇。特色鄉镇建设规划覆盖率低,镇域面积、人口、产值和财政收入等方面差异较大。从特色小镇面积看,最大的为抚顺永陵镇,面积525平方公里,最小的为庄河市王家镇,面积为9.63平方公里。
调研发现,各地建设普遍存在缺少统筹规划、定位不准,建设用地指标少,满足不了特色乡镇的建设需要等问题。列入2016年省级培育名单的50个乡镇,仅有15个乡镇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其他35个乡镇因资金缺乏尚未启动编制工作。
(二)科技含量有待提升,三产融合尚需加速
产业是特色小镇的根本,产业发展是镇域经济发展的内动力,目前50个省级培育特色乡镇普遍缺少产业规划且科技含量低。调研发现,辽宁特色小镇基本都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支柱产业。第一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小镇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经济依赖大,创意农业体现不足,缺乏高科技农产品。十间房镇、佟二堡镇、西柳镇等小镇虽以工业为主导产业,但是产业门类较多,大部分停留在粗加工的产业链低端,科技含量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投入不足,难以形成核心力量,吸纳优质资源集聚。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没有起到主导地位,13个特色小镇中文化旅游发展较好的只有谢屯镇、土家镇、孤山镇、熊岳镇、赵圈河镇、汤河镇。因为产业开发创新能力弱,没有运用产业链思维引导各产业间、产业内各项目的协作创新,同质化竞争严重,小镇缺乏竞争活力。
(三)资金引入机制不足,公共服务尚需完善
充足的资金投入是特色小镇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调研过程中,所有的特色乡镇都反映建设工作经费短缺。一方面是全省14个市特色乡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经费均未列入财政预算,致使各级牵头部门均无法组织开展培训调研,组织专家深入现场指导工作;另一方面特色小镇面对社会资本,缺乏融资的能力。
特色乡镇建设的核心是改善人居环境,推动乡镇经济发展。但调研显示,由于乡镇经济造血功能薄弱,配套业态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制约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落地和推进。一些乡镇产业大多零散分布在镇域村落,特色产业尚未聚集,公共服务设施文化和产业氛围也未形成,难以保证现有主导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四)小镇特色不够鲜明,专业人才需要引进
特色小镇作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具有产业、文化和社区等功能定位。然而,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特色定位不够清晰,导致大同小异,“千城一面”的同质化现象严重,自身文化底蕴、民俗特色都未能构成核心竞争力。尤其是旅游型特色乡镇虽然数量超过30个,但是民俗游、生态游、温泉游、海岛游、文化游、滨海游等各种旅游特色不足,游客缺乏深度体验,小镇停留时间短,消费水平低。特色乡镇数量少,仅十间房镇为航空小镇,大郑镇为循环经济小镇,科技小镇更是空白阶段。
目前,辽宁省特色小镇建设中,缺乏具有全局性、科学系统的战略规划,主要原因是缺乏文化旅游产业经营管理人才。辽宁特色小镇中同质、粗放、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循环与经营管理人员思想观念落后和工作人员素质较低相关度很高。
三、辽宁特色小镇发展建议
(一)总体科学规划,协同创新管理
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辽宁省政府应该根据全省特色小镇的实际情况,进行SWOT分析,统一科学规划,提供明确的指导性规划,为当地发展指明方向,进一步完善辽宁省特色乡镇建设。借鉴浙江省经验,建设辽宁省特色小镇网站,实现网络化、平台化方式进行管理。制定相关标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制定精准度较高的评估指标体系,使特色小镇的发展在充分面向市场的情况下,又拥有来白政府的各种制度性保障和支撑。在特色小镇的建设方面,辽宁省政府应该借鉴浙江经验,给予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在财政投入、人才支持等方面给予更多权限。管理方面协同政府、企业等不同角色参与,创新管理理念,运营中通过坚持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
(二)提升科技含量,加快产业融合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指出,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辽宁特色小镇建设应以新技术为支撑,积极与沈阳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研制新产品,应用新技术,实施产业融合示范园工程。健全农产品标准体系,力陕推进蔬菜标准认证中心建设,推进食品安全建设,打造辽宁农副产品品牌。产业发展是特色小镇建设的动力所在,主导产业选择是产业定位的基础。2013年,鲁家村提出打造家庭农场聚集区的理念,建设了鲜花农场等十八家项目。重点关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与浙江省农科院合作打造属于鲁家自己的农业高新产业园区。辽宁特色小镇要从小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科学选择特色小镇主导产业,合理布局,确定主导产业,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特色性,并且能和周边产业或者自身形成一定长度的产业链,发展绿色低碳型产业。实现三产融合,推进经济发展。
(三)积极营销融资,完善公共服务
资金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条件。因为融资建设需要资金投入多、运作周期长,所以需要改革融资方式,实现多途径融资,如推动公私合营(PPP)的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资金。浙江省安吉县鲁家村以“公司+村+家庭农场”模式,通过社会招商吸引外部资本和专业机构投资运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目前已引入外来资本近20乙元。2016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32850元,村集体总资产超过1亿元。鲁家村利用本村的4000多亩低丘缓坡,建设18个各具特色的家庭农场,与安吉浙北灵峰旅游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共赢。2018年,为支持国家级田园综合体——朱家林田园综合体发展,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运用创新的“田园综合体兴农贷”业务,核定朱家林田园综合体内客户群体整体融资合作额度4.05亿元。辽宁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应改变思路,广开渠道,将村里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等土地资源变资本,积极营销,吸引更多外来的企业资金进入乡村,借助社会资本的力量推动小镇经济健康发展。
辽宁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应不断强化政府的职能,关注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环境,实现特色小镇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改善农村物流交通条件,改善农村环境条件,让民生活幸福安康。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尤其是作为旅游小镇的交通、住宿、厕所等条件。
(四)打造小镇特色,加强人才培养
国际上著名的小镇都各具特色,有的以科技见长(美国的硅谷科技小镇),有的书香浓郁(英国的海伊书香小镇),有的童话色彩浓郁(卡梅尔童话小镇),有的产业支撑(格拉斯香水小镇),有的风光优美(法国的吉维尼莫奈花园小镇)。辽宁特色小镇建设中,从命名到规划都能夠一镇一品,特色鲜明。依托辽宁省民族特色,深度挖掘地方潜力,设计、注入灵魂、文化,打造地域专属品牌进行品牌宣传。在建设过程中,辽宁特色小镇建设要尊重乡镇现有的路网扩建格局和生活方式,以原有乡土元素与传统建筑符号为核心,保持原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在建筑设计、空间布局、城镇绿化和整体环境氛围方面进行设计,尤其是在旅游者深度体验过程中要进行不同的活动设计,产生不同的旅游体验。
辽宁省特色小镇的建设离不开人才培养。根据辽宁特色小镇发展规划,统一制定全省特色小镇人才需求标准、引进政策、管理等制度。。组织各类培训,提高建设管理人员水平,组织全省特色乡镇建设管理人员赴江浙地区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引进其他乡镇的先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