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栓塞预防比较分析

2019-09-10 07:22王爱华
昆明医科大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栓塞显著性血栓

王爱华

摘要:目的:静脉血栓栓塞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多发于下肢,常继发于手术、肿瘤、分娩等危险因素,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外科手术后并发症。了解静脉血栓栓塞的成因及进行有效的预防具有现实意义。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2019年1月至8月间神经外科住院手术患者1382例。对样本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预防措施实施情况打分,统计栓塞发生率,并进一步对总分及各预防措施与栓塞发生率做回归分析。结论:正确穿着弹力袜能最有效预防静脉血栓栓塞。鼓励有条件的患者术后尽早下床,向患者宣教踝泵运动以及适当进行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也可作为常规预防措施。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梯度压力袜踝泵运动超声药物透入治疗早期下床

【中图分类号】R85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5-161-02

静脉血栓栓塞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多发于下肢,常继发于手术、肿瘤、分娩等危险因素,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外科手术后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术后康复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肺血栓栓塞(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事实上,DVT与PTE属于同一种疾病在不同部位、不同阶段的表现[1]。

VTE作为常见的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是病人住院时间明显延长的第二大原因,同时也是心血管意外事件导致死亡的第三大原因。根据流行病学研究资料,美国发病率为(0.96-3.0)/1000,欧洲为(0.75—2.69)/1000,而且越来越多病人因为VTE而使得生活受到影响[2]。正是基于上述情况,了解静脉血栓栓塞的成因及进行正确有效的预防成为了本文的关注点。

一、静脉血栓栓塞的成因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病主要受到血管壁损伤、血流缓慢以及高凝状态等因素的影响,这也是对静脉血栓形成机制的主要观点。

血流淤滞状态:白细胞以及血小板能够在血流的周围层逐渐的聚集,随着聚集的增加导致血小板在血管的内膜上沉積,进而形成血栓产生的核心。由于久病卧床,外伤或骨折,较大的手术,妊娠,分娩,长途乘车或飞机久坐不动,或长时间的静坐及下蹲等可使血流缓慢,淤滞,促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2.血液高凝状态:在脑组织中含有高于体内其他部位的高浓度的组织凝血酶原,当对患者实施麻醉之后会严重影响静脉血流的速度。当外科手术后脑组织会受到严重的损伤,在这种状态下会释放出大量的凝血酶原,进而导致血液出现高凝状态[3]。如创伤,手术后,大面积烧伤,妊娠,产后等均可使血小板增高,黏附性增强,易形成血栓。

静脉壁损伤:在对患者进行外科手术之后会对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严重的创伤,使得内皮下胶原暴露出来,进而造成内源凝血系统得以激活。比如术后长期卧床、术中脑部促凝物质的释放、激素的使用、手术时间较长等。上述成因结合临床实践,静脉血栓栓塞的高危人群主要有:肿瘤患者,静脉血栓病史患者(浅静脉血栓除外),长期卧床、久坐或站立者,已知的高凝状态患者(例如,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凝血酶原20210A阳性,因子V-Leiden阳性等),近一个月有外伤或手术史患者,肥胖患者(BMI≥30),持续激素治疗患者等[4]。

二、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方法

对于静脉血栓栓塞在进行预防时要选准恰当的时机,往往可以起到更为理想的效果。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和手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以往的研究中发现在患者进行手术之前对患者进行有效地预防可以避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1.药物预防:对患者采用药物预防,其主要目的是防止血液出现高凝状态。经常采用的药物包括低分子肝素钠、利伐沙班及阿司匹林。小剂量合理用药能够有效的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降低术后肺栓塞的发病率。但应注意,抗凝药物使用有出血风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物理预防:该种方法其目的是通过物理手段促进患者的静脉回流。主要途径包括(1)梯度压力袜:梯度压力袜通过给下肢提供科学的梯度压力,促使静脉血液回流,减少深静脉血液淤滞,降低血栓形成风险;(2)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模拟人类形成的肌肉压力,会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进一步降低血栓形成风险。3.运动预防:运动预防鼓励患者在手术之后进行适当的功能活动锻炼及早期下床。

三、统计分析

本文共选取某三甲医院2019年1月至8月间神经外科

住院手术病人1382例,其中男性703例(50.87%),女性679例(49.13%),平均年龄(49.3±23.8)。对样本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预防措施实施情况进行打分,并统计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纳入统计范围的预防措施包括:1.是否正确穿着梯度压力袜;2.是否进行踝泵运动,方法和时间是否达到要求。踝泵运动是指通过踝关节的运动,像泵一样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可分为屈伸和绕环两组动作;3.是否进行超声药物透入治疗;4.早期下床,术后首次下床时间;5.有否下肢静脉穿刺;6.有否按时床上翻身。打分示意表见表1.

打分情况如下:满分18分,最低为0分(3人),1-6分418人,7-12分482人,13-17分473人,最高为18分(6人),平均9.53分。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32.85%。进一步对总分及各预防措施分数与栓塞发生率做回归分析,相关性检验结果见表2:

注:**表示在p<0.05显著性水平下具有统计学意义;***表示在p<0.01显著性水平下具有统计学意义。

统计结果显示:以上预防措施联合采用,总体上能有效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其相关性高达-187%,且在p<0.01显著性水平下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各单项预防措施中,穿着梯度压力袜与栓塞发生率具有最高的负相关性,为-53%且在p<0.01显著性水平下具有统计学意义。早期下床(-46%)、踝泵运动(-42%)及超声药物透入治疗(-38%)与栓塞发生率均有较高的负相关性,且均在p<0.05显著性水平下具有统计学意义。有否进行下肢静脉穿刺及是否按时床上翻身与栓塞发生率的统计学相关性较弱。

四、总结

目前关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研究总体较多,但是定量研究各预防措施效果的较少。本文选取了较大的样本,通过对比被广泛采用的6种预防措施,分析认为:正确穿着压力袜能最有效地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在护理实践中,应充分对VTE风险较高的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教,督促其正确穿脱压力袜,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此外,鼓励患者术后尽早下床,向患者宣教踝泵运动方法以及适当进行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也可作为补充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吴学群,王威,饶辉,杨珉,魏俊,董伟,神经外科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研究进展[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8(4):680-683.

[2]赵纪春,吴洲鹏,静脉血栓栓塞症治疗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12):1348-1351.

[3]中华医学会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委员会.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管理建议[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40):2816-2819.

[4]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国普通外科围手术期血栓预防与管理指南[J].中华外科杂志.2016,54(5):321-327.

猜你喜欢
栓塞显著性血栓
胫骨平台骨折并发肺脂肪栓塞综合征一例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动脉瘤栓塞手术液固两相流数值模拟分析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阿司匹林对“红血栓”无效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分清“红血栓”与“白血栓”
欧盟法院判决明确欧盟商标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的地域认定标准
浅谈商标的显著性对于商标应用的影响
商标显著性的司法判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