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典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正式进入2.0阶段,开启了智能时代的教育新征程。高校以大数据和智能技术为触点,重构全新教学生态。随着安徽省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智慧校园建设早已被各高校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之中。本研究构建了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并提出了优化路径。
关键词:智慧校园;教育信息化2.0;评价体系;优化路径
一、引言
智慧校园这一概念最早源于2009年美国工商业首领圆桌会上提出的“智慧地球”的概念. 2010年,浙江大学在其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 “智慧校园”,其规划蓝图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交融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管理、五光十色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在此之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的颁布,将教育信息化提升到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要求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构建教育教学基础设施,推动数字校园建设进程;2018年4月31日《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八个方面要求,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开启智能时代教育的新征程。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传统 教育模式,因材施教,教育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主的自主性学习,实现“个性化学习,差异化学习,泛在式学习,群智化学习,协作式学习”的智慧教育模式[1]。
在后续的发展之中,智慧校园虽然在我国部分高校进行了实践应用,但纵观智慧校园的发展历程,相应的理论尚不完备,因 而造成智慧校园的具体受到一定的限制。[2]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以及知识管理与社交网络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信息化即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二、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智慧校园建设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智慧校园=1个数据中心+智慧校园基础设施 +八类智慧校园应用系统+智慧性资源。八类智慧校园应用系统分别是:学生成长类智慧应用系统、教师专业发展类智慧应用系统、科学研究类智慧应用系统、教育管理类智慧应用系统、安全监控類智慧应用系统、后勤服务类智慧应用系统、社会服务类智慧应用系统、综合评价类智慧应用系统 。[3]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和总体要求[4],因此智慧校园建设综合评价体系的设置应从智慧管理,智慧环境,智慧学习,智慧生活,智慧信息五个方面。
1.智慧管理。
在智慧校园中,智能访客系统可以代替校内外人员进出登记,通过智慧管理可以是学校的管理更加容易运作,方便进行宿舍宵禁管理,切实保障学生的校内安全。完善校园安防机制,利用视频监控等方式对学校重点区域进行监管;利用智能感知设备进行车牌识别,车速监测,实现对校园车辆的管理。
2.智慧环境。
智慧校园在网络和物联网的支持下,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学习场所的温度能自动感知自动调节,在节约能源的基础上,使学生有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
3.智慧学习。
在智慧校园中,学校通过购买中文外文数据库,搭建网络教学平台等方式拓宽了学生学习的途径,有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有线无线网络的良好覆盖,学生可以选择手机连接WLAN学习,也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可以调整学习方案和制定自己的学习路径,有利于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能力。
4.智慧生活。
智慧校园的建设中,一卡通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建设环节,兼具超市购物,进出宿舍,买饭打菜功能的校园卡能极大的便利学生的校园日常生活。推出的针对校园生活的移动APP与一卡通管理系统关联,实现手机端的自助业务。
5.智慧信息。
学生可以通过学校官网,教务管理系统等迅速查询到与自己学习生活有关的信息,比如四六级报名,就业招聘信息等等。
(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基于对智慧校园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的分析,结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具体要求,笔者在智慧管理,智慧环境,智慧学习,智慧生活,智慧信息五个维度构建了九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
本课题采用的是客观赋权法中的熵权法,计算每个指标的信息熵,如果指标的信息熵越小,该指标提供的信息量越大,在综合评价中所起作用理当越大,权重就应该越高;反之,权重应当越小。因此,可利用信息熵这个工具,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为多指标综合评价提供依据。
由于收集的数据中有的是百分比,有的是根据相关数据人为地给出评分,所以须将各指标同度量化。本文使用的同度量化的计算方法是:
本课题确定的一级指标权重如表所示。
(三)基于线性加权综合法的评价模型
评价模型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数学模型(或称综合评价函数,集结算子)将多个评价指标值“合成”为一个整体性的综合评价值。[5]在获得这二十个二级指标的基础上应用数学模型将二级指标与权重系数结合起来构建智慧校园建设综合评价模型。
最后计算综合评价指数GI的公式为:
公式中,为第i个评价指标的评价值,m为评价指标的个数。为第i个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值,根据最终值,找出GI值高的学校,分析找出其他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能够借鉴的地方,找出GI值低的高校的智慧校园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三、智慧校园建设的优化路径
(一)智慧校园基础设施
优化校园网络出口带宽,不断加强校园网络信息安全,使网络环境更加高速,稳定,安全。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实现时时能学,处处能学。
(二)更加个性化的智慧校园
通过对登陆者身份的识别为教室和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适量地推送符合学生兴趣的学习资源。将校内各个应用系统集合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打破信息的孤岛,使老师学生的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三)完善教师生反馈机制
智慧校园的主体是老师和学生,老师和学生在使用中发现当前存在的缺陷可以即及时通过反馈系统反馈,是学校再建设智慧校园的过程中不断改善,建成符合自身需要和特点的智慧校园。
四、结束语
从实质上讲,高校智慧校园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智能传感技术等的集合体,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持。
同时智慧校园建设是教育信息化中的重要内容。而从调研的结果来看,虽然当前智慧校园建设情况良好,但是由于智慧校园尚处于探索阶段,建设理论相对欠缺,建设方法尚不完善,因而存在部分智慧校园系统实用性不强,功能重叠,功能相似的现象,因而逐步完善智慧校园建设的理论当前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通过部分高校的探索总结,给其他高校的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可参考的依据,使智慧校园的建设不断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祝智庭,顾小清,闫寒冰.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徐强.浅谈智慧校园建设[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9):133.
[3]王运武,于长虹.智慧校园——实现智慧教育的必由之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4]教技[2018]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Z].
[5]朱启贵.全面深化改革视野下的评价机制设计——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考评体系的思考[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20):50-61
基金项目
本文属安徽财经大学2018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编号201810378546);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