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彩青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学生要求的增多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不得不发生改变,高效课堂的建设也在不断的尝试和实践中逐渐得到教师的认同,但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本文从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方法入手,主要从“合理导入”“动手实践”“有效互动”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有关高效课堂建设方法的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课堂建设
小学数学课堂上是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得到锻炼的最佳场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高效课堂的内涵来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明确学生在当前最需要提升的能力或方面,保证学生能够在有效的课堂学习时间内取得能力的提升和知识的累积。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并能够根据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来确定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保证学生在学习兴趣的驱动下进行高效的学习。
一、合理导入,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高效课堂建设应该秉承新课改的理念,一切教学活动的进行都应该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做好学生的前期调研,包括學生对于数学学习是否感兴趣,能否听懂并学会教师在课上讲解的内容,能否顺利完成数学问题的探究与解决等,并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完成课堂教学的导入,以课堂最初3-5分钟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促进学生对于整体学习内容的了解。
例如,在学习“平行与垂直”前,学生已经学过了直线,因此这节课的导入可以通过新旧知识之间衔接的关系来呈现。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在课上出示直线,并邀请学生来说说曾经学过的直线的定义,以此来进行直线的相关内容的复习和本节课学习的铺垫。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搜索头脑中相关的记忆,同时顺利沿着教师预设好的方向前进。教师:“我们大家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学过了直线,不知道大家对于直线的印象还有多少?今天早上老师吃饭的时候不小心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如果两根筷子代表两根直线,那么大家说说这两根直线可能会怎样存在?它们之间又具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呢?”这样的导入除了将学生已经学过的直线相关知识融入新课的学习,还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的认知障碍。此时,学生结合动手画一画或是摆一摆来确定两根筷子的位置,最后明确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之间的关系除了平行就只有相交。
二、动手实践,注重学生的操作和探究能力
小学生对于概念的领悟能力较差,只凭借教师的单纯讲解很难对本就需要较强理解能力的数学知识很难理解,通常情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进行需要结合学生的动手实践来进行。在高效课堂概念的影响下,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只有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感知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才能够深入理解数学学习的意义,同时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也能够得到培养。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可以在课上收集学生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意见,也就是引导学生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的度数,并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作一简单记录。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进行三角形的绘制,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的度量,最终印证自己的猜想或推翻猜想。这种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相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更有意义,也更加容易加深学生的记忆。又如,在学习“图形的运动(二)”时,不少学生在初学时会将轴对称和平移弄混,为了加深学生的记忆,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上进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进行折纸,来观察平移和轴对称对于图形的不同影响。又如,在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时,教师首先可以在课上出示几个组合图形,并要求学生准备好纸板和剪刀,将具体的边长大小和角度的大小告知学生后,由学生来动手进行图形的裁剪。其次,学生依照自己剪出来的图形进行面积的计算,教师和引导学生用铅笔将图形分解为已经学过的图形,并进行面积的计算。
三、有效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益
在当前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表达、师生之间的交流和生生之间的交流的今天,教师应该为课堂互动的正常开展创造合适的条件,具体可以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来进行。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选取需要进行交流和互动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包括学生的自由表达、小组讨论、学生当“小老师”等,主要是利用教学手段来激起学生参与互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在单位时间内的互动效果。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有力武器,同时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够使得教师的想法和意见和学生的感受与看法进行融合,保证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在课上获得实际的提升,促进高效课堂的建设。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将具体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带到课堂供学生观察,学生在观察和认识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后可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这主要是增加学生的在小组内的互动,帮助学生了解他人眼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从而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最后再通过师生共同的总结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师生之间的互动和生生之间的互动本身就是课堂教学活动本身,学生在不断互动的过程中也能够获得自身的提升与进步,从而完成高效课堂中对于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最大限度的提升的要求。
总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循序渐进的引导,教师应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反馈,并学会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导入,保证学生在课堂伊始就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从而激起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再结合动手实践和有效互动,促进学生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的提升,最终使得学生在课堂中能够后的最大限度的提升和成长。
参考文献:
[1]韦仙平.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 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中国农村教育,2018(06):47-48.
[2]林长玉,欧阳善勇.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6):108.
[3]顾兰. 浅析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2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