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辉
摘 要:在新课改及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和实施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及现如今高标准的教育教学需求。生活化教学这一理念的提出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教师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旨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使之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学科来说,它与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针对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生活化教学进行一番阐述,以期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课堂导入;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修养和品质,提高学生法律意识的课程,是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因而开展生活化的教学活动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师,我们应从自身学科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究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从而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束缚,为枯燥的课堂教学注入无限灵动与活力。
一、设置生活化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环节的良好设计与否直接影响着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新颖、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快速注意力,使其从课间活动的嘈杂环境和兴奋状态中回味过来,以积极的状态投身于课堂教学中。为此,在开展生活化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師应巧妙借助生活中的现象、案例及社会热点问题导入新课知识,从而快速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发学生对课堂的关注,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例如,在进行“生命可以永恒吗”这课内容的教学时,我就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段《西游记》中的画面——各路妖怪争相吃唐僧肉以求得长生不老的场景。熟悉的场景和画面极大地引发了学生的关注,我也在播放完之后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人真的可以长生不老吗?生命是永恒的吗?之后,为学生展示了一段人从出生到逐渐衰老的容貌及形态变化的视频,视频将人从出生到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过程生动、直观地展现了出来。学生都聚精会神地观看着,我也趁机向学生阐述到生命并非是永恒的,而是有限的,应该用有限的生命去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如此一来,通过设置生活化的课堂导入模式,将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集中到了课堂中来,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相关知识的欲望和动力,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地进展下去。
二、生活化创编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理解记忆
现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许多与生活贴近的教学内容,如“运用你的经验”、“阅读感悟”、“拓展时空”等,这些内容充分凸显了这门学科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的创编,将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案例与教学内容融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透过生活中的现象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从而降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难度,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提升。
例如,以“合理利用网络”这部分内容为例,考虑到网络在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设置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大家对于网络都十分熟悉,那么你们能说说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便利吗?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历说出利用网络查询资料、网上交友、网上购物等相关内容,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给人们生活提供的便利条件。之后,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相反的案例,比如有些中学生因盲目在网络上交友而被害、被骗的事迹,或是网上购物物品质量不佳的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网络也有不好的一面,引导学生要合理利用网络,将教学内容以学生易于理解的形式呈现出来。如此一来,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的创编,拉近了学生生活与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改进和提升。
三、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课外实践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与生活密切相关、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来说,尤其如此。开展课外实践活动,一方面能够巩固并印证课堂上所学知识,另一方面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为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从而做好课内外教学的衔接,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不断促进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提升。
例如,完成“敬畏生命”这课内容的教学后,为了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教师可以在课下带领学生到革命先烈博物馆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向学生讲述革命先烈的英勇抗争史,他们是如何拯救国家、民族于危难之间,而勇于牺牲自己的,使学生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换来的,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如此一来,便实现了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在实践中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有效改进和提升。
总之,生活化教学作为新课改倡导的新型教育模式,及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广泛。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从自身学科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究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感染力和趣味性,为构建高效化的教学课堂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王燕.把生活化元素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中[J].江西教育,2018.
[2]丁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德育生活化教学方法浅析[J].新课程导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