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人

2019-09-10 07:22李媛琦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19年5期
关键词:俗人居士伯父

李媛琦

父亲是大伯口中的“俗人”。

几乎每次大伯来家中做客,我都会听到大伯对父亲这样的评价:“你呀,不要这么庸俗!钱财乃身外之物!”父亲从不恼怒,讪笑着答:“没办法,逐利是商人的本能。况且我还有一家老小要养活呢。”

每当我听到这样的话,心中总有几分难过,毕竟我不是父亲的亲生女儿。家里人说过,我是一场火灾中的唯一幸存者。生母尽力捂住我的口鼻,保护我冲出大楼,昏倒前将怀中的我推向救援人员。现在的父亲就是那个救援者。大伯知晓了这件事,感叹颇多,怨了几句“多管闲事”。大伯号“拾壹居士”,在小城名声很响,这种言辞显然是有失风度的。最终大伯还是接纳了我,并题字为念:“前尘化烬,余生可炼。”

大伯总是以一副学者派头,对各种人和事评头论足,并对父亲的商人身份怀有偏见。父亲经常因生意上的事出入各种酒席,阿谀奉承都是家常便饭,大伯很不喜欢这样,觉得因着利益强颜欢笑就是浅薄虚伪:“为了几个臭钱就对他人点头哈腰,这种事我可做不来!”

父亲并不喜欢这种说法:“这只是我生意的一个环节,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心里有数,找门路不代表昧良心!”但出于对文人的敬重,父亲向来都接受大伯的各种意见。

我仍是尊敬父亲的,但受着大伯的影响,也渐渐觉出父亲的世俗来。父亲是个爱显摆、讲排场的人,给当地的学校捐款作贫寒学子的奖学金,但每次总让学校大肆宣扬,横幅标语满大街都是。上个月父亲又去附近的山区,给那里的学校捐了一笔奖学金,他甚至要求奖学金以他的名字命名,还让本地的日报记者随行报道。

“这样做,孩子们才更有方向啊!”父亲提起这些事总是很自豪。但大伯十分瞧不起他这种做法,指责他为名利惺惺作态:“慈善不是伪善,把钱作为孩子们奋斗的目标,不知用意何在!”他还专门就此事写了一篇文章,赢得小城人士的瞩目。

大伯的名声越来越大,各种专访络绎不绝,报纸杂志中甚至出现了他的专栏,他几乎成了城市的名片,走到哪儿都有人恭敬地喊他“先生”。有着这样一位大伯,即使是无甚突出成就的我,也跟着沾光。与他人谈起大伯时,总不免生出几分自豪,连带着也开始不满起父亲来。

但这种美好很快被打破:大伯被曝出大量抄袭盗用他人文章。一时之间,舆论矛头纷纷指向大伯,当初有多风光,现今就有多少责骂:“什么‘拾壹居士’?我看该是‘拾遗居士’!把人家的东西当作自己的宝贝!”日报时评如此叹息:“文字间透着的文人清高让他脱离了尘世,过高的荣誉挡住了他正視自我的目光。”大伯那边无甚回应,我偶然撞见几次,他显得面容憔悴,愁眉不展。后来,也不常来我们家了。

对于这样的事,我既惋惜又失望,家里人也不再提起此事。父亲的一个生意对手似乎很感兴趣,故意在父亲面前显出一副惋惜的样子:“唉,这位难得的大文豪居然是个空架子!你说这些个文人呐,真是虚伪!”父亲连眼神也没给他一个,道:“那也总比你这种学舌鹦鹉强,好歹人家是拿得动笔杆子的!”我很吃惊,没想到父亲并不像我所认为的那样讨厌大伯。

而再见大伯时, 他已病倒在床半年有余。见着了父亲和我,眼泪当即就流了下来:“我好后悔啊!但我有我的苦衷,真的没办法……”

我暗自叹息:“大伯是敌不过岁月,最终江郎才尽了吗?”

离开大伯家,父亲对我轻声叹息:“唉,你大伯这样的读书人都是很单纯的,只是名利误了他!”

我的心猛地一跳,望向父亲,等着他再说些什么。然而他只摇了摇头,没再出声。

我忽然觉得父亲也是有着脱俗之气的。

[点评]

这篇文章用白描、工笔相结合的手法,塑造了“父亲”“伯父”两个人物形象。“父亲”是“外俗里不俗”,或者说“俗中有大雅”;“伯父”的形象则深刻诠释了“高尚的外衣下也许掩藏着虚伪”这一关键句,文章较好地将多项写作命意融汇一炉,巧妙以“俗人”作为“纽扣”将两个人物的命运关联在一起,借助“伯父”命运的“反转”来凸显主题,体现了良好的构思技巧。

猜你喜欢
俗人居士伯父
做一个俗人
做一个俗人
一幅油画
成双结对
趣味语文
什么叫“居士”?
伯父的黄昏恋
拜佛
活得累,全是因为“装”
永远的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