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田田
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有小组,无合作”“合作学习等同于核对答案”“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徘徊”等现象,合作学习真正的效能并没有得到发挥。针对此问题,八里小学基于“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研究,立足儿童的生命成长,不断探寻基于问题解决的合作学习领域}向方法和策略,促使合作学习从课堂实践走向理性思考,努力使每个儿童的学习在“场”、思维在“场”、成长在“场”、生命在“场”。
对于合作学习的实施,学习小组的建立是关键。那么什么样的分组才是合适的呢?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发现“组内异质,组问同质”是组建小组的最好原则,4-6人是学生小组人数的最佳组合。学校制定了详细明确的《“小组合作我能行”评价量表》,编写了低中高三个学段的《合作学习七字歌》张贴在教室内。学生在熟读成誦的过程中领悟了合作的精神内涵——“目标统一,团队协作;学会分享,在分享中得到快乐;目中有人,学会谦让”,为高效地开展小组合作打下了基础。
我们还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座位形式安排效果的对比研究,尝试在不同的学科采用不同的座位形式。比如,在语文、数学和英语等课堂上,采用品字形或马蹄形座位的形式,更利于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在音乐课上采用扇形座位的形式,则更加利于声乐的传播和技能的示范;在美术课上采用田字形座位的形式,更加利于学生观察、模仿和讨论。座位形式的变换,可以充分提升小组学习中交流互动的品质。
要想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首先必须有明确的任务驱动,否则在小组交流时会出现讨论肤浅、简单重复的现象,最后发言者的回答,并非是整合小组的意见,而只是个人的看法,达不到提高学生交流概率、扩大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目的。另外,为了增强学生合作的价值,使得合作学习更有成效,要选择有挑战性的、有思维含量的问题驱动,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效果,真正实现旨在冲刺与挑战的合作学习。
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角色的缺席。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接受学习很少单独使用,通常分别作为教学的某一环节在某一节课上交叉使用。它们之间通常遵循着从自主学习到合作学习再到接受学习的顺序,亦即先让学生独立学习,然后合作学习,最后教师讲解、释疑。要注重发挥教师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调控作用,特别是要发挥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讨论时间、讨论秩序以及话题保持过程中的作用。教师要倾听学生交流过程中的典型_生发言,并在头脑中相机安排群体互动的顺序。那些存有争议、距离讨论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的意见应当成为率先交流的内容。这样,在争辩中,在反思中,在老师的“推波助澜”之下,学生的思维才能逐步走向深入,教师的助推作用才会得到充分体现。
我们依据深度学习和核心素养理念,构建了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合作探究中创造_生地解决问题。
该模式共有五个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聚焦问题;第二环节:任务分工,自主先学;第三环节:组内交流,合作探究;第四环节:小组汇报,课堂展示;第五环节:总结提升,迁移延伸。
教学有模,但无定模。模式的建立是为了超越。通过此模式的实施,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被动学”变成“主动学”,由“痛苦学”变成“快乐学”,课堂焕发出一派新气象。
小组的功能不仅是让学生学会合作,通过合作而学习,也是给学生机会学习和更多的人交往,接触多元的思想,和更多的人成为朋友。因此要重视课堂的评价。
学校采取组内合作、组问竞争的评价原则,创建三级评价机制,即师评、互评、自评。设立四个奖项:最佳沟通奖、配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集体智慧奖。以期促进小组问的竞争,激发学生合作的动机。教师及时}向评价可以极大提高合作学习的效能,在老师的“推波助澜”之下,学生的合作才能逐步走向深入,教师的助推作用才会得到充分体现。我们也向家长发放满意度调查表或利用交流会、家访等多种方式,对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家长进行访谈,了解合作学习的经验、成果,听取家长意见或建议,及时做出学习方式的调整。
“小组合作学习”探索实践研究,带动了课堂革新,形成了学校独特的课堂样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项目的探索实践研究,教师把关注点更多地转向了学生的“学”,一部分老师脱颖而出,实现了对教学模式的超越,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探究意识得到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提升,学习潜力得以发挥。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能,如何使合作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探索无止境。我们将继续围绕合作学习项目,充分发挥团队教研的力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大胆尝试,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作者单位:徐州市八里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