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泰尔指数的湖南省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2019-09-10 07:22朱健谢雨珊
荆楚学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均衡发展

朱健 谢雨珊

摘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各地区贫富差距,加强代际流动性,推进社会公平。本文使用泰尔指数并选取专任教师数、生均仪器价值、生均计算机数三个关键指标对湖南省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虽然湖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程度在不断提高,但也存在专任教师城乡分配的不够均衡、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状况比城市更严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和对策分析。

关键词:城乡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泰尔指数

中图分类号:G52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768(2019)05-0074-08

国家高度重视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的重要文件都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了规划或部署。教育职能部门为解决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如教育部在2017年印发了《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1],再如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组织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督导评估认定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是教育的两大最核心的问题,也是人们最关切的问题之一。义务教育是教育的起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则是影响到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最为直接的因素。由于各区域经济、文化传统、人口规模等方面的不同,我国各省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程度可能存在差异。所以,必须根据国家有关要求,结合区域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本文拟运用关键的指标和科学的方法,对湖南省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程度进行评价,以此为基础提出进一步推进湖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并为全国其他省份提供经验借鉴。

一、文献综述

义务教育普及完成以后,学者们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进入新世纪后,关于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对此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一是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进行研究。如张德祥认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把城市和农村看做为一个整体,让义务教育的发展打破城市和农村的界限,不再受到城乡二元制结构的限制,使教育资源能够在农村和城市都能够得到公平而有效的配置,确保每一个适龄儿童都尽可能接受到无差别的教育[2]。李忠华认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从事义务教育的各级各类学校在基础教育投入、学校的布局、软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的分配还有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等方面都普遍处于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使它与义务教育的公共性、普遍性和基础性特征相适应,让每一位受教育者都能够公平地接受无差别的教育[3]。陈丰认为义务教育的均等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为更多的人提供教育机会;为所有的人提供基本平等的教育;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最好的教育。目前,教育资源的配置是义务教育均等化发展的基石。它指的是教育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分配是否基本均等,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4]。秦勇等分析义务教育均等化发展的内涵应该包括:义务教育均等化发展的标准应该由国家或者政府来制定;义务教育均等化是义务教育发展中最低的标准要求;义务教育均等化应该包含机会均等;所有的公民都有资格享有义务教育均等化发展的成果[5]。

二是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价方法和现状的研究。许开录等采用了对比分析法,以教学点的数量、学生和教师人数、入学率、毕业率、教育经费、教师学历水平和学校的软硬件设施为指标,研究结果得出:尽管甘肃农村实施义务教育服务的人口众多,但农村得到的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力量、教育经费、软硬件设施等都不及城市[6]。崔慧玉等根据获取的辽宁省相关数据,采用基尼系数法,从教育的投入、产出和结果三个方面来构建义务教育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析得出辽宁省在预算内财政教育支出方面各地区存在不均衡的状况,但辽宁省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师生比基本均衡,城市和农村在办学条件和教师学历、职称方面差距较为明显[7]。王芳在2014年采用了调查问卷的方法,运用对相关专家进行实地访谈、SPSS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山东省平阳县当前的义务教育资源整合的情况进行了评价,发现资源整合在促进师资力量的均衡过程中农村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教学任务增加、农村教师培训机会少、教师福利待遇差、农村师资结构老化等,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8]。高天智等从教育的投入、产能和绩效这几个方面构建了教育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元统计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对中国31省的各个教育均等化水平以及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各省的公共教育均等化水平差异较大,东部、西部中部地区的教育均等化水平差异明显[9]。

三是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路径的研究。如刘颂等从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要维持在一个比较高水平上的角度出发,提出要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需要确保教育资金的投入到位,同时要靠严格的管理监督,使每一次投入落到實处。因此,有必要完善财政预算制度和监督评估问责制度,规范政府对教育资金的分配行为和学校对于教育资金的预算制度[10]。胡祖才提出义务教育对于我国各方面的发展存在着重大的意义,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机制,能够较好地解决进城务工的人们其子女公平接受教育的问题[11]。刘永平认为我国城乡义务教育还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为了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必须要充分发挥出财政政策的作用,加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明确政府的责任;改革现行的教师调配方式,建立对教师的保障机制;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财政“低保”政策,维护学校教学的基本运转;坚持以发展求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逐步的改善农村办学条件[12]。吴吉慧等通过对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的现状进行分析,城乡义务教育投入不均衡可能是由城市优先发展的教育政策、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主体的中心较低、义务教育转移支付的制度不够完善等制度因素造成的。提出了要统筹城乡的发展、充分发挥中央和省级政府对财政资金的宏观调控、完善教育投入的考核问责制度、完善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制度等建议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13]。曹海琴认为我国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不同区域、学校、城乡和群体之间,她认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公共权力在主导义务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公共性。并提出要使公共权力回归其自身的公共性才是解决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的良策[14]。

综观现有的研究,学者们主要聚焦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评价标准、实现路径等问题,而且现有的研究大多运用定性分析方法。本文运用专任教师数、生均仪器价值和生均计算机数三个指标为代表,利用泰尔指数对湖南省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湖南省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并利用泰尔指数可分解的特性,对湖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分析分为了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湖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建议,力求丰富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相关研究。

二、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证分析——基于湖南省的统计数据

(一)数据来源及泰尔指数计算方法

泰尔指数又称泰尔熵标准,它最早是衡量个人或者地区之间差距的指标,是由泰尔运用信息理论中的熵的概念来计算而得出的,但慢慢的泰尔指数运用的范围逐渐扩大,现在也可以运用于教育、医学等领域。它的原理与基尼系数类似,都是用于测算一个组内数据分布的差异程度。但不同的是,泰尔指数它既可以衡量数据组与数据组之间的差距,也可以衡量一组数据内部的差距,还可以衡量组内数据的差距对于总体差距的贡献程度。国内多采取泰尔指数方法来度量公共服务的产品配置问题,测度区域间的经济差异性,进行区域内的差异对整体性差异的贡献度计算。李光龙等运用了泰尔指数对安徽省城乡义务教育的生均教育经费指出和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收入和支出的差异进行了分析[15]。袁镭等利用了泰尔指数对2004—2012年间全国34个省当前义务教育预算内支出、师资力量等指标进行整体分析,并运用泰尔指数的可分解性将我国分为中部、东部和西部,进行差异分析测算出我国师资均衡而经费不均衡的现状[16]。

相对高等教育而言,义务教育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因而本文采取了泰尔指数方法来分析湖南省城乡间专任教师配置人数对初中、小学的义务教育的城乡间非均衡化问题的影响,它能够把区域的义务教育差异分解为各区域内部的义务教育差异和区域间的义务教育差异分别研究,同时能分析各区域内部差异与区际差异分别对总差异的贡献比例,所以本文分别研究了湖南省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时间演化特征和空间演化特征。因为湖南省的初中、小学专任教师配置人数、关键物质投入等指标可客观反映出省内教育经费的支付情况,而教育经费支出可反映出政府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支持力度。因而,本文结合了泰尔指数方法,采用专任教师数、生均仪器价值、生均计算机数来进行湖南省城乡义务教育的公平性问题权衡指标。同时,湖南省义务教育是否均衡的最终主体是在校学生数,而且湖南省教育财政经费调拨和一揽子政策手段主要服务对象是在校生,因而本文选择了在校学生人数作为另外一个衡量指标。泰尔指数能够权衡出城市和农村之间以及城市和农村区域内的差异性,因而可用于度量湖南省城乡间的非均衡化层次。本文构建的泰尔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T即泰尔指数,k代表了城市或者农村。N表示了区域的个数。A即上文阐述的在校学生数。N即要研讨的和A指标对应的指标,在文中分别代表了专任教师数、生均仪器价值或者生均计算机数。

如若N为同一个指标时候,T值越大则深刻表明了城乡义务教育的差异性越大。如若N为不一样指标时,通过不一样的T值对比,可从中得知政府对于教育的扶持力度与湖南省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的情况之间的契合程度,是否有更大的匹配程度,进一步可知湖南省城乡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更深刻受到专任教师数、生均仪器价值或者生均计算机数等教育政策扶持的作用。

同时,泰尔指数可划分为T1和T2两部分的内容。即T=T1+T2。

式子中,T1、T2分别代表了城乡区域内、城乡区域间的泰尔指数。K代表了城市或者农村区域;nk、n分别代表了n区域内的初中、小学类型数。T1k即k区域内的泰尔指数。Ajk即k区域内j类型学校的在校学生。A、Ai、Ajk分别代表了在校学生总数、j类型学校在校学生数、k区域的在校学生数。N、Ni、Njk分别代表了和在校学生数有关的专任教师数、生均仪器价值或者生均计算机数、j类型有关在校学生的专任教师数、生均仪器价值或者生均计算机数、k区域的有关在校学生的专任教师数、生均仪器价值或者生均计算机数。

泰尔指数还可进行城乡间的贡献率、城市或者农村内部的贡献率分析。城乡间的贡献率即城乡间差异对整体差异的贡献程度,城乡内的贡献率即城乡内差异对整体差异的贡献力度。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分析城乡内初中、小学的贡献率。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在上述对湖南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情况整体评价的条件下,本文采取前面给出的泰尔指数方法,来对湖南省城市和农村间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进行探析。

笔者以2010—2017年间湖南省城市和农村的義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为研讨内容,借助Excel和STATA软件来进行泰尔指数计算等处理。本文所用数据绝大部分来自于《湖南省统计年鉴》(2011—2018)、《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1—2018)。

(二)计算结果

国内现有的义务教育制度为九年义务教育,因而可把初中的、小学的有关指标数据结合在一起进行计算,这样能更客观全面地对湖南省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同时,为更好地全面地反馈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差异性情况,本文将专任教师人数、仪器设备的价值、计算机数量作为权衡资源配置情况的指标。具体的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的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第一、这8年来区域间的泰尔指数要大于农村区域内和城市区域内的泰尔指数,说明城市与农村之间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程度要大于农村内或者城市内的义务教育不均衡,虽然随着时间的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程度不断提高,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仍然不容忽视。第二、无论是城市区域内、农村区域内还是区域之间,专任教师数的泰尔指数一直是三个指标中最大的,这意味着专任教师在城市、农村和区域之间的分布都很不均衡,湖南省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大对各区域以及区域间师资力量和数量均衡程度的重视。

(三)基于泰尔指数的湖南省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时空演化分析

为更深入地分析湖南省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本文运用泰尔指数计算方法,对湖南省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的时间空间演化特征进行分析。

1.湖南省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的时间演化特征

笔者依据表1的结果绘制出2010—2017年湖南省城乡义务教育城市、农村及整体的折线图,如图1、图2、图3所示。

从图1-3可知,整体上看,2010年到2017年湖南省城乡义务教育的泰尔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可见2017年相比2010年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程度逐年趋好,这离不开政府对于义务教育的重视和各方面对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努力。具体而言,第一、湖南省的城乡专任教师数的泰尔指数大于生均仪器价值、生均计算机数的泰尔指数,泰尔指数数值越大,不均衡发展的程度越高。说明湖南省的城乡教师资源分配不均情况严重,同时生均仪器价值、生均计算机数区域分布较为均衡,这可能与农村生活条件不尽如人意、生活的便利程度不高,农村学校对教师的保障程度相对城市来说较低、城镇化发展的进程有关。第二、城市内的泰尔指数相比农村内的泰尔指数数据更小,这表明湖南省农村间的专任教师人数、仪器设备的价值、计算机数量等教育资源分布比城市间的更为不均衡,说明湖南省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要加大对于农村地区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倾斜力度,更多的关注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缩小城市与农村地区的差距。第三、在2015年后湖南省城乡义务教育的泰尔指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这可能是湖南省对义务教育给予高度重视,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推进了湖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使得湖南省的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分配更均衡,义务教育趋于公平化。

2.湖南省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空间特征

为更加深入地了解湖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采用区域贡献率的计算方法来探析湖南省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空间特征。将义务教育分为城市的义务教育和农村的义务教育,那么总体的不均衡可分为组间不均衡即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不均衡,还可以区分成组内的不均衡即城市和农村各自区域内的不均衡。区域贡献率指的是城市区域内、农村区域内以及城乡之间的义务教育的差异程度对于城乡义务教育总体差异的贡献程度。数值越大,表明这一区域内或者区域间的不均衡对于总体的不均衡贡献较大,需要高度重视该差异所带来的影响,反之则越小。对于湖南省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空间特征测度具体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运用前面所述的方法,对湖南省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空间特征进行测度。从表2的计算结果可知,湖南省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部的差异,呈现为农村内的义务教育差异化对于整体差异的贡献率很大,表明农村内义务教育的不均衡程度较高,这可能是教育经费的拨付不合理等造成的。具體来说,农村区域内专任教师数这个指标的贡献度从2010年的48.929%上升到2017年的98.753%,说明农村专任教师数的不均衡程度相较于生均仪器价值和生均计算机来说比较严重,并且不均衡程度还在进一步扩大,在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政府、学校等都要加大对于农村师资力量这一方面的关注程度。在2010年到2017年间,城市内在三个指标上的贡献率相比农村内的贡献率要远远小很多,这意味着城市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程度要高于农村内的,在我国“城市优先”的发展策略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着农村的教育乃至各方面的发展,久而久之城市和农村的义务教育差距便越来越大,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趋势也愈演愈烈。同时,2015年后湖南省城乡义务教育的区域内贡献率有所上升,这也表明了湖南省城乡义务教育的政策效果有所下降,导致区域内不均衡程度有所上升。相比区域内的贡献率,城市和农村间的区域贡献率更低,即相较于湖南省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义务教育发展均衡程度来说,城市区域内、农村区域内的义务教育发展非均衡性程度更为突出。

综上,湖南省城市和农村间的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情况在逐年趋好。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程度低于城市,相比较来说,城乡教师资源分配的方面不均衡情况最为严重。农村内义务教育的不均衡对于义务教育发展的总体不均衡程度的影响大于城市内和城乡间的,这意味着农村内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状况较为严重,应加以重视。

三、湖南省城乡义务教育欠均衡发展的成因分析

(一)城市农村二元经济结构和体制的制约

城市和农村的二元经济结构我国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的特征之一。经济发展以现代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则一直以农业产业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教育等基础设施很发达,但农村的基础设施相对而言不够完善,而且城市人们的消费水平大大的高于农村人民的消费水平,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人口众多[17]。所以,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受到二元结构的影响和制约。从上一部分实证分析的结果来看,湖南省的城市在教育规模、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等方面都要优于农村地区,城市和农村之间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并且农村区域内在各方面的不均衡程度仍然很高,近年来湖南省“以城带乡”的发展策略也使得农村的发展有所改善,但城市和农村的差距依然不容忽视,这需要系统地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并努力消除二元结构与体制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缩小城市与农村各方面的差距。

(二)教师队伍的建设机制和对教师的保障政策不完善

从第二部分所得结论来看,湖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专任教师数的泰尔指数数值相对生均计算机和生均仪器价值这两个指标的泰尔指数来说,在每一年都是最大。说明湖南省义务教育发展中,最为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师质量与数量在区域间和区域内的不均衡。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之一,城市当中教师享有的优势是农村教师不能比的,如对于教师的保障程度、工资水平等,城市都大大优于农村,相应的城市的学校对于教师学历的要求也高于农村,城市和农村的教师待遇差别明显。从基本工资上来看,城市和农村的待遇或许没有差别,农村学校甚至还有政府给予的政策性补助。但是在很多的农村学校,教师难以像城市学校教师一样享有一系列的如交通补贴等福利待遇。而且,农村教师大多都要寄宿在学校提供的简陋宿舍中,甚至还要寄宿在当地村民的家中。而在城市的教师,有的甚至能享受到政府财政拨款建造的教师住房。城市和农村的差距不断拉大,使得农村教师更加缺乏。部分农村教师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较差,住房和子女就学的问题也得不到解决。农村学校的教师职称评聘也很艰难,升迁的机会更加稀少,这些都进一步造成了农村教师岗位缺乏吸引力,不仅很难招聘到优秀的人才到农村学校来任教,而且还有很多优秀的农村学校教师向城市流动,更加加剧了农村与城市在师资力量和数量方面的差距。

(三)城镇化的进程对于教育资源流向的冲击

从第二部分的实证结果来看,在湖南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差距仍然是突出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差距还存在着不断扩大的趋势,这可能与湖南省近年来城镇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农村教育资源流失现象非常严重有关。主要体现在学生流失和教师流失两个方面,学生越来越多的向城市流动,以期获得更高质量的教育。优秀的教师资源也是整体向生活条件更好的城市流动。并且这两者是相互作用的,农村没有了优秀的教师,势必会加速学生的流失,而学生的流失也反过来加剧了优秀教师资源的流失。目前湖南省大多数城市的状况都是大班额现象难以消退,而农村的学校则是人去楼空,很多农村学校生源的流失、教师资源的缺乏都变成了残缺不全的教学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城镇化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搬离了乡村,到城市居住,还有部分进城务工的人们,将孩子带到了城市就读,顺便获取更高质量的教育。这一系列的行为使得城乡义务教育在学生质量和教育质量方面更加拉开了差距。王小兵等学者指出在城镇化的建设中如不能处理好与教育的问题,将造成社会激烈动荡,主要表现在:城市内农民工自身及其子女教育问题、城外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以及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失衡的问题[18]。在城镇化的冲击下,城市的生活、工作条件更加便利、优越,对教师的保障程度也更高,吸引着优秀的教师流向城市,使得农村里剩下的都是年龄偏大的教师,他们本来就相对的缺乏对知识更新的能力和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于教育新需求的适应能力,让在农村上学的学生更加难以接受到与城市学生无差别的教育,所以农村的学生为了接收到更好的教育,不得已想尽办法都要到城市中接受教育。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在师资力量方面的差距,也使得生源进一步流向城市。

四、推进湖南省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议

(一)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努力实现义务教育软硬件设施的均衡

目前,湖南省义务教育的投入采取的是“以县为主”的模式,在这样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下,经济不发达的、财力弱的地区,其教育投入经费还非常有限,难以从根本上改变教育各方面落后的局面。近几年,虽然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逐渐加大了对义务教育的专项转移支付,但这并不能完全解决欠发达地区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所以,湖南省要加大对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确保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每一个学校拨付的教育经费是同等水平的,同时还应该将教育财政经费投入适当地向农村地区倾斜,以保证农村学校软硬件基础设施的建立和教师工资的及时发放,逐渐缩小农村地区内、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

(二)调整对待实施义务教育教师的政策,加强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农村区域的师资薪酬管理制度

依据本文研讨内容可知,相比城市区域,湖南省的农村区域的师资力量和质量严重不足,反映出了农村区域教师工资水平不高,相应地带来农村教师低效率问题。工资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对湖南省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有两方面的影响。第一、可维系现在的教师队伍规模,确保湖南省农村区域的各学科教師数量的稳定,确保农村区域的义务教育学校的正常运作。第二、吸收高素养老师加入到农村区域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行列中,建立起一支崭新的老师团队。

为此,完善工资体系非常重要。第一、湖南省农村区域的义务教育学校要构建更有灵活度的工资体系,根据教师的教研成果、教学工作量、工作地点、学历等维度,适时适当地调整工资体系,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适当增长,减少与城区学校教师收入的差距。第二、根据农村区域的义务教育学校的氛围,设计出一整套体系的工资评分架构,依据对农村区域的义务教育学校的贡献来抉择实际工资的发放情形,激发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重视农村教师成长,除了帮助农村教师不断提升教学素质和教学能力外,积极为他们搭建成长平台,尊重和关心一线的农村教师,切实做到事业留人、培养留人和情感留人。

(三)建立完善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评价体系,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湖南省教育职能部门可以建立相关的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过程的评价体制,从教育规模、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生均教育经费四个方面来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状况进行评价。还可以通过建立一些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评价的专业评价机构,定期对各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状况进行评价,帮助教育职能部门不断完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同时,不断完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相关政策和制度。此外,积极宣传,引导社会捐款流向落后的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领域,促进湖南省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程度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教督〔2017〕6号)[R].2017-04-26.

[2]张德祥.关于义务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的思考[J].教育评论,2002(4):13-15.

[3]李忠华.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的政府责任机制[J].人民论坛,2011(23):182.

[4]陈丰.基于财政视角的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4.

[5]秦勇,薛蔚.中国义务教育均等化的法律保障[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5(2):49-54.

[6]许开录,张守润,赵淑琴.甘肃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研宄[J].中国农村教育,2007(6):21-23.

[7]崔惠玉,刘国辉.基本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0(5):82-88.

[8]王芳.山东省平阴县义务教育资源整合研宄[D].济南:山东大学,2014.

[9]高天智.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及差异性实证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2016(2):135-140.

[10]刘颂,宋扬.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异的政策原因探析[J].江西教育科研,2007(4):41-44.

[11]胡祖才.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J].教育研究,2010(9):8-11.

[12]刘永平.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发展的财政政策[J].中外企业家,2013(31):55.

[13]吴吉惠,章义华.城乡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非均等化制度原因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2015(4):123-127.

[14]曹海琴.我国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7(7):131-136.

[15]李光龙,陈燕.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的实证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财政研究,2010(6):68-71.

[16]袁镭,李燕凌.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水平的实证分析——基于泰尔指数的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5(10):5-8.

[17]娄成武,史万兵.教育经济与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17.

[18]王小兵.城镇化、县域经济与教育体系互动研究综述[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6(12):22-25.

[责任编辑:陈丽华]

猜你喜欢
均衡发展
关于天峨县乡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以规范管理提升农村教育均衡发展软实力
西部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资源配置的思考
山东省各地市城镇养老保险水平差异分析及对策建议
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
初探关于促进城乡幼儿教育均衡发展
金融均衡发展对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实证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资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读
信息技术走进山区教育,揭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篇章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分层导学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