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培荣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质是在学生感悟美学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创作能力。但是根据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现状而言,要想全面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就必须要求美术教师在日常教学之中,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借助先进教学手段,制定多元化教学模式,让班级内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更好的对美术教学进行感悟。鉴于此,本文对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模式;小学美术教学;应用策略 引言
美术是小学阶段的必修课程,学习美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兴趣,逐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有效引导,但是在当前美术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并不明显,缺乏强烈的参与意识,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当及时的引导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逐步增强学生的绘画能力。
1传统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对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对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老师认为小学美术教学只是学生放松的空间,让学生除了学习高强度的文化课以外,还能放松。所以在课堂教学时大多放任学生“自由活动”;有的老师认为小学美术教学没有语文、数学等课程重要,所以在日常教学中经常看到语文和数学等教师占用美术课的时间。一些学校甚至没有开设艺术课程来提高入学率。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很多学校、教师、家长认为开设艺术、音乐、体育等课程无助于学生上学,有的甚至认为没有意义,所以根本不在乎学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能学到什么,导致许多学生也同样不重视小学美术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1.2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新课程改革要求重视培养教师的学习技能,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完全适应教师主导课堂进行授课了,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学生还过度依赖教师和课本,导致学生自身动手能力难以发挥。如;学生们在学美术的时候,总是从老师和书上的画中学习,没有完全通过自己的大脑思考,使那幅画没有活力。另外,在课程中,高度依赖教师和教科书的学生对长期绘画不太感兴趣,认为绘画是一个负担,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美术教育的效果实现。
2趣味性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转换教学场所,激发学生想象
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并不复杂,但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来看,教师将教学限制在教室内并不可取。一直在教室内上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单凭凭空想象难以作出令人满意的画作。因此,教师可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去校园的各个角落或校外采风,这样有助于刺激学生的美术思维。任何创新和想象都是以现实景象为基础的,如果没有亲眼见到实实在在的对象,学生运笔自如地完成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自然无从谈起。通过美术课堂的学习,学生能够领略到美术的魅力,不再局限于完成课堂绘画作业。艺术是无止境的,美的标准因人而异,美术教师应以包容之心,按照美育的要求,用欣赏的眼光关爱每位学生的独特画作,让他们在不同的教学场所中领悟到美的真谛。
2.2通过故事竞赛形式,提升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在许多优秀美术作品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些故事或高兴、或悲伤、或感动,都在向人们展示着美术作品的内在精髓。因此,很多时候,作品背后的故事比作品本身更具有吸引力。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应善于抓住美术创作这一特点,将学生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赋予更多的故事性。如此一来,既能拓展学生知识层面,同时还能让学生对于作品有着更深层的认知。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之中,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故事竞赛形式,确定创作主题,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例如,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拟定本次课堂教学任务是画小动物。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先将班级内所有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讲一个围绕动物为主题的故事或寓言,如龟兔赛跑、小马过河、农夫与蛇等。然后在让学生们在刚才所讲的几则小故事中,任意挑选一个作为素材进行绘画,尽可能将故事情节绘画出来。然后每个小组进行作品展示,教师评选出画的最好的一组给予表扬。如此一来,学生既能够独立完成作品,同時还能有效激发创作热情,拓展学生创作思维,赋予了美术课堂教学更多的趣味性,同时又推动小学生未来健康成长。
结束语
总而言之,开展美术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其艺术创造力,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在小学美术课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充分做好课前准备,采用合适的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陈玛丽.寓教于乐,增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趣味性[J].当代家庭教育,2018(03):63.
[2]周燕.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探索[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09):11.
[3]吴青燕.探究微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8(06):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