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霞
摘要:在高中语文学科教育教学领域,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基于大数据,借助于学生考试情况及时精准的统计分析,实现精准诊断、动态建模和因材施教。
关键词:大数据;精准诊断;动态建模;因材施教
阿里巴巴创办人马云说,未来的时代将不是IT时代,而是DT(数据科技)的时代。目前,在高中语文学科教育教学领域,大数据也得到了相关的研究和应用,但基本局限于探究大数据对拓宽课堂的作用。其实,高中语文教师也可以基于大数据,借助于学生考试情况及时精准的统计分析,实现精准诊断、动态建模和因材施教。
一、基于大数据,精准诊断
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都提倡针对学生个体实施个性化教学,希望教师能像医学诊断病人一样,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来调整教学策略。
过去,人工改卷,费时费力,还缺乏细致系统的数据分析、整合。传统的试卷讲评课,主要是教师将试卷中的题目按顺序逐题讲解,会出现重点不突出、事倍功半的现象。也可能有的老师会做一些数据的统计,但人工统计耗时耗力;有的老师会让学生统计需要讲评的题目,但这样的统计可能因数据不全而不够准确。
舍恩伯格说,“大数据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测量,它有助于弥补我们收集、分析数据能力的不足。”的确,智能阅卷系统的出现,可以及时统计出各种层级的精准数据,为高中语文基于大数据进行诊断式教学提供了契机。
以某次常规滚动测试为例,根据图1的大数据,可以发现,第1题的得分率100%,不需要讲评。第3题和第14题的得分率超过了85%,学生掌握情况也不错,可以课下单独找个别出错的同学讲评。其他的题,看起来得分率并不高,但根据图2可以发现,错项比较集中,如第2、第7集中错在A项、B项,第4、第8题都集中错在A和D项。这样,基于大数据诊断分析,老师很快就可以圈定需要集中讲解的题目和选项,也可以同时圈定需要个别讲解的同学,从而实现及时、精准的诊断式教学。
二、基于大数据,动态建模
传统教学一个学期有一个学期的计划,一堂课有一堂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制定一般以老师为中心,由老师设计完成。一般来说,教学计划设定好后,教学基本按照计划实施静态教学。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并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方式。基于大数据诊断,教师可以分析教学计划落实情况,并对既定的教学计划做出动态调整;并根据大数据,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实现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教学。
根据图3,我们可以发现,年级教学计划的重点传记、小说、语言运用,正好和高得分率的题目对应,教学计划落实情况良好。但原本在高二上学期已经很好地落实了的默写(第16题)得分率居然较低,所以,年级决定调整后半阶段的教学计划,重新将默写纳入其中。
教师原计划默写题讲评时,只简单给学生对对答案,但是,基于大数据诊断,老师需要重新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动态建模。研究学生的答卷,发现学生失分有以下几种原因:一、记忆不准,写错别字。如“言笑晏晏”的“晏”、“蛇鳝”的“鳝”、“辩乎荣辱之境”的“辩”、“巉岩”的“巉”,出现写错字、写别字、不会写的情况。二、审题不准。“如《劝学》中指出螃蟹用心浮躁,以致造成_________的后果”,有同学写“用心躁也”。这本来是一个承接型的理解默写,因为题干中有“以致”一词,但很多同学因为没有琢磨题型,误将其理解为一个阐释型的默写,从而出错。基于大数据诊断,老师在讲评课上,不但需要引导学生自己总结默写题存在的问题,还需要帮学生增强分辨默写题型的意识,甚至需要帮助学生归纳常见的默写题型,如承接型、嵌入型、跳跃重组型等。
三、基于大数据,因材施教
《新课标教育改革纲要》要求:“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人格,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知道学生个体不同的学习需求,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然而,以前由于缺乏大量的数据和必要的分析工具,老师往往凭借个人的经验对学生进行判断,其结果难免有偏差。现在,基于大数据诊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学情做客观的、可视化的分析,从而因材施教。
以某次期末考试为例,教师通过智能阅卷系统提供的成绩明细,可以准确追踪学生个体,对其学情进行诊断分析。如学生向某,语文总分偏低,各项得分情况均不佳。李某,基础扎实,但是课外文言文、小说版块较弱。宋某,课外文言文、默写薄弱。
针对李某和宋某,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制定一个课外文言文的学习计划,老师负责帮学生选择学习材料,学生负责制定进度表和落实。宋某的默写分数较低,老师和此学生交流发现,宋某对默写的认识有问题,她觉得默写没必要抓这么早,可以等到高三再背。这时,老师就可以从思想上引导她调整,并让其自行制定背诵的计划,定期追踪其完成情况。针对向某,通过沟通了解,老师发现向某数学学科薄弱,为了提升数学,他轻视了语文学习,听课不认真,作业态度敷衍,导致语文学科全面沦陷。通过谈话,他已经认识到认真学语文的重要性,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制定了自己提高语文的计划。
对不同的个体,借助于大数据诊断,教师可以较好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更好地因材施教。同时,教师可以版块为单位进行数据分析,将文言文、小说、诗歌、默写或者作文较弱的同学集中起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适当加大对这些同学的关注,增加个别辅导的机会。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多次成绩明细整合在一起,动态追踪每个学生,把握学生学习轨迹的变化,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知道行为在未来如何谢幕,我们便可以采取补救措施,避免问题发生并改善结局。”
大数据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工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定位和预测,及时精准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破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更好地实现诊断式教学、动态建模和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李彩霞.大数据时代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新思维[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7 (11)
[2]秦岭.大数据时代的高中古典诗歌教学探索实践探微[J].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4 (01)
[3]杨尉苹.大数据背景下高中语文傳统文化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16)
[4]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