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把握信息化时代的新闻舆论导向

2019-09-10 22:25杜昊章
锦绣·上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媒体新闻舆论

杜昊章

摘 要: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各类媒体依然在通过新闻这种形式向公众传播信息,公众从信息中获得知识、扩宽眼界、完善认知,继而产生舆论。与此同时,舆论也会产生更多的连锁效应,改变人们的认知。本论文将重点探讨信息化社会中新闻价值引发的舆论导向以及舆论对社会的影响,通过梳理近年来误导舆论、危害社会的虚假新闻,论述新闻价值的重要性,呼吁做良心媒体,引导正面舆论,促进和谐社会。

关键词:信息化;媒体;新闻;舆论;虚假新闻

新闻是媒体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人们通过新闻获得信息,产生舆论,舆论则会产生或好或坏的不同效应。有些舆论可以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有些舆论也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深思信息化社会中媒体的发展,以及媒体、新闻和舆论的关系,最终打造良心媒体,引导正面舆论。

一、信息化时代的新闻舆论传播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从原来的报纸、杂志等纸制媒体,逐渐发展成具有声画传播功能的广播、电视、网络,最后演变成了互联网集成。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信息化时代的新闻不仅包含海量的资讯,而且主导着舆论的方向。

社会舆论流传在坊间,所以其影响力一般。新闻则由于其广泛性和公开性的特征,可以引导舆论的走向,所以新闻界又被公认为“舆论界”。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不同的新闻舆论导向,就会不同程度的推动或阻碍社会意见,甚至形成舆论危机。

二、虚假新闻和舆论危机

部分媒体人被利益蒙蔽了双眼,为了博取更多的关注,不惜对原文原句断章取义,篡改事实,用与文本无关的标题吸引眼球,甚至还有新闻作假的案例,这种现象即可称之为虚假新闻。虚假新闻出现和利益密不可分,其危害也不容小觑。

(一)虚假新闻的形成原因

如今,一些新闻工作者过度追求针对性和广泛性,将新闻报道的第一要素,即“客观事实”抛于脑后,他们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为了点击量、利润率等不良目的,或是发布虚假新闻,挑拨关系,煽动情绪,破坏和谐,亦或刻意炒作名人,捕风捉影,断章取义,堪称“社会毒瘤”。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职业道德的丧失,为达到目的,丢弃了新闻从业者的道德素养,走上了错误的道路。

另一方面,国家关于虚假新闻的监管和惩处力度不够,法律体系不够完善,导致虚假新闻的制造者可以钻上空子,即便事情败露,更多的是受到来自社会的道德谴责,没有严厉的法律制裁,致使虚假新闻的利益远远大于风险,仅仅依靠新闻从业者的道德约束和个人自觉难以扼杀这一丑恶现象。

还有,受众的猎奇心理也是原因之一。当今社会,受众对于新闻的要求表现在“奇”、“怪”、“新”上,对新闻的真实性反而不是特别考究。因此,一些新闻工作者不以真实性和时效性作为传播新闻的目的,仅仅为了满足受众需求而制造虚假新闻。

(二)虚假新闻的典型案例

2014年7月22日,某报用半个版面的篇幅刊登了一期名为《女司机遇碰瓷男开车轧了过去……》的报道。报道中称,网上疯传的一则视频中,女司机驾驶车辆来到一处十字路口,这时一名男子来到车前突然倒地,女司机径直碾压过去。恰好这一过程被路过车辆上的记录仪完整拍摄下来。该篇报道发出之后,国内多家媒体也针对该视频进行了报道,并请来了交警与法律专家一同讨论,关于女司机到底该不该负法律责任,如果该的话应负多少责任的话题。然而令人咋舌的是,《南方都市报》于7月24日指出这则视频并非发生在中国,而是发生在韩国,且最初来源于一家英国视频网站,而类似的虚假新闻不胜枚举。

(三)虚假新闻造成的舆论影响

上述的新闻是国内虚假新闻的典型案例。在案例中,报道事件的记者以追求业绩,追求效应的目的,报道了虚假新闻,对社会,对公众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案例中的某报在完全没有考证过的情况下便引用了网上的视频以及网友的评论,由此而成的新闻严谨性可想而知。在当今社会,不少媒体选择从互联网寻找题材,在不做任何采访的情况下,仅仅收集网友的评论便写一篇新闻出来。更可笑的是其他媒体不仅没有质疑,反而选择转载,还找来专家像模像样地评论事件,令人啼笑皆非。而这样的虚假新闻给人们造成了“冷漠社会”的假象,使舆论变得负面且黑暗,对社会的影响及其严重。

综合分析,虚假新闻就是新闻工作者为了吸引眼球、创造利益等目的,抛弃该有的道德素养,忽视新闻最重要的真实性而创造出的闹剧。群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大部分来源于媒体,若媒体仅仅追求轰动效应和自身利益而报道虚假新闻,则群众将获得错误的、虚假的消息,舆论的方向也将被导向负面的、消极的方面,最终形成舆论危机。人们生活在谎言与虚假当中,舆论的走向也将向社会的黑暗面靠拢,人们会变得冷漠、残忍,最终整个社会将变得消极。

三、社会舆论与新闻媒体的发展

舆论可以传播积极的、正面的思想,激励民众,温暖大家,让社会充满昂扬向上的正能量。例如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些好人好事,这些主人公都有着善良,无私的品质,这些好人让人们感到温暖,这些好事让人们感到温馨,对社会起到了弘扬人性真善美的积极作用。相对而言,舆论也会传播消极的、负面的思想。这些负面思想使人意志消沉,失去对生活的希望与信心,甚至可能铸成不可挽回的大错。例如一些对党、对社会、对国家妄加猜忌的言论,有可能使一些生活原本就不如意的人更加心灰意冷,进而激化社会矛盾。

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以及效应,部分传媒行业之间恶性竞争,致真相于不顾,一切以新闻的“奇”与“轰动”出发,将虚假新闻做成有模有样的“真实”事件。为避免虚假新闻的过度出现,国家应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来规范新闻工作者的行为,并针对违背新闻道德,散播虚假新闻的从业人及媒体制定相应的措施,加大惩罚力度。新闻工作者也应认识到自己职业的特殊地位与重要作用,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从事情本质出发,以此为准则来检讨工作、审核自己的工作是否做到了以真实为原则,实事求是地报道事件。作为受众,应该在接受信息时,对信息进行主动地分析甄別,严格要求新闻质量,主动分辨新闻的真实性,不对虚假新闻进行盲目传播。

猜你喜欢
媒体新闻舆论
做自己的支配者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