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城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理解体系,对学生后续发展有重要意义。但是我国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明确当下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困境,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对阅读材料选择、教学模式革新、应用辅助工具来突破语文阅读教学的困境,助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
【关键词】语文阅读;阅读能力;教学探究
一、引言
阅读是增长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人类交流的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积累了海量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对阅读能力的要求进入了新阶段。语文阅读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基础,阅读能力水平将对学生产生长久的影响,是其个人学习能力和终生发展的重要制约条件。阅读能力是个体运用识、记、读、说、写、思等方式对阅读材料进行感知、理解、评鉴、表达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及品格的综合表现。
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是增强学生阅读能力,培育阅读习惯的基础环节,对强化学生文字理解力大有裨益。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语文阅读教学正面临着诸多困难。影音类的儿童影视作品陪伴了孩子的成长,但同时也在摧毁学生的注意力和文字的阅读力,读图时代的学生更倾向于简单易识别的图片阅读,而相对枯燥的文字对学生来说吸引力不强,这给语文阅读教育造成了相当的困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对图和影视形象的依赖让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极度欠缺,无法对文字进行深刻的理解。新时代的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小学教育工作者大胆探索,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以此来适应学生学习习惯方面的变化,助力学生养成自觉的阅读习惯。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语文阅读在小学教育中占据了极为关键的位置,然而在应试教育盛行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是将其主要目标聚集在基础知识的识记上。在学生阅读能力的塑造上努力欠缺,忽略了阅读教学的根本是加深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阅读能力培养方面的努力也只是通过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成就了以量换质的尴尬局面。被动增加学生阅读量,不仅增加课业负担,相悖于基础教育减负,不利于其他基础学科的学习,而且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收效甚微。现阶段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语文教学贯穿整个学生时代,从其课程安排上看绝对是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这看似重要的语文教学在实践层面来看并未受到的重视。由于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所以大多数老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总会形成一种固定的心理优势,普遍将学生对语文的理解能力高估,从而在教学中对语文阅读教学不够重视,教学中自己教的自得其所,但不关注学生对所教内容的理解情况,以一种想当然的态度对待语文阅读教学。
2.阅读材料适应性较差
小学生年龄较小,思维能力还在逐步开发的过程,其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还有待发展。因此,阅读材料的选择就显得相当关键。难易程度的把握至关重要,难度过大不利于学生阅读和理解,极易令其产生挫败感,从而对阅读产生抗拒。过简单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没有太大的帮助。课外阅读材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补充部分,家长和老师对阅读材料的选择大多是基于自己的认知水平所选取的,这就忽略了阅读主体的阅读能力,尤其近年来对国学教育的推崇,使得很多家长和老师将《道德经》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力有不逮的。此外,图书出版业的混乱使得小学阅读材料鱼龙混杂,真正适合学生阅读能力的书籍乏善可陈,徒增了阅读材料选择的难度。阅读材料的混乱容易使语文阅读教学将阅读能力提升寄托于通过阅读数量来实现,这就使得低质阅读材料挤占学生阅读时间,而学生阅读能力却难有提高。
3.阅读教学方式失当
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依旧是以老师为中心,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向学生进行文章的讲解,殊不知老师和学生的理解能力差异悬殊,学生对于老师的讲解只能是囫囵吞枣式的记忆和背诵。教学过程中老师过度的引导,剥夺了学生阅读的主体特性。这种被动的教育方式,难以调集学生兴趣和注意力,致使语文阅读教学效果差,学生阅读能力提升速度缓慢。不同年级的学生对于文字理解程度差异明显,但是教师的教学习惯很容易固化,这就会形成一种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学生的水平在变,但老师的教学方式却一直不变,很难适应学生的理解水平。此外,有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过度依赖多媒体手段,对文字的讲解不到位,极可能使学生产生惰性,对学生理解力的塑造极为不利。
三、改善语文阅读的对策
1.慎重选择阅读材料
改善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首先要从阅读材料的选择上着手,对于课外阅读材料要精挑细选,提高材料与学生阅读能力的适应性,对提升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材料的选择要遵循三个方面的原则;第一,材料选择不能超越学生的认知阶段。如果选取的过难,超出了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往往会是事倍功半的结果,要逐步摒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思想误区,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错落选择。第二,兴趣导向原则。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要重点照顾学生的阅读兴趣所在。只有让学生对所读内容产生强烈的阅读渴望,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三,适度提升原则,在选择阅读材料时,基于学生现有的阅读能力,选取有一定提升空间的材料,让学生找到自主阅读的成就感,才能维持学生长久的阅读专注力。阅读材料选择的适应性直接决定着语文阅读教学的成败,因此老师在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应当多费功夫,多从学生角度出发,选择合适阅读材料。
2.优化阅读教学方式
传统填鸭式的一言堂教学已经证明对语文阅读教学作用有限,要想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中心,应当重视其阅读主动性,采用引导式教学与基础教学模式并举的方式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在涉及基础知识掌握上,如生字词的识、记、写上,可以更多采取基础教学模式,让学生对语文基本元素有准确的认识和书写能力。而在偏向能力培养方面,比如对文章的感知、理解和欣赏层面上,老师应当将更多的自主性还给学生,通过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更多的通过感悟对文字形成自己的理解。采用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更能形成语文阅读教学成果的多样性,避免语文教学培养出来的都是千篇一律的八股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将基础教育与引导式教育结合应用,优化教育模式,帮助学生构架理解体系。
3.创设情景营造氛围
事物皆有两面性,影音类工具在教学中既有有利之处,也有其危害之处,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关键在于使用之人。语文阅读相对来说是个枯燥的教学过程,在学习中不免会产生厌烦感。如果能够善于应用影音工具,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情景阅读氛围,则能较好的吸引学生的专注力和持续阅读的能力,比如在讲解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等词汇时,老师如果单凭口头讲述,学生很难想象,由于时空的限制,也不会在教学中就巧合的遇到相似的自然情景,学生理解起来存在难度,如果老师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图片和小视频对这些情景再现,学生对这些词汇和情景的理解就极为深刻。情景再现的教学模式,让孩子感受汉语之美,对语文阅读产生浓厚兴趣,在潜意识中提升其阅读自主性。在应用影音工具时,一定要注重把握使用的度,切忌让语文阅读课变成电影欣赏课。
语文阅读教学是教材、教师、教学与学生整体融合的过程,在阅读教学开始前要选好阅读教材,教师要对语文阅读教学有合理的安排,对课堂教学有高水准的把控,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特性的基础上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罗士琰, 宋乃庆, 王雁玲. 基于实证的小学语文阅读素养研究:内涵、价值及表现形式[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77-83.
[2]田春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5(3).
[3]陆小平.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1(s1):35-37.
[4]卢孟祥.浅析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J].学周刊,2013(14):60.
[5]徐嘉仪.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滲透的途径探究——基于新课标背景[J].新西部,2016(21):166.
[6]邵桂琳,虞姗姗.从阅读能力培养的角度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6(1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