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三研三创” 探索高效教研

2019-09-10 21:55李娟娟
教育家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研习惯评价

李娟娟

以教科研工作指导教育改革发展和学校科学管理,有助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新课程实施以来,有些学校仍存在教师单枪匹马作战、重负低效的教研瓶颈问题,也存在研究课堂教学优化多、关注学生学习习惯少,学校文化理念与学生课堂教学脱节等问题。鉴于此,三门峡灵宝市第四小学立足校本教研,优化课堂教学,强化习惯培养,文化扎根课堂,形成了“三研三创”教研体系。

精准定位,凸显教研特色

“三研三创”中的“三研”指研课堂优化、研习惯养成、研文化渗透;“三创”指创最优教学、创最佳习惯、创最美文化。具体而言,研课堂优化,创最优教学——研讨准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合理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恰当的重难点突破策略,科学有效的课堂检测、合理的教学时间分配,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能力提升最大化;研习慣养成,创最佳习惯——研讨课堂最优教学方法、恰当的课堂评价方式,激励学生养成正确的坐姿、写姿、听讲、思考、发言、倾听、讨论等学习习惯;研文化渗透,创最美文化——研讨学校文化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让学校文化与课堂教学水乳相融,全面培养师生的人文素养。“三研三创”模式特点鲜明,融课堂教学、养成教育、学校文化于一体,实现资源有效整合;“提前备、集体备、个人备”三备同步,不断丰富教师授课经验;全员参与,明确职责,规范各学科教研时间、教研纪律,推动课堂教学纵深发展;从研课到听课再到评课,全程跟进,助力教师专业素养全面提升。

科学规划,明晰实施过程

“三研三创”的基本流程是:提前备课—集体研课—组内讲课—组内评课。每单元研课前,教师提前一周进行备课,内容包括划知识点、圈重难点、设计教学流程、重难点实施策略等。集体研课前,组长预先了解大家的备课情况,主备人从本单元对应学生习惯养成、学校文化与学科渗透角度进行解说,全面开发课堂资源,经同组教师共同探讨,最终形成个性化教案。在组内讲课环节,主讲教师结合学校“快乐教学评价表”,综合大家建议,将个性化教案在课堂上进行展示。组内评价环节,学校要求同学科教师着重就一个课堂亮点及建议展开评价,从而有效促进评课者与主讲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深入思考。

合理分工,凝聚团队智慧

首先,成立机构,明确职责。学校成立了研课领导机构,明晰年级领导、学科主任、教研组长职责与要求,规划研课时间,规定研课纪律,按时查岗公示。其次,学科教学,提前规划。学校组织研课观摩——挑选精英教师组成研课团队,向全体教师展示“三研三创”各个环节,引导教师明了研课操作流程及各环节的教研重点,引领教师明确研课的方向。年级规划教研安排——组长针对教师实际,均衡安排主备、主讲教师及内容,做到周周有重点,节节有研讨。与此同时,学校还形成了完整的四级评价机制,即学校评价教研组,评委评价主讲主备教师,评委评价每位教师参与度,组长评价同组教师提前备课情况。教研组及评委教师将评价得分填写在学校统一下发的评价总表中,每周公示一次。

教无定法,研无止境。以“三研三创”教研模式为依托,我们在实施中不断改进,在研课交流中碰撞智慧,在课堂实践中创新教学,在评课反思中提升素养,在文化渗透与习惯培养的不断整合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推动教育教学互惠共赢。

(作者单位:河南省三门峡灵宝市第四小学)

猜你喜欢
教研习惯评价
习惯
上课好习惯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好习惯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