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运行分析

2019-09-10 07:22王巍邓永辉
高教学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科教融合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王巍 邓永辉

摘  要:哈尔滨商业大学劳动经济学专业实施了“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在其运行中面临着相关问题,即本科生的志愿参与度不够高;社會实践调研程度不够深;学术交流次数不够多;本科生的激励方式不够丰富。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将“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融合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以制度保障“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稳定;以“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扩展“产学研用”的范围。

关键词:“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科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6-0009-03

Abstract: The labor economics major of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implemented the "undergraduate, postgraduate and doctoral student" integrates talent training mode, and it faces with related problems in its operation, that is, the degree of voluntary participation of undergraduates is not high enough, the degree of social practice investigation is not deep enough, insufficient academic exchanges, and undergraduates are not motivated enough.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the follow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to integrate the integrated training mode of "undergraduate, postgraduate and doctoral student" into the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the practical teaching proportion is added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Ensure the stable operation of the integrated talent training mode by system; expand the scope of "production, learning and research" by the integrated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undergraduate, postgraduate and doctoral student".

Keywords: "undergraduate, postgraduate and doctoral student" integr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21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使提升质量成为必然选择,“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探索适应自身特点的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1]。2015年初,哈尔滨商业大学劳动经济学科专业依据高等教育要兼顾社会需求和教育对象身心发展辩证统一的基本规律,结合理论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专业特点,从高等教育供给侧出发,提出了“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将博士生、硕士生和志愿科研的本科生组建成“本硕博”联合体,在校内外相关学科研究生导师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专业人员组成的导师组助力和护航下,以博士生论文、研究生科研课题和导师科研课题中的问题作为导向,通过社会实践调研、学术交流和评价方式保障,力图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储备、综合素质、核心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是从人才培养模式角度探索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具体实践。

一、问题导向引领“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运行

“本硕博”联合体的运行是以博士生带动、以硕士生为攻坚、以本科生为支撑,通过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自我反思和交流研讨、给学生学术思维自由和用评价方式引导边界的结合,来实现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科学研究以及创新创业教育均有涉及的科教融合。

(一)为解决问题组建“本硕博”联合体

从逻辑顺序来看,“本硕博”联合体的组建是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在团队组建中,是依据博士生的研究方向作为招募联合体成员,硕士生和本科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形成“本硕博”联合体;即团队组建的依据是团队成员对同一类问题感兴趣,充分发挥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动力的教育规律,来实现团队组建、团队成员的有效凝聚;而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和正在学习内容的一致性,让团队的研究型学习本身成为一种幸福。

(二)为认识问题开展社会实践调研

在社会实践调研中,主要包括寒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和休息日的社会实践调研。自2015年暑假以来,由劳动经济学“本硕博”一体化团队的28个攻关小组(每组成员分别包括1-2个博士生、1-6个硕士生和若干个本科生组成)依据课题和论文研究方向开展寒暑假社会实践调研,借助直接上门自我介绍、导师介绍和团队成员社会关系网联系等方式,到哈尔滨市老龄委、不同所有制的养老服务机构以及贫困县乡开展实地调研,并辅以电话调研的方式搜集第一手资料。丰富而灵活的社会实践调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理论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践习总书记提出的“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的育人理念。

(三)为分析问题召开学术交流

2014年,哈尔滨商业大学劳动经济学“博士学术沙龙”已经运行,但是主要由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管理学等专业的博士构成;每周一次的研讨主题围绕论文写作、项目申报、项目完成来进行。2015年以来,劳动经济学学科专业定期召开劳动经济学联合体成员和校内导师参加的学术沙龙。2017年初,劳动经济学科专业将“博士学术沙龙”制度化,将“本硕博”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融入其中,使学术沙龙得到人员、资金和时间保证,并使其成为人才培养的着力点之一,实现了学术交流、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融合。

自2017年以来,召开由校内外相关学科的专家、劳动经济学“本硕博”联合体、财政学“本硕博”联合体参加的“财政学与劳动经济学博士沙龙”四次,分别有7位在读博士和21位在读硕士做了主题汇报,专家进行点评和集体研讨,达到阶段性考核的目的;2017年,学科组依托哈尔滨商业大学承办了“全国财政学与劳动经济学博士论坛”,来自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12所高校的20名博士生做了主题发言,使应用经济研究的学术交流扩展到全国范围。

(四)为规范问题边界实施两个评价

当前,在“本硕博”联合体运行阶段,主要评价方式是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在阶段性评价中,针对寒暑假调研和调研报告撰写,导师组会在每学期开学初召开成果汇报会,对联合体的调研成果进行点评、打分,肯定成绩、指出待完善之处,并颁发调研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并在辅导员系统进行的优秀个人和优秀成果申报中给予参考,达到激励和正向强化效果。总结性评价是依据“本硕博”联合体成员的课题立项、课题结题质量和毕业论文质量作为评价标准,如2018年,“本硕博”联合体成功获批8项省级研究生培养创新项目;参与“本硕博”联合体学生的毕业论文的具体性和针对性都较强,证明了“本硕博”联合培养的有效性。

综合以上来看,问题导向是团队组建、社会实践调研和学术交流等展开研究的关键点,是引领“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如劳动力的发展型流动、平台就业…等社会热点问题均成为了2017、2018年“本硕博”联合体的项目或论文选题,也体现了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实现人才培养的理论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二、“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促进育人模式的不断完善,学科组及所在的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导师组成员通过无偿帮助联合体把关科研课题申报、社会实践报告撰写以及学术沙龙点评。但是,“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在劳动经济学科专业等少数学科专业中试点实施,仍然面临着以下问题。

(一)本科生的志愿参与度不够高

目前,哈尔滨商业大学“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中虽然涵盖了多数博士生和硕士生;但是只涵盖了本专业的部分本科生,能参与到“本硕博”联合体中的本科生只是那些思想活跃、有兴趣参与、行动能力强的学生;而没有参与意愿的学生由于没有强制性必须参与,没有形成本科生培养的固化模式,则只能停留在学科专业教师的宣讲中了解科教融合的意义和概念,并不能从身体力行中收获行动的智慧。

(二)社会实践调研程度不够深

由于学生缺少社会阅历,社会调查的方法不足,会在调查中被拒绝,令一些学生浅尝辄止;同时,由于学生的调查地点是依据研究内容而各不相同,所以有时会遇到挫折,比如到某些政府部门的调研,同学们即使提前有招呼,但是可能会由于被调查对象工作繁忙而交流时间偏少,交流内容不足;到贫困地区调研需要借助社会关系网络来识别被调查对象等问题。

(三)学术交流次数不够多

学术交流有助于“本硕博”联合体成员在思想碰撞中产生新思想、提升新能力、转变新角色,导师组助力学生精准处理信息,以通识教育的个人本位方法达到专业教育的社会本位目的。但是,由于“本硕博”联合体的运行是第二课堂的定位,如果学校课程和学习任务较多时,学术交流的次数就被压缩了;而校内外专家也因为工作繁忙,参与的人员和数量也相对随机。在联合体成员方面,硕士生和本科生的参与程度相对浅,发言相对少,也是思维不够活跃的表现。

(四)本科生的激励方式不够丰富

博士生、硕士生具有学术研究的热忱,通过“本硕博”联合体的方式参与科学研究,对他们的学习和科研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但是,对于本科学生来说,对本科学生的激励方式主要有思想宣传、颁发社会实践调研奖状等方式,还没有实现在学分加分等方面更务实的保障。

三、完善“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对策

(一)将“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模式融合到人才培养方案中

如果将“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融入制度化、规范化的培养方案中,例如在大三学年为本科生增设至少一次的参与到“本硕博”中的科研经历,成为本科生科教融合的一门必修课,就能够使所有本科生受益,让具有科研经历成为本科生学业的构成要素。而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交流程式化也是国外大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成熟做法,例如,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麻省理工学院的“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UROP),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科教合作”[2]。

(二)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2006年,教育部开始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试点工作,2012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规定,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2]。说明在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顶层设计中,创新创业教育已经作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切入点。

“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具有相似培养过程、相似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区别仅在于“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是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的跨群体团队。由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时间早、已经在全国的高等院校广泛实施,已经积累了经验。“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借鉴创新创业教育中培养实践能力的做法。另外,也可以通过开设《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让学生参与导师的研究项目,增加学生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的经历和经验;在学校的社会实践管理方面,增加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专门人才的讲座来增加职业环境和职业文化的渗透,增设实践教学管理岗位的导师专门负责实践教学管理,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升。

(三)以制度保障“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稳定

运行制度的保障主要体现为时间、地点和激励方式的制度化保障,要将“本硕博”联合体的运行像安排学生课时一样固定,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稳定。

首先,实践调研时间需要制度化保证,可以通过实践调研报告的撰写以及质量来体现。

其次,学术交流的时间和地点的制度化保障,通过制度保证定期组织举办“头脑风暴式”的沙龙研讨,使学生在研讨中学习,在反思中改进,避免信息的丰富与人类处理信息的有限能力之间的矛盾,提高联合体运行效率。

最后,通过社会实践调研和学术反思,养成学生全过程学习、全方位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同时,运用学分制、毕业论文成绩、科激励机制解决主体的功利性需求,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以“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扩展“产学研用”的范圍

“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与21世纪全球博士的培养方式——从学校的导师独立培养转向团队指导、多方协同培养方式相符[3],有利于以学校或者学科专业的名义承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横向课题,构建“共生+集成+协同”机制,全方位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获得务实的成果和成就感,为社会培养有担当、有方法、有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9-25(01).

[2]Genaro Padilla,Carolyn Porter.The Final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o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Berkeley[R].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2000:10-14.

[3]王传毅,赵世奎.21世纪全球博士教育改革的八大趋势[J].教育研究,2017(2):142-151.

猜你喜欢
科教融合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对“学术立校”大学价值追求的当代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