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萍
摘 要:小学教育阶段,对于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立德树人是国家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教育工作的基本理念和任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育教学工作的落实与执行,通过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不断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个人人格修养,让学生成为独立、自主、具备社会基本核心素养的合格公民。
关键词:立德树人;育人理念;小学教育;班级管理;渗透研究。
引言:
立德就是在教育中堅持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引导、感化和激励;树人,要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以树人为本的教育目标,通过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塑造、改变和发展。小学阶段,我们教师接触的主要是7岁—12岁的少年儿童,这个时期的学生最显着的特点就是模仿能力强。这个时期也是学生人格以及品行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学生自主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恭谦、学会自省、学会自律的关键时期。我们小学班主任对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必须从细微处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让立德树人理念贯穿整个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典型问题的分析
1.在班级管理中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教师要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来构建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师生对话关系,为学生的学习与健康成长营造出温馨、和谐的氛围。当前,对小学班级的管理工作仍旧缺乏科学性,班主任对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仍依靠个人的经验。这种唯经验论的管理方式过于关注智育的发展。很多小学班主任在选班级干部或评选优秀学生时,往往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来排序,只要这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优秀,就会得到班主任的偏爱。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很容易扭曲其他学生的认知和价值观,让其他学生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表现,他们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优秀,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负面情绪。
2.在班级管理中过于重视制度化管理,忽略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目前,我们很多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常常忽略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对于学生的日常管理往往依赖于班级的相关管理规定和学校的校纪校规。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在成长中最需要的是自由和关爱。这些条框管理和约束严重地违背了学生成长的天性和学生的生理发展规律,不仅与现代的法治社会相悖,而且严重地违背了素质教育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要求。严格的管理制度只会割裂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这些条款式的约束与管理违背了新课程教育理念,与国家教育部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二、立德树人理念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渗透实践
1.班主任教师要树立立德树人的管理理念。
“立德树人”是我国素质教育对现代化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在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我们班主任教师必须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管理理念,这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直观且重要的作用。
一是树人先树己,提升个人修养,做学生的表率和榜样。我们班主任教师作为班级的主要管理者,必须不断提升个人的道德素养,要让自己成为学生心中的道德榜样。我们班主任在选举班级干部时,必须注重对学生个体思想道德品质的综合性评价,也可以让全体同学进行民主投票来产生班干部。班主任切忌依照个人的观点和认知来指派式任命。
二是班主任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的独立性。我们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个体人格的独立性。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仍有特定的责任和权利,班主任教师必须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尊重。
班主任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学会懂得尊重学生的个人权益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对学生要进行科学化的引导与管理。我们班主任教师必须肩负起塑造学生人格和心理的责任和义务,必须要学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与学生进行谈心交流,主动了解学生内心的思想动态和学生的个性化想法。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现状来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我们班主任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做到一视同仁,绝不能因为某个学生的成绩差或行为举止有问题而忽视对该同学的关心、关爱,在管理方面不可出现“特殊化”。
2.强化班级的管理制度,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
在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们班主任教师要时刻树立“立德树人”的管理理念。这不仅是对学生个人心理发展的需求,更是对学生信心健康发展规律的充分尊重。立德树人的管理理念能够让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更具人性化和科学化。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们必须要充分地意识到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必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重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在学校和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必须将学生的天性和个性身心发展情况纳入到制度的参考范围中,绝不可以为了制定管理制度而对学生进行过于苛刻的约束。在管理中要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要以对学生的德行培养来替代那些死板、不切实际的管理规范、管理制度,要以柔性化的管理模式对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进行有效调节。班主任教师可以积极组织学生主动开展并参加主题班会、少先队活动、小型夏令营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通过让学生参加集体活动,来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育引导中要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引领下实现对自我管理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
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是塑造学生个性心理、培养学生个体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促进个体人格修养的重要阶段。我们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就如春风化雨一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无声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在新课程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引领下,我们班主任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不断地渗透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使其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刘锐.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9):23,26.
[2]孔娜.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