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古城的整体性发展策略分析

2019-09-10 19:49魏子谦徐云川
小城镇建设 2019年6期
关键词:丽江市整体性发展模式

魏子谦 徐云川

摘要:滇西北以大理、丽江和香格里拉为代表形成了云南省的旅游专线,有力地带动了云南省的经济发展。但是在发展的同时却忽略了城市的整体性。本文选取三个重点城市进行探讨,针对三个城市中古城与新城的发展模式,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其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其在城市风貌、功能分区及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均存在不协调的问题,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议,希望寻求普遍适用于滇西北古城整体性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滇西北古城;整体性;发展策略;发展模式;大理市;丽江市;香格里拉市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19.06.008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章编号:1009-1483(2019)06-0049-08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Ancient City in Northwest Yunnan: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Model Comparison of Dali, Lijiang and Shangri-La

WEI Ziqian, XU Yunchuan

[Abstract] In the northwest of Yunnan, Dali, Lijiang and Shangri-La are the representatives of Yunnan Province, which has greatly promote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Yunnan Province. However, 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is neglecting the integrity of the city. This paper selects three key cities to explore,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cient cities and new cities in the three cities by using comparative analysis methods, and finds that they are uncoordinated in terms of urban features, functional divisions and urban infrastructure. And then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se issues, hoping to seek some strategies that are generally applicable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ancient city of northwest Yunnan.

[Keywords] ancient city in northwest Yunnan; entirety; development strategy; development model; Dali City; Lijiang City; Shangri-La City

引言

近年来,由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城乡建设大潮的涌来,使得我国一些文化遗产尤其是位于人类经济活动密集区域的遗产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且包括一些文化遗产地在内的古城镇面临着古城保护与新城发展之间的矛盾[1]。

云南省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我国乃至世界保护的重点对象,而滇西北区域又是云南省旅游业和历史文化遗产集中区,其中以大理、丽江及香格里拉最具代表性,共同形成了滇西北的旅游专线,能够有力地带动云南省的经济增长。云南省旅游业的快速升温使得各大旅游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历史建筑与传统文脉被破坏、城市记忆和生活方式多样性在逐渐丧失的现象[2]。传统历史文化古城及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其所在城市发展的整体性之间出现了一系列矛盾。

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都越来越重视,相关文献和研究数量也极多,但是大量的文献都向两个趋势发展,一个趋势是如何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就古城论古城,忽略了城市的整体性;另一个趋势是对于如何促进文化遗产地的旅游业发展,多倾向于市场化、企业化的经营模式[3],在一定程度上也忽视了保护的层面,没有考虑到城市发展的整体性。

因此,本文通过重点分析大理、丽江及香格里拉三地的发展模式特征,来探讨如何实现古城保护与古城所在城市协调统一的整体性发展,与之前单纯地研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如何大力发展旅游业的研究相比侧重点有所不同,希望对相关研究起到补充作用。此外,在方法上,本文采用了对比分析的方法,与之前的实证研究方法相比有所创新。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三个城市古城保护与发展不同路径的对比研究,总结其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以期对云南省区域的其他城市起到示范作用。从而为保护云南省历史文化遗产,促进云南省经济增长尽绵薄之力。

1 滇西北古城城市发展模式对比分析

滇西北是云南省旅游路线中的黄金旅游线路,沿线形成了三大旅游中心地,而这三个旅游中心的旅游资源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彼此互补,无法替代,其在城市的发展模式上也都各具特色。

1.1 “画地为牢”的大理古城模式

大理古城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居于苍山之下,洱海之滨。大理古城内文物古迹众多,城池格局基本保存完好,并于1982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据统计,大理市在2017年实现了旅游社会总收入286亿元,比2016年增长了16%[4],约占大理市2017年生产总值的28%,旅游業已经成为大理市经济的有力增长点。经济增长的同时对旅游资源的保护也至关重要,而大理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其发展模式呈现出以下特征。

1.1.1城市空间形态呈现分离状态

从宏观上来讲,大理市目前采取老城新城分开发展与治理的办法,即把古城与其他区域严格划分开来,采取静态的、近乎“画地为牢”的保护措施。正是出于这样的政策原因,导致大理古城的发展与其他片区的发展联系不紧密。从大理市近期的总体规划来看,大理市共分为四个组团,分别是下关组团、大理组团、凤仪组团和海东组团。

具体就四个组团功能定位来说,大理古城区所在的大理组团,以旅游、教育、文化为主要职能,是大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主要承载地,旅游功能是最核心的功能[5]。下关组团主要承载区域金融、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功能;凤仪组团则定位于现代制造业基地;海东组团致力于打造成为具有国际水准的高品质中心城区和生态教育休闲商务中心。古城区所在的大理组团与下关组团、凤仪组团及海东组团①在空间上有一定的距离,在城市的空间布局上呈现分离的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大理古城的保护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無论是在空间上还是功能上,其他三个组团与古城组团之间的联系都不是很紧密(见图1)。

1.1.2城市功能分区与产业布局分离

2017年大理市旅游报告显示,“一日游”旅游人数快速增长,前三季度,一日游旅游者增幅达126%,乡村旅游、特色小镇等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受欢迎,面对旅游需求多元化的现状,下关新区的功能及产业明显处于弱势。据统计,2017年有2000多万外地游客到大理州旅游。大理古城依旧是主要的游客集中地,占大理州总旅游接待量的近62%,承受的保护压力巨大(见表1)。

此外,从功能分区及产业分布来看,下关片区主要以轻工业及商业物流等产业为主,海东片区以休闲旅游度假产业为主,双廊片区以特色小镇旅游业务为主,而古城区则以居住为主。

不得不说,古城的功能过于集中与单一,而新城下关,无论在地理位置上还是功能分区上都未能对大理古城的游客起到分流的作用,使得游客聚集在古城内。严格意义上说,这也会使得古城内的房屋建筑、历史遗迹等造成磨损及破坏,甚至会由于游客增多而出现过度商业化现象,进而使古城的历史氛围和文化特色丧失,对古城的保护有一定阻碍作用,而对新城的发展也无明显促进作用。

1.1.3城市整体风貌不协调

从微观角度来讲,大理的新区建设无论是在城市风貌还是历史文化的传承上都似乎完全与古城脱节。虽然大理市为保护大理古城的建筑风貌,对古城内的所有建筑群的高度和风格进行了严格的控制,使大理古城的总体的历史风貌得到保存,但是下关新城的建设风貌完全趋于现代化,与古城的风貌截然不同,对比鲜明,无论从城市内涵的延伸方面来说,还是从历史文化的继承来看,下关新城的建设都没有将这些微观元素很好地考虑进去。

1.2 “摊大饼”的丽江模式

丽江市是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地级市,是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城,其

中的纳西文化和古城历史风貌更是被完整保留,是我国著名旅游胜地[7]。丽江古城发展较早,其经营模式被众多历史城镇所借鉴,在旅游业的带动下,丽江市的城市发展模式也呈现出了异于其他城市的特征。

1.2.1城市空间形态呈现连片发展模式

具体来说,丽江的发展模式区别于大理新老城分治的管理方式,采取连片式发展。可能与古城在城市中的地理位置有关,大理古城在位置上与下关相对分离,而丽江的大研古镇处在丽江市相对中心的位置,束河古镇则在丽江市的西北角,所以游客在束河古镇与大研古镇之间游览时会对古城周边区域的经济造成辐射(见图2)。相比大理古城与大理市密切的发展联系,丽江整体上呈现出连片发展的态势。

但是,在《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中,丽江中心城区未来的空间拓展方向选择向东、向南发展[8]。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用地不断扩张,丽江未来所形成的空间形态将越来越趋近于当前城市发展中所出现的“摊大饼”式发展,这对丽江市新老城的协调统一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

1.2.2城市区域的功能分区较为单一

丽江市最新的城市总体规划,将丽江市的产业空间结构归纳为“一主一次一带三片区”,即以丽江主城区的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为发展主核;以华坪的冶金、化工、电力产业为发展次核;将以清洁能源、旅游业、生态产业、水产业等为主的金沙江产业发展带贯穿其中;并重点发展以精品旅游为主的玉龙片区、以生态产业为主的永胜片区和以生产清洁能源为主的宁蒗片区。从整个市域层次看,这一产业空间结构呈现多元化和层次化,但是就丽江中心城区看,其承担的职能只有旅游职能(见图3)。

此外,就丽江市的组团分布来看,其呈现出“一廊五组团”的空间布局,“一廊”即生态走廊,“五组团”即主城区组团、新团组团、玉龙组团、文化组团②和南口工业组团。其中主城区组团依托古城的聚集效应,重点发展旅游、文化、商贸等服务性产业,增强区域服务职能;新团组团则将形成科技文教、物流中心;玉龙组团是以山水田园和纳西族文化为特色的丽江市的休闲、度假和高新生物产业片区;文化组团主要功能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区域物流;南口工业组团是丽江市重要的加工工业基地,致力于建成具有田园化特征的城市工业片区(见图4)。

由此可以看出,丽江市的城市发展具有连贯性,但是城市的旅游功能几乎全部集中在以丽江古城为中心的区域,由此带来的游客大量集中的现象使古城历史氛围尽失,是丽江古城呈现“过度商业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9]。

1.2.3城市风貌特色的反差

丽江市在新城发展建设的过程中没有继承古城的精髓与风貌特色,使城市风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严重影响了丽江城市特色风貌的统一。丽江吸引游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古城的风貌,而“千城一面”的新城并不具有这样的吸引力。

1.3“紧凑型”的香格里拉模式

香格里拉市是迪庆藏族自治州下辖市之一,是滇、川、藏三省区交汇处,也是“三江并流”风景区腹地。香格里拉相比大理、丽江来说,其硬件设施较差,如交通、旅游舒适度等,但其拥有独特的美景。据相关资料显示,2013年至2016年,香格里拉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737.71万人次,同比增长53.2%,实现旅游总收入439.54亿元,同比增长50.9% [10]。

从发展模式看,香格里拉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城市发展形态属于紧凑型模式。一部分原因是受当地地形地貌的限制,另一部分原因在于香格里拉作为县级市,整个城市的建成面积较小,其发展模式呈现出以下特征。

1.3.1紧密配合的城市空间布局形态

香格里拉市的空间布局形态是“一城两翼、一带四团、一片两区”(见图5)。“一城”是指主城区;“两翼”则是图中右侧的建塘片区和桑那片区,还包括了两片区上方的尼旺宗组团,其中建塘片区承担旅游及旅游服务功能,桑那片区承担居住及生活服务功能,而尼旺宗组团则以古城保护功能为主。“一带四团”是指图中中间部位的狭长地带即交通走廊地带,其中布局了四个组团,由北至南分别为旺池卡旅游组团、站前综合组团、教育组团和工业物流组团。“一片两区”则是图中左侧的大片区域,由纳帕海景区和农牧景观区两大片区组合,以生态和景观保护为主要功能,兼顾旅游的区域。

总体来看,香格里拉的空间布局形态将古城保护区与旅游集中地区放置在城市的外围,并形成环状,不仅可以有效保护古城,还能有效地实现周边旅游经济带动城市中心发展的效果,各个功能组团之间既可以相互配合,又可以相互影响,联系紧密。此外,当前香格里拉的土地利用类型较少,规模较小,为以后的发展提供了发挥的空间(见图6)。

1.3.2城市风貌上的延续与统一

经过实地调查与相关资料的收集笔者发现,香格里拉与大理、丽江相比,似乎更加强调城市总体风貌特色的统一和延续。在前期,香格里拉与丽江的古城保护基本一致,都是依托古城连片发展新区。只是,香格里拉意识到了整体城市风貌统一的重要性,迪庆州政府早在旅游业发展初期就明确表明要将独克宗古城打造成为百年品牌,并提出独克宗古城的整体开发将不会采取整体招商的方式,而是以公益的前提来开发[12]。此外,由于香格里拉属于藏区,大多原住民均为藏民,因此藏民所拥有的坚定信仰对保护城市风貌和城市历史氛围,以及维持“活”的独克宗起到积极作用。

2滇西北古城整体性发展存在的问题

遗产保护、古城保护的话题在学术领域内的热度从未消退过,但是大多被局限到了我们固有的思维方式里,即就古城论古城,而忽略了很大程度上古城產生的这些问题都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即忽略了城市发展的整体性[13]。经过前文对滇西北最具代表性的三个旅游城市发展特征的总结可以看出,三个城市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古城与新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忽视城市发展整体性的问题。现笔者将这些问题具体阐述如下。

2.1城市功能分区间缺乏协调与配合

对于一个拥有历史文化古城的城市来说,需要将古城融入整个城市建设中,并考虑到外围新城与古城无论在经济还是其他方面的承接,在进行古城保护的同时,将城市看作一个整体,尤其要考虑到外围新城对于古城的服务功能,这对整个城市功能分区的要求似乎更加严格。

对于拥有历史遗产的城市来说,城市功能分区必须要以古城保护为前提,将旅游及旅游服务接待等功能辐射至整个城市,其他功能分区间也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去承担与分流集中在历史遗产为主要景点的旅游功能。正如前文所描述的,对于大理而言,古城主要承接了旅游功能,游客在古城内的游览、住宿、消费等需求基本上可以得到满足,环洱海的其他片区,如双廊镇、凤仪组团和海东组团,均以旅游消费为主,一定程度上有分流游客的作用,而下关片区在功能上与其他组团完全脱节,更是丝毫没有起到分担游客的作用。再拿丽江来说,整个城市的功能几乎以丽江古城为主,才会造成丽江古城内过度商业化的现象[14]。香格里拉由于旅游景点的分布呈环状围绕在城市周边,且当前其旅游发展较其他地区较为缓慢,暂时还未出现类似问题,但是需要在以后的发展中格外关注这一问题。而当前的古城城市在发展中普遍存在着由于功能分区不合理造成古城保护与发展相分离的问题,需要我们格外关注。

2.2 城市产业结构较为单一

产业是一个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对于大多数旅游城市来说,旅游业则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对于北京、西安、南京等特大旅游城市来说,除旅游业外还有高新技术等其他第三产业为城市发展提供动力,而对于本文所论述的滇西北地区的城市来说,旅游业大多是当地的支柱产业。滇西北区域是云南省的旅游重点区域,大部分以古城历史遗迹为主,除大理古城、丽江古城外,还有剑川古镇、沙溪古镇等景点。

大理以大理古城闻名全国乃至世界,丽江的丽江古城也吸引大批游客前来游览,而香格里拉也有独克宗古城。但从前面的论述分析中可以看到,大理、丽江和香格里拉市的产业主要是以古城带动旅游业,导致古城所在的片区成为游客的主要集中地并承担城市的旅游功能,而其他片区仅承担物流、商务、教育、行政等功能,片区之间联系甚微,城市的产业除旅游业外无其他主导产业为城市发展提供经济支持,无论是从城市整体发展和长远发展考虑,还是从古城的保护、维护上来说,单一的产业结构都不是长远之计。

2.3城市整体风貌的延续性有待加强

城市风貌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而又漫长的过程,只有考虑到现代功能和居民生活需要的同时,再结合所在古城内的历史文化与传统气息,才能更加清晰地体会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城市内涵。

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这三个较为重要的旅游中心,古城内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与文化氛围。大理作为白族的聚居地,白墙青瓦建筑风格和“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房屋布局与古城内厚重的历史气息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大理古城风貌,诉说着古老的南诏文化。但是同样环洱海的下关新城,却以一种全新的、完全现代化的建筑风格乱入其中,特色全无,与大理古城的风格截然不同,丧失了城市内涵。丽江亦是如此。丽江主要是纳西族聚居地,独特的东巴文化是其特色所在。丽江古城作为我国仅有的几座没有城墙的古城之一,似乎没有一条明确的空间分界线来将新老城分离开来,这就对新城建设的整体风貌要求更为严格,连片发展的丽江新城却未能从深层次继承丽江古城的文化内涵与风貌。

以上问题普遍存在于古城城市中,迅速发展的现代化城市,忽略了原有古城的风貌及其承载的厚重历史,虽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无论是观念还是建筑都需要与时俱进,但我们始终需要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传承历史性的宝贵遗产。

3 滇西北古城整体性发展策略

3.1 微观层面——增加城市内部的联系性

在对古城进行保护时,不仅应注重新城与古城的区位关系,更应该强调其二者之间的联系性,新城与古城本质上应该是一个整体,新城应该是古城在内涵和外延上的延续,因此需要不断增加城市内部的联系性,包括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的布局、功能的定位等,力求新城区与老城区实现良好的连接与过渡。

对于城市的功能定位来说,要围绕“以古城为主,服务古城”的原则进行城市用地布局和新城开发,采用合理的功能定位与用地布局来发展新城,分担古城旅游压力,从而从微观层面将城市内部紧密联系起来。

对于功能布局中各个功能分区之间有隔断的情况,可以寻找方式连接并过渡,山体阻隔可以采用缆车等形式进行连接,水体阻隔可以采用水上交通进行连接,其他阻隔可以采用增设交通路线的方式将各个功能片区进行连接,增加其外部聯系。以旅游功能为主的片区和其他功能片区之间需要有过渡地带来承接并扩大古城片区的辐射力,过渡地带可以增设旅游功能或者旅游服务和接待功能。在古城片区周边开发新型的旅游吸引点,对内可以分散古城的游客压力,缓解古城过度商业化的现象,对外可以扩大旅游辐射力,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最终形成完整统一的城市空间形态,从而达到保护古城,促进城市整体发展的目标,实现古城保护与城市发展二者的协调统一。

3.2 中观层面——延续古城风貌,增加城市内涵

当今的城市发展应当符合城市发展、旅游开发、古城保护等综合功能的需要。城市是人们工作、生活与休憩的场所,随着历史发展与科学的进步,后一代人总要在继承的同时有所取舍,并加以创新,形成适合当代的一种新面貌。在古城核心区的主要景观轴上应从高度、体量、空间环境与风格上都要做到修旧如旧;在古城的外围区域,可在满足现代人居住功能需求的条件下,在新建筑里融入当地民族与建筑的元素、特色和色彩。云南省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滇西北一带亦是如此,大理古城的白族、丽江古城的纳西族、香格拉里的藏族,此外还有彝族、景颇族等民族,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只有将自身的特色发扬光大,才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大理的白族元素、丽江的纳西族元素和香格里拉的藏族元素等一些少数民族元素的加入可以在城市风貌的调整上大放异彩。

城市风貌的协调统一,只有经过特色元素的提炼,并将其发挥与传承,才能体现出真正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古城的定义范围是固定的,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的建筑风貌既实现了统一的城市风貌,又能体现当代人的特色,这才是真正的理解历史与传承历史。

3.3宏观层面——发展多元旅游产业,将滇西北田园风光作为开发特色

产业结构多样化可以有力地促进城市的发展,而旅游产业的多元化亦可以促进旅游城市的健康发展。滇西北作为云南省乃至全国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集中地,除了珍贵的历史遗迹,田园生态环境也是滇西北区域所共同拥有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宏观上,可以在城市中或者城市外围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业,如:田园生态旅游、特色小镇旅游等。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原始、自然的资源,由原来单一旅游资源带动经济发展转变为多种力量分别带动当地经济发展[15];另一方面,多元化的旅游资源能够很好地解决游客集中于古城内的现象,也会对古城的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开发田园风光景色的同时需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因为生态环境具有不可逆性,一旦盲目开发,导致生态破坏,损害的不止一时的经济利益和生态效益,更是后代子孙的生存环境[16]。

将多元的旅游资源作为城市的组成要素,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并使古城风貌传承于整个空间环境中,最终实现保护、继承和发扬的目标。

4 结语

本文主要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的城市空间形态和布局、城市功能定位与分区,以及城市风貌的延续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三地均或多或少存在城市内部功能分区不协调、城市产业结构单一、城市风貌的延续性和统一性有待加强等问题。对此,笔者首先从微观层面提出要增加城市内部的联系性;其次,从中观层面统一城市的建筑风貌与城市特色,融入各民族元素,做到延续传统,与时俱进,形成自身独有的城市特色;最后,从宏观层面提出发展多元文化,尤其是滇西北共同拥有的田园风光,从而增强旅游特色并缓解古城旅游压力,进而达到保护古城的目的,但需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进行开发,最终实现城市的整体性发展。

总的来说,只有实现新老城的协调统一,才能更好地促进城市的发展。我们要跳出古城的局限问题,认真思考真正造成问题的本质原因和外在因素,才能真正解决保护和发展的问题,城市发展才有希望,而不是一味的限制[17]。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作为滇西北旅游线上的旅游中心,其古城保护均有着示范效应,因此,希望对于三者的研究也可以为滇西北其他古城所在地带来示范效应。

注:

①广义上来说,下关组团、海东组团和凤仪组团均属于大理新城的发展区域,本文研究的城市新区主要是以下关组团为代表。

②文化组团:隶属于古城区金山乡的文化村,地处金山乡北侧,距金山乡政府所在地20公里(圖4中未标出)。

参考文献:

[1]王健.广州旧城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共生[J].规划师,2005,21(5): 119-120.

[2]杨德鸿.以丽江模式四(合作机制)论述丽江古城、安平聚落、西门町红楼与淡水老镇之保护策略[D].北京:清华大学,2004.

[3]陶伟,岑倩华.历史城镇旅游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威尼斯和丽江[J].城市规划,2006,30(5):76-82.

[4]大理市人民政府.全市2017年旅游社会总收入达286亿元[EB/OL].(2018-02-27)[2018-08-27].http://www.yndali.gov.cn/ index.php m=content&c=index&a=show&catid=57&id=17253.

[5]罗应光.云南特色城镇化发展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2.

[6]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5)[Z],2012.

[7]丽江和墨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云南省丽江市泸沽湖景区大门[J].小城镇建设,2017,35(10):102.doi:10.3969/j.issn.1002-8439. 2017.10.061.

[8]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丽江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Z], 2011.

[9]马晓琳,郭玲,吕雪静.管控与开发博弈下生态敏感区圈层式发展模式初探——以丽江拉市海片区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8,36(7):35-42.doi:10.3969/j.issn.1002-8439.2018.07.005.

[10]香格里拉外事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走进世界的香格里拉[J].旅游研究,2017,9(6):2.

[11]同济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香格里拉县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Z],2012.

[12]姚鹏.旅游业发展对迪庆香格里拉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32-34.

[13]Tarek Saad Ragab.The Crisis of Cultural Identity in Rehabilitating Historic Beirut-downtown [J].Cities,2011(28): 107-114.

[14]段松廷.丽江启示录——从丽江现象到丽江模式[J].中国民族,2001(1):54-55.

[15]郑自强.创新规划理念 展现乡村新貌[J].小城镇建设,2010,28(12):73-76.doi:10.3969/j.issn.1002-8439.2010.12.012.

[16]申飞鹏,吴璨.山水小城镇空间布局初探——以蕲春县青石镇总体规划为例[J].建材与装饰,2018(31):97-98.

[17]李军.长沙:名城保护与城市发展和谐共赢[J].城乡建设,2011(3):38-40.

猜你喜欢
丽江市整体性发展模式
关于《丽江市人民防空工程建设管理规定》对丽江住宅工程造价影响的分析研究
丽江市林木种苗发展现状及对策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社区合唱的整体性研究
浅谈如何上好中学语文期末复习课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