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基于社区化理念的城市居住区规划

2019-09-10 07:22王军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

王军

摘要:本文简单阐述了社区化理念的含义,分析了这一理念在在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体现,以期为有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区化理念;城市;居住区;规划

在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城市建设需要完成新的管理体制建立,并且实现社区管理新模式的探索。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政府需要发挥社区化管理职能,运用社区化理念实现居住区合理规划,通过加强城市社区管理解决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因此,还应加强社区化理念的把握,在城市居住区规划中实现理念的合理应用,为城市的建设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一、社区化理念概述

在城市结构中,社区为人文和空间复合单元。对城市社区进行规划,目的在于创造适宜居住的生活环境,需要对人群需求、社区类型、发展动力源等各方面因素进行考量,从而营造优美和方便舒适的环境。而社区化属于动态过程,指的是社区规划、建设和管理过程。从通俗意义上来讲,社区化则是一定区域内居住人群产生的交流,要求每个人约束自身行为,参与到完整性社区建设中。对社区化理念进行运用,需要遵循社区规划的相关原则,采取科学的社区规划方法,从而开展社区建设实践工作。不同于传统城市规划理念,社区化理念不再将物资形态和经济效益当成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首要因素,而是能够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一体化发展角度进行城市规划问题的考量,不仅关注单一住区设施配套建设,需要对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社区的公共配套设施建设进行全方面分析。在规划结构上,需要突出体现社区活动组织能力,确定社区资源服务范围,不再是单纯考虑用地规模和设施配置划分问题。而由于社区化为动态过程,所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方案、策略等各方面的调整,对人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充分发挥。

二、社区化理念在城市居住区规划中的体现

在传统城市居住区规划过程中,由于过于重视经济因素,导致区域规划建设存在各种弊端。而城市作为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需要实现信息传达和资源流通。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结构也将日益复杂,需要对相应功能进行完善,实现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取得了不断推进,越来越多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促使城市产生较强集聚效应。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背景下,人们也将产生多样化生活需求。与此同时,伴随着阶层分化、居住空间隔离化发展和社会交往空间的减少,社会问题日渐凸显。为解决城市发展一系列问题,社区化理念被运用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中,促使政府、居民开始关注社区管理问题,参与到社区卫生、交通、治安等问题的解决工作中。遵循这一理念,天津的“片区单元—居住社区单元—基本社区单元”居住区布局得以形成,能够实现生态住区慢行系统的组织建设,推动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南京则形成了“街道级居住社区—基层社区中心—开发单元配建”等配套组织结构,能够以社区为单元进行居住区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和管理。在城市居住区规划中运用社区化理念,完成城市社区的划分,能够展现城市规划的人文关怀思想,同时也能实现社区资源多元化配置,促使城市多元利益群体需求得到满足。此外,实现各居住区有效组合,能够形成结构清楚、界限分明的居住格局,使城市空间得到优化。在此基础上,结合城市发展问题进行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等各方面问题的解决,能够使城市管理得到完善,促使城市活力得到激发。

三、基于社区化理念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路径

(一)城市社区体系结构规划

基于社区化理念,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过程中,需要进行社区体系结构规划。具体来讲,就是要结合不同社会群体需求完成不同特征社区体系的建设,以便使社区生活质量水平得到直接反应。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发展面临着人员管理失控的问题,需要通过社区化管理保证城市得到有效管理。运用社区化理念,对居民社区意识进行增强,倡导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能够使社区管理队伍得到充实。在民主环境中,居民也能加强对社区的了解和关心,主动与居民沟通,产生对社区的强烈归属感和认同感,推动社区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与管理,促使新型社区管理机制得以形成,体现城市“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特点。现阶段,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功能需求比重日渐提高,在区公用网络管理、城市道路建设等方面,居民都渴望参与,以便使社区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相较于传统居住区规划结构,社区规划结构能够方便群众自治,促使社区养老、就医、教育等方面普及度得到提高。在此基础上,对街道办事处行政管理职能进行发挥,使社区体系结构得到进一步完善,能够使社区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在避免行政跨界的情况下,对社区组织进行充分利用,能够促使居住区社会网络逐渐形成,为社区服务、救济等各种管理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

(二)城市交通组织结构规划

在科技取得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出行能够使用的交通工具也得到了不断丰富与升级。在这一背景下,各居住区之间,形成了相互独立且相互联系的交通组织方式。在居住区规划方面,需要对居民空间环境容忍度进行分析,营造“面对面”尺度,为居民提供点头交往的场所空间,从而使城市居住区交通组织给人带来亲切舒适和可达性好的感受,使城市的肌理保持连续。运用社区化理念进行城市交通组织结构规划,能够使小区中交通组织保持独立,并且使组织能够相互转换,促使交通次干站点得到充分利用,为居民出行提供便利。在传统城市居住区交通规划中,需要将自行车行驶与居民行驶道路区分开来,不利于交通组织的转换。运用社区化理念进行交通组织规划,城市支路同样能够骑行,使得道路能够对城市各部分进行串联。按照这一思路进行城市交通组织规划,能够使城市道路网的密度得到增加,促使社区可接近性得到增强。在这样的道路网中,市民交往频率能够得到增加,从而有助于城市的和谐发展。此外,实现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的无缝衔接,能够使交通规划的公正性得到体现。

(三)城市公共空间组织规划

在城市公共空间组织规划方面,按照传统规划方式需要对居住区围墙界限进行设置,增强小区封闭性。采取该种规划方式,居民间的联系将被切断,导致居民交往活动建设。此时,居住区的公共空间设计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和作用,并且通达性也将受到影响,不利于城市道路的串联。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将得到高度密集,同时又具有较高的人口流动性,使得社区带有高密度异质性特点,内部包含各種社会组织和群体,需要加强交往,以便使城市活力得到激发,促使社区组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运用社区化理念进行社区公共空间组织规划,需要在空间组织结构规划中注入人文关怀,塑造亲切适宜空间尺度感,关注人性交往。在实践工作中,可以结合组织交往需求进行公共空间数量的适当增加。建设的公共空间带有半公共性,能够体现空间公共性的同时,满足不同群体交往的私密性需求。基于公共空间,可以进行相应交通网络的建设,通过加强空间利用提高道路通达性。采取该种规划方式,能够为居住区居民提供多层次的交往空间,使人员积极参与到社区交往活动中。而在等级分明的公共空间中,社区也将获得较强的可识别性,促使居民对社区归属感得到增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需要逐步解决在交通组织、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从而为人们提供良好城市居住环境。而在城市居住区规划中运用社区化理念,能够从社会、经济和生态发展多个方面进行城市规划问题的考量,可以实现社区体系结构、交通组织结构、公共空间组织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合理规划,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
规划人生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城市绿化面积规划管理
生态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技术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