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敏
摘要:自上海“文创50条“发布以来,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更加充分的将”商业“与”艺术“结合起来。从而上海传统的海派文化也在这样的形势下得到了全新的转变,海派文化的大众认可度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海派文化影响之下流行的风格与人们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咖啡成为人们生活所必须的饮品,也代表了人们生活走向了更为精致且富有仪式感的层次。本文将从海派文化的发展角度探寻其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可行性。
关键词:海派文化;文创产品;咖啡品牌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06-0070-02
文创产品作为近些年流行的创意设计形式,对于增强地区代表性起到了较强的作用,而海派文化文创产品则是上海本土文化创意设计的代表之作。从这些文创产品中我们可以窥得上海海派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设计思潮和风格的变迁。海派文化创意设计中的商业形式、图案色彩、材料等多个方面来研究海派文化对文创产品的影响。本文将从海派文化发展的角度去探讨再海派文化对生活方式的影响之下,上海人民对于咖啡文化的态度。以及,在现代社会人们情感上对咖啡的渴求。从而进一步去寻找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为海派文化在今天进一步的发展加入新的生机。
1 海派文化在文化创意设计中的发展历程与艺术特征
1.1 海派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每当说起海派文化的渊源,往往是指如今行政区划上的,而不是嚴格意义上海派文化的渊源。因为行政意义上的上海地区并没有形成独立的文化品格。海派文化的渊源应当是从吴越文化,到江南文化,然后再到海派文化。其本质也可以看做是江南地区传统文化对欧美近现代工业文化的借鉴,从而产生了海派文化这样独特的文化类型。
“海派”这样的概念,最早是出现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在此期间,鲁迅先生曾经发表两篇标题几乎相同的文章,其一为1934年发表的《“京派”与“海派”》,肇端于当年沈从文在《大公报》发表的讨论“京派与海派”问题的文章。沈先生的探讨对象限于京派文人与海派文人的不同。鲁迅读罢对此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北京是明清的帝都,上海乃各国之租界,帝都多官,租界多商,所以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近商,近官者在使官得名,近商者在使商获利,而自己也赖以糊口。要而言之,不过‘京派’是官的帮闲,‘海派’则是商的帮忙而已。”[1]鲁迅先生为“海派”一词所下的定义也说明了海派文化是在一定程度上的商业运作下发展起来的。
1.2 海派文化的艺术特征
而无论是吴越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不能完全的代表海派文化,对于“海派”而言,其发展是有较强的自主性的,并非是单独拿来某处的文化特质。海派文化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一直在不断的融合其他地区优秀的文化,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时代的发展中,海派文化经历了许多变迁。从更宏观的角度看,海派文化更像是不同时代下,中西方文化碰撞融合发展的产物。
2 海派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
2.1 海派文化生活特征
无论是民国时代描写人文生活的小说,或是现在热播的民国电视剧,无一不向我们展现了上世纪海派文化对于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相较于其他地区的人来说,上海人所展现出的生活习惯是更带有地域特色的,海派文化塑造了上海人独到的心态,使得“上海人”成为一个针对特定社群的特殊词汇。它表现为一整套心照不宣和根深蒂固的生活秩序、内心规范和文化方式,而这些和中国其他城市和地方大相径庭甚至格格不入,也未必为外国人所理解。[2]
与北京所代表的北方大部分地区不同的是,大部分北京人是长期的植根于自己所生活的这片土地上的,也许在自己家族的历代变迁中都没有离开过四合院中的一方天地。而对于多数上海人来说,在家族的三代之前也许就要追溯到其他地方了,他们在几代以前举家搬迁到上海,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上海扎根,所以对于他们而言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更强。
对于上海地区的人们来说,咖啡是由海派文化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甚至可以说这样的方式已经刻在他们的骨血当中。比如说,在上海的一家名叫Manner的咖啡店,每天早上都能看见附近的住户去购买咖啡当作早餐。其中不乏一些我们往往称其为“老克勒“的老上海人,对于咖啡的种类来说,他们对于ESPRESSO(意式咖啡)的喜爱也要远大于其他种类的咖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上海人喝咖啡更像是一种情节,是生活仪式感的体现。
2.2 海派文化文创产品的发展
由于上海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工商业发展程度较高,促使其文化创意设计理念一直领先于国内其他地区,因此该地区人民也对生活中的设计有着较高的要求,人们对于能够代表上海的文化产品在精神上也有着强烈的需求,于是有关于海派文化的文创产品得以在近年来获得进一步发展。
海派文化目前在设计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有诸多设计师对于海派文化相关的产品进行了很好的开发与设计,使得海派文化至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将海派文化与文创产品设计相结合是目前上海地区对城市品牌形象的一种非常有效的的宣传,对于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来说。
对于上海无论是产品设计或是其他的设计类型,在近代的发展都是依托于传统的设计形式,并越来越多的融合了西方与日本的设计风格,逐渐形成了海派的风格。从制作和流行趋势角度讲,海派文化主要是依托于上海的工商业进行发展的,时至今日也不例外。
自2018年年初上海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本市文创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被称为“上海文创50条”),是为文创产业注入的全新的活力,对于海派文化中文创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且将商业与艺术设计进行了更好的融合,打破了以往艺术设计开放给一部分人的界限,面向了更广阔的群体,人们在生活中也能随时接触到与艺术有关的事物。对于许多老上海人来说,海派文化是代表了一代人的记忆,而文创则是更为新式的设计形式。如何将新旧相结合,从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能为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所接受是我们在设计过程中所需要考虑的。
3 海派文化文创产品的实际开发
3.1 海派文化在文化创意设计方面的市场前景
在近几年怀旧也成为设计领域的一个新的流行趋势,如何将老派的东西进行重新设计,保留其优秀的特征,与现代的生活方式精神需求相适应,也是我们当前设计的目标。在海派文化中,如何推陈出新,发扬新的文化特征成为当前主要的需求。
3.2 海派文化与咖啡豆品牌关联设计
由于时代的发展,海派文化逐渐走向缺失与碎片化。在目前上海的咖啡市场中,多数咖啡豆是从国外采购,包装上主要使用国外的包装形式。但实际上本土也有许多优秀的咖啡烘焙师,但是缺乏与当地特色进行一定的联系,品牌知名度与文化特色较为薄弱,其影响力往往只在一定的圈子内。将海派文化与咖啡品牌进行关联设计,不仅能够为海派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能为咖啡品牌拓展新的消费群体,让更多的人能够对其进行了解。
对于上海而言,其文化多数是从商业发展起来的,其中以海派文化尤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海派文化的发展也是商业的发展。那么无论是海派文化又或是文化创意设计究其根本是为现代商业进行更好的服务,增强产品的商业价值。
3.3 市场前景
随着上海进一步的开放,以及上海市政府推出的“文創50条”,当前文化创意市场迎来了更为自由的空间。因此就咖啡整体包装文创产品设计为例,提取海派文化当中的优质元素,与现代人精神需求相结合。即将海派文化中的元素延申到咖啡的包装以及其他配件当中,在遵循传统上海对咖啡饮用习惯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整体的改良设计,从而适应各种年龄阶层消费者的需要,拓展品牌影响力。
打破小众爱好与大众消费之间的界限,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咖啡文化,了解在海派文化影响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为海派文化增添了影响力。
4 结语
文化创意设计究其根本是对创造力想象力的一种现实化,同时也是设计者对自己创意的实现。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本土元素是海派文创产品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3]海派文化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有着强烈的历史意义,这是一个时代记忆的浓缩,而由于历史原因以及现代生活的快速发展,海派文化也正逐渐走向消亡,甚至在许多现代青年人眼中只是简单的将海派文化当作是一种“舶来品”。当我们回望过去,海派文化对于一代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彻底的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当我们探寻他们的生活,则发现其中隐藏着精致与绚丽。在这样的影响之下,要进一步弘扬海派文化,在合理的文化创意设计形式之下为其寻找更多的发展空间,表达海派文化中至关重要的精神根基。使得上海可以在今后的发展中以海派文化连接古今,传承文化,从而进一步晋身为国际化文化时尚大都市。
参考文献
[1] 陈子善.海派文学与海派文化的来龙去脉[M].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8.
[2] 易中天.读城记(第二版)[J].甘肃教育,2015(12):128.
[3]王志平.创意产品、价值观念与文化消费[J].改革与开放,2009(7):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