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2015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关于博物馆的法律法规陆续出台,其中不少法律法规中提到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文章简要指出了担负着传播文化社会重任的博物馆在文创产品开发及销售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且作出了简要分析及总结。
【关键词】博物馆 文创开发 文创产品
2015年2月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第659号国务院令,公布《博物馆条例》。《博物馆条例》共6章47条,自2015年3月20日起施行。条例中国家鼓励博物馆挖掘藏品内涵,与文化创意、旅游等产业相结合,开发衍生产品,增强博物馆发展能力。
2016年5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文化部、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四部(委、局)《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很快,国家文物局出台了《贯彻落实国办转发〈关于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实施方案》,并且在武汉召开了“中国文博单位文化创意产品联展”及相关研讨会。
2017年2月,广州市人大制定的《广州市博物馆规定(草案)》征求公众意见。其中,第四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政府设立的博物馆正常运行所需经费和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扶持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第二十一条:“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工作,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税收优惠。”
从国家到地方,随着一条又一条法律法规的颁布,博物馆文创事业在这两年刮起了一股新的风潮。故宫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博物馆文创产品令人眼前一亮,但纵观全国,博物馆文创产品品种单一匮乏、质量粗制滥造等问题仍然存在。相比台北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收入每年可达近10亿元新台币,内地文创产品设计简单、体量偏小、规模不足等问题也摆在眼前。
文创产品要发展,关键是要解放思想,突破博物馆自身的局限。担负着传播文化社会重任的博物馆,应该如何深挖文物内涵,才能让博物馆文创产品更吸引观众?
下面来谈一谈文创产品现在存在的问题。
一、文创产品的价格定位
文创产品的价钱高低对于游客来说是一个敏感点。有些地方的文创产品虽然打着文化的旗号,但是产品质量并不如意,反而价格虚高。
在这方面故宫博物院做得比较好。在文创领域算是用心之作,对文化元素的提炼也走在大多数人的前面,有了自己的设计风格。经过一波宣传攻势和热点炒作之后,销量有明显的提升。关于价格,故宫文创产品的价格还是蛮接地气的,十多元的冰箱贴,二十多元的金属书签,三十多元的娃娃,四十多元的便签夹,游客不花太多钱就能买上几样小玩意。
二、文化故事的提炼
很多时候,文创产品只停留在表面,其中的文化故事没有经过再加工就直接应用,显得略为刻意。文创产品中对于文化故事的深度提炼,极其考验一个设计师的能力。
三、文创产品的设计
当消费者没有意识到设计的存在时,只会感到:哎呦还不错哦,太贵了,我还不如要那个不贵的,能用就好。所以,博物馆文创设计走向应该是内涵与实用相结合。
不得不说的是,有时候在做文创的时候,往往注意的是IP,却忽略了消费者的实用性问题。博物馆文创不是投资收藏,大多数是兼具实用性和纪念性的消费品,尤其很多是笔记本、圆珠笔、书签、杯垫和马克杯之类的日常用品,乃至信笺、稿纸这样的消耗品。但是很多博物馆的文创在这一点上做得差强人意,质量欠佳或是使用不便,很容易造成“华而不实”的形象。
四、博物馆品牌塑造不力
除了一些相对较好的博物馆,大部分博物馆在这方面无所作为。先不说要成为著名的“品牌”,具有高品牌价值,至少许多博物馆作为景点甚至是国家星级景区,其实完全可以把文创做成“特产”,购买产品成为观众参观体验的一部分,logo在社会上也具有较高的認知度。
感觉上大多数博物馆能买到的东西,不外乎那么几种,没有一点特色。像国外一些博物馆卖的画集,质量很高,是博物馆自己策划的,出了博物馆就不太能买到。比如鲁昂美术馆卖的Le Grand Guide de la Normandie-sur les pas des impressionnistes,这本书把诺曼底大区的景点和印象派的作品一一对应了起来,非常有特色。
五、购物环境欠佳
很多博物馆商店给顾客的体验太差,这也影响了经营效益。考虑到参观连续性和体验的整体性,个人认为除了部分特殊情况外,文创商店应该安排在参观路线的末端。但是,到了这里观众往往正受到出口斜坡效应的影响,身心俱疲,只想着尽快离开去休息。而很多博物馆商店在装修、商品摆放等方面做得不尽人意,观众甚至没兴趣多看一眼。有些商店还会有很多外包的商品,同本馆主题内容关联度低而且看起来也缺乏“档次”,给人一种“杂货铺”的感觉,观众也提不起购物的兴致。
从现状看,中国的博物馆文创普遍做得太普通和低端,进到博物馆商店中,总让人有种进了义乌小商品城的感觉。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十之九八缺乏设计感和文化的质感,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数千年文化传承的国家来说,真的是太遗憾了。
总的来说,现在博物馆在文创这方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比如说现在博物馆的从业人员大部分都没有专业的设计背景,很难判断出什么是“好”的设计;而且国内大部分博物馆因为长期以来自身定位为“非盈利性机构”,在思想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还有作为博物馆的文创部门,大部分博物馆都是由其他工作人员兼任,由于平时日常的工作相当繁琐,所以能分出来的精力有限。这些都是很客观的问题,无法回避,也没有必要回避。
所以说,做出一个好的文创作品,绝不是像一个工作室小猫三两只就可以搞定的小产品。有时候即使有一个好的点子,也很难实现出来,更别说文创作品多是一系列的东西。
很遗憾的是,大家都非常看好文创产品的市场,却没有什么人愿意花那么大的精力真正地去培育一个优秀的团队。不过相信这一天也不远了,因为中国已经走在路上了。
参考文献:
[1]张遇.文创风乍起博物馆请张开翅膀[N].光明日报,2016-07-22(5).
[2]韩秉志.文化,创意的命脉[N].经济日报,2016-05-01(5).
何健文 广州民俗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