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9-09-10 18:55唐康沿
新教育论坛 2019年6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初中历史培养策略

唐康沿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对初中教育也提出了全新的教育标准和要求,即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文化教育,同时更要重视素质教育,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将历史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从而有效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然而,纵观当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方面上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笔者将结合现阶段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对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展开具体分析,希望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前言:自新课程改革被提出以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等能力。可见,在当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并充分发挥出自身的自主作用,从而形成一定的创造性思维。然而,在当下初中历史教学中,依然存在一定教师占据着课堂教学主体的位置,这样不单单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以及问题意识的形成。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如何有效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对于师生关系而言,即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前形成的一种相互关系。以教育实践意义分析,平等、民主是当下师生关系的根本特征[1]。为了实现和谐教育,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重要的前提和基本,而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将对方当成平等的主体,特别是教师,则更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并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正确处理好自身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而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并非仅仅只是将其作为中心,而是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尽量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只有认清自己在教学当中的位置,以民主、合作的方式代替原本对课堂教学的控制,才能够真正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问,并最终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大量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只有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当中,才能够获得个性化的发展,并得到问题意识的培养[2]。相反的,如果学生处在压抑且紧张的学习氛围当中,其个性化发展就会受到一定抑制,同时逐渐丧失对历史的学习热情,使学生问题意识到培养受到极大的影响。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利用批判性的视角看待历史知识,以此强化学生的批判意识,即不盲目的随从,并且能够勇于向权威提出質疑,进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

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初中历史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关于《戊戌变法》一课相关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教材上的内容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相关历史资料,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想象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维新变法发生的政治、社会以及经济等原因,同时对比社会各界对梁启超、康有为变法的反应,深化学生对变法失败的认识。教师也可以适当拓展教学内容,并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变法的实施有利于哪个阶级,得到了哪些人的拥护?变法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学生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同时结合自己的看法,在彼此交流与讨论中得出了最终的结论。可见,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且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的得到问题意识的提升。

三、设置疑惑和障碍引导学生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除了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气氛之外,教师还应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一定的疑惑和障碍,以此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提出问题,再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与探究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首先,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学生通常会对知识存在极强的好奇心,倘若教师能够在课前实施正确的引导,并设置一定的疑惑和障碍,为接下来的学习埋下伏笔,就会激发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会更容易接受这些新知识。而学生则根据教师的教学安排,一步步发现学习障碍,并通过探究解决问题[3]。其次,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时间,使学生能够在发现问题之后,通过自己的实践思考以及与学生或者教师的沟通和交流之中,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进而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

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初中历史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关于《五四运动》一课相关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程导入环节简答提出一定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引发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它的经过、结果以及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教师开展新课程的讲解,学生在听课的同时,也在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且能够在问题之上略作延伸,并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民主革命有新、旧之分,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顺着教师的思路,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就能够逐渐对比出新旧民主革命的区别,同时也到了分析能力的发展。可见,教师通过在教学中设置一定的疑惑和障碍,能够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不断的努力有效的解决问题,不仅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同时也促进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主要以素质教育作为教学大纲,并遵照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维能力。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通过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设置疑惑和障碍引导学生等方式,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问题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多一点耐心,并能够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与创造性思维,进而使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洪立国.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措施探讨[J].亚太教育,2016(20):166.

[2]于连英.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文教资料,2015(33):179-180.

[3]封志军.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学周刊,2014(26):147.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初中历史培养策略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