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共享单车、共享雨伞进入人们视线,绿色节约、快捷方便的新型经济模式——共享经济发展极为迅速,通过对闲置物品、服务等资源进行共享,带给我们工作生活极大的便利,产生的经济价值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文章针对共享经济出现的原因、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论述。
关键词:共享经济;信任机制;闲置资源利用
一、共享经济的定义
中共十八大提出“绿色、创新、共享、发展”的新型经济理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进一步拉近,与陌生人的交往也成为平常事,我国的经济稳步增长,社会供给、产品生产更注重于质量,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闲置物品的再利用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注重的问题,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生的经济模式应运而生。《共享经济如何突破发展的瓶颈》中是这样定义共享经济。共享经济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持,以网络平台为基础,以信任为纽带,以所有者生活不被影响为前提,所形成的个人闲置物品或资源使用权共享的开放性交换系统。共享经济模式使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闲置的资源通过物品或资源所有者的有偿共享,产生经济价值,为所有者带来收益,同时满足购买方的需要,提升闲置资源的利用。资源的过剩通过专门的共享平台宣传和公关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使群众的参与度大大提高,满足共享经济的运行模式。
二、共享经济出现的原因
(一)互动式交易平台的大量出现
基于现代通信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进行资源共享的交易平台大量出现。市场交易分为匿名市场交易和非匿名市场交易。匿名市场交易指交易双方的真实身份对于交易本身并不必要,无须了解交易双方的真实信息,例如股票市场,而在具有双向选择性的非匿名交易市场中,信任机制作为纽带连接着消费者和供给方,中介平台使买卖双方信息的透明度提升,在大数据下可追踪可记录的信息数据时刻反映双方动态,交流更加方便、频繁、深入,让双方利益都在最大限度得到保证,使共享行为有了坚强的信任基础。
(二)人们绿色消费观念提升
我们处于21世纪,过度生产、消费透支成为这个时代生产资料消耗的常态,而随着人们物质条件的不断提升,人们开始转变固化的生产消费观念,转向践行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共享者本着逐利心态,自发将自己闲置的物品资源投向交易平台,希望能得到经济效益,拓宽收入渠道;由于共享经济的成本低于在生产的成本,消费者购物方式从“以买为主”转向“以租为主”,希望通过低价买到商品的使用权,不在乎产品所有的问题,进行低成本交易,两者交易的去中介化使买卖更加顺畅,双方利益得到最大的满足,同时盘活存量资源,使商品利用率提高,极大节省了闲置的物質资料贮藏损耗的费用支出。
三、共享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相关法律空白,相关政策不完善
近年来,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滴滴出行”不断出现安全事故,网约车的安全问题成为人们谈论的热点,而监管条例出台明显滞后于问题出现,导致人们对“滴滴出行”产生抵触,这给网约车市场造成了巨大损失。政府随即出台一系列监管条例和制度,设置共享经济准入门槛,严格把控进入市场人员的素质和品格,加强公安机关同与人们生命安全相关的共享经济模式的联系,同时加大保护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的宣传,呼吁社会共同监督共享经济的运行和发展,推动社会协同治理,促进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幸福。
(二)共享经济与传统经济之间利益产生矛盾
运用方便快捷的互联网连接的共享经济操作方便,产生的成本费用较低,势必对传统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使得从业人员之间存在利益冲突。而解决这一矛盾政府应建立缓冲机制和协调机制,引导双方遵循创新友好的规制原则,平衡好两者的利益矛盾,同时创新共享经济监管,推行合作式生产。旧金山为保护传统酒店业,规定房屋共享一年内只能累计运行120天,即促进了绿色环保的共享经济的发展,又促使传统酒店业足够的运营时间,保护本土实体酒店业的良好维持,无不体现合作式生产消费。
(三)物品共享呈现公共物品的特性,造成“公地悲剧”
每一个社会公众都是资源的拥有者,且无权阻止他人使用,因此人们倾向于过度使用,公共产品因所有权难以界定而被竞争性过度使用甚至破坏,如在共享单车上私锁或将二维码换掉进行诈骗。面对“公地悲剧”,应尽可能将资源所有权明晰,派专人对资源使用进行监督或管理,政府要配合对公共产品使用监督的工作,出台相应制度法规或渗入社会监管,如公园管理员、门卫、保安等有监督能力的社会成员在执行自己工作的同时对社会共享资源进行监管,从而维护资源完好。
参考文献:
[1]郑联盛.共享经济:本质、机制、模式与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7( 06):45-69+5.
[2]李佳颖.共享经济的内涵、模式及创新监管的对策[J].经济体制改革,2017(06):27-31.
作者简介:
孟晨瑜,河北农业大学,河北沧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