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东三省处于转型升级阵痛期和关键期,吉林省面临着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亟须找到新的经济突破口与增长点。本文从吉林省长白山生态功能区经济发展、生态协调层面,探索长白山生态功能区发展对区域增长的影响效应,探索推进长白山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新动能。
关键词:长白山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财政政策研究
一、长白山生态功能区发展现状
(一)长白山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现状
自19世纪60年代,长期的过度开采造成了长白山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功能大幅减弱。与建国初期相比长白山生态功能区现在的林区面积,蓄积量下降多达50%.特有的红松、水曲柳等珍稀加工用材所占比例下降70%以上。森林龄组结构严重失衡,中幼龄林占60%以上,大径材中直径大于40厘米的逐年减少,部分施业区已无木可采。
(二)长白山生态功能区的经济现状
近年来,长白山生态功能区经济虽有所发展,但是整体经济呈下行趋势。据资料显示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货币的形式在不断增加,但长白山生态功能区2017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从39%降至31%.出口总额除了2008年为28亿美元,2013年31.07亿美元,其他年份均处于15亿美元~25亿美元。
二、长白山生态功能区财政支出与绿色发展的实证研究
(一)模型设定
本项目的实证研究主要从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以及生态环境两个维度的影响来进行分析。为了研究实际经济增长、生态环境和各财政支出项目之间的关系,本文建立经济综合指标以及生态环境与各支出项目的VAR模型结构。一般VAR模型的数学表达式是:
(二)指标选取
财政支出指标主要选取了长白山生态功能区2007年~ 2016年的一般公共服务支出(Xll)、教育支出(X12)、科学技术支出(X1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X14)、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X15)、节能保护支出(X16)和农林水事务支出(X17)这七类。经济发展指标主要选取地区生产总值(X21)、公共财政收入(X22)、固定资产投资(X23)、出口总额(x2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X25)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X26)六项。生态环境指标选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工业烟粉尘排放量的合成指标作为反映指标。
(三)实证分析
本项目VAR模型将财政支出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分别进行研究,然后综合分析得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目标匹配的结论。
1.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的VAR模型分析
首先對财政支出数据、经济增长数据进行标准化,利用SPSS24.0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财政支出的KMO检验= 0.81>0.6,Brtlett检验的显著性=0.000<0.5,说明财政支出数据适合作因子分析,经济增长的KMO检验=0.674>0.6,Brtlett检验的显著性=0.000<0.5.说明财政支出数据适合作因子分析。其次得出对应的主成分线性方程。
财政支出的主成分方程:
Yl=0.965X11 +0.976X 12+0.942X13+0.956X14+0.974X15+0.930X16+0.980X17
经济增长的主成分方程:
Y2=0.932X21+0.997X22+0.914X23+0.290X24+0.926X25+0.991X26
依据主成分方程,对财政、经济数据进行打分,并进行财政支出以及经济综合数据进行VAR模型的建立,得出各项财政支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脉冲影响。其中财政支出总额与经济发展的VAR方程:
依据VAR模型结果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得出财政支出总额与经济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经济增加财政支出就可以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经济发展加速。
根据财政支出分项目与经济发展的数据分别建立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得出结论:当经济增长过多时,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可以相对地减少:科学技术支出的增加会带来经济增长,但经济对科技支出的反作用比较明显:医疗卫生支出对经济增长影响也比较大:增加农林水事务支出对经济增长并没有很大的作用,社会保障支出和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没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2.财政支出与生态环境的VAR模型分析
财政支出以及生态环境进行VAR模型的建立,得出各项财政支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脉冲影响。其中财政支出总额与生态环境的VAR方程:
依据VAR模型结果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得出财政支出总额与生态之间的关系。环境污染需要财政支出的增加,但财政支出的增加对环境没有明显作用。
根据财政支出分项目与生态环境的数据分别建立VAR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得出结论:当经济增长过多时,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与生态环境之间并没有较强的关联度:科学技术支出的增加会给环境短期带来波动,同时环境的维护需要科技支出的不断增加:节能保护支出对环境污染必然有很强的影响力,但是脉冲响应函数图像显示,环境的改善和节能环保支出并无明显关联,本人猜测环境治理具有时滞性,且样本观测值偏小,才会导致如此结果;农林水事务支出的增加对环境有短期的促进作用。医疗卫生支出与社会保障支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联度本身就很小,因此本文不进行上述两项支出与环境的实证分析。
3.结论
根据上述实证结果,试图找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目标匹配的财政支出模式:一般公共服务对社会经济的稳定至关重要,同时对生态发展有改善作用。教育支出的持续增加可以间接促进经济和生态发展,可持续加大教育支出。在现有的财政支出结构中增加科学技术支出,长期对生态和经济发展是正向作用的。节能保护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虽然很小,但作用显著,为长白山生态功能区的绿色发展必然要加大节能保护支出的力度。医疗卫生支出、社会保障支出主要带来社会稳定,社会福利,对经济发展没有直接效果,从社会稳定的角度来讲,医疗卫生支出、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可保持现阶段支出水平即可。
三、长白山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政策建议
(一)布局绿色财政支出力度
1.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国家和政府都逐渐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近年来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外部性并没有完全消除,因此需要持续增加节能保护支出。同时优化节能保护支出“类”结构,增加污染防治、环境整治类支出额,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发挥节能支出的资源配置功能。
2.增加绿色创新支出
长白山生态功能区的绿色创新支出主要用于绿色技术创新。增加科学技术财政投入用于支持推广和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力,发展新型农业,建成现代农业体系。同时将绿色技术创新投入用于加大水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煤层等新能源和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力度。提升长白山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涵养水源、水土保持、改善环境、供给资源生态功能。
(二)增强绿色财政收入能力
1.加大国家转移支付
长白山生态功能区经济发展数据显示,该区域经济发展尚处于中低等水平。财政的自给能力较弱,需要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进一步推动长白山生态功能区的发展,同时应加大国家转移支付力度,促进长白山生态功能区的财政收支平衡。并设立专项转移支付,用于长白山生态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
2.设立绿色产业引导基金
政府应建立用于绿色生产、生态旅游的专项基金,通过绿色生产补贴、物化补助、政府购买生态功能区社会化服务等形式,鼓励引导企业发展绿色产业,沿着保护生态与发展生态旅游的路线打造冰天雪地的金山银山,带动长白山生态功能区绿色发展。
(三)建立绿色发展制度体系
1.建立绿色发展考核体系
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引导长白山生态功能区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绿色发展评价机制,将生态环保纳入评价体系,对吉林、通化、白山、延边朝鲜自治州进行分类考核。
2.建立生态系统激励机制
针对长白山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对长白山生态功能区的大气污染量、水资源质量、自然植被恢复率等进行考核,设立年度标准,年终对各地区进行汇总清算,对完成目标的地区以补助资金形式进行奖励,未完成的地区,扣除一定金额的激励资金,将生态保护与治理的成效和经济利益結合,以期起到正向激励和逆向约束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庆旺,吕冰洋,张德勇.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11):5-12.
[2]郭军华.中国经济增长与生态足迹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10):100-103.
[3]魏后凯,高春亮.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态势与政策调整思路[J].河南社会科学,2012,20(01):73-81+107-108.
作者简介:
李晶,吉林财经大学,吉林长春。